来源:环球时报
在这个复杂多变的时代,人们曾经对如期举行奥林匹克运动会多有担忧。刚刚过去的十几个日日夜夜,全世界爱好和平、向往进步的人们将目光聚向巴黎。上万名来自各国和各地区的体育健儿展示了各自的竞技特长,让“奥运更开放”的盛会口号得以体现。这项具有悠久历史传统的体育活动,为动荡的世界和数十亿人民友好交往、共同发展,再次作出了难以取代的独特贡献。
自国际奥委会恢复中国奥委会合法席位以来,中国运动员经过充分准备,组成规模庞大、实力雄厚的体育代表团,全面参加夏季奥运会比赛,如今已经是第11次。一个曾被羞辱为“东亚病夫”的民族如今在世界体育最高领奖台上昂首而立,伴随着奏响的《义勇军进行曲》,向五星红旗行礼。这样的巨变曾经是个梦,当梦想成真的时候,无论是不是体育爱好者,都应当仔细回顾历程,品味其中的艰辛和坚毅。
中国与美国同样获得了40枚金牌,奥运会历史上首次出现两个代表团并居金榜头名的奇迹。更不寻常的是,在高位站惯了的美国人这一回成了追兵,直到最后一场比赛在篮球馆里结束,才以1分的极微优势险胜对手,所获金牌数追平中国。
竞技比赛总有胜负之分、强弱之别,中国传统文化讲求胜不骄败不馁,因而实力强劲不居高懈怠,技艺落后不自暴自弃。在巴黎赛场,潘展乐刷新世界纪录,郑钦文打破欧美垄断,他们的金牌之所以极具价值,就在于相信“我可以做到”。中国运动员包揽了乒乓球、跳水、花样游泳的金牌,他们战胜了对手,也战胜了自己,创造了机会,也把握了机会。没有人能够轻松登上最高领奖台,中国体育大军中有十几岁的少年冠军,有年过而立蝉联奥运冠军的沙场老将,还有更多运动员虽未获奖,但同样历经多年千锤百炼,比赛中全力进取。他们同样是中国的骄傲。
奥林匹克赛场上,无论处子秀,还是告别赛,同样是宝贵的经历。赛后淌下的热泪,无论激动、幸福,还是遗憾、懊悔,同样是真情的流露。人们对运动员出战总会有较高的期待,只要勇敢踏上奥运赛场,都是好样的,都应当得到肯定和鼓励。
中国人深谙没有常胜将军的道理,也在一些自己的传统优势项目上有过寂寞高手的感觉,因而乐于帮助对手一起提高。精彩且经典的赛场战例是双方势均力敌、难分伯仲,而不是一边倒。中国是国际奥林匹克大家庭中举足轻重的成员,拥有热爱体育运动的民众和优秀竞技人才。中国有意愿有责任有能力,为国际奥林匹克运动发展发挥积极作用,作出自己的贡献。
在巴黎奥运会的中国代表团中,外籍教练的规模大于以往任何一届。基础并不厚实的女子曲棍球一直受益于外教的指教和点拨,中国队与世界冠军荷兰队打成平手,点球决胜中负于对手,获得银牌。姑娘们洒下了不甘的泪水,外籍主帅安南却一脸笑容,这位饱经赛场风霜的澳大利亚人看好中国队,她传授给中国姑娘的不只是球杆上的技巧,还有不可动摇的自信。
体育竞技是人类发展进程中逐步形成的社会文化现象,不同地域、不同民族和信仰、不同肤色和不同性别的人们各显其能,在不同项目的角逐中展示或稚嫩或老到的身手。共同点在于对更快更高更强更团结的追求。这个世界仅有竞争是不够的,还要有交流有切磋,取长补短,携手共进,才能达到更高水平的竞争。
赛场夺冠,不意味着可以称霸。有人习惯了俯视世界,一旦不得不平视,就会受不了。100多年的奥运会演进历程,奖牌榜和成绩单总是有起有落,即使整体实力占优,也必须平视对手,乐于看到对手的进步,以此作为自身不断提高的动力。那种容不得别人进步,唯恐被人超越的心理惯性,甚至不惜动用盘外招制造麻烦、扰乱视听、打压对手的做法,完全背离奥林匹克公平竞争的原则,只会搬起石头砸自己的脚。
在前人留下的奥林匹克传统中,广泛开展的体育活动和竞赛曾经对消除分歧、化解争端、弥合创伤起到过特殊的作用,现代奥运会的创办本身就是出于对青年一代的教育。入夜,圣火缓缓熄灭的时候,生活正在广袤的大地上开始新的一天。奥林匹克运动的美好理想从巴黎出发,再次飞向未来。(作者是人民日报社高级记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