研究阐释二十届三中全会精神,中国社科院发布27项重大成果

摘要:专著类成果13项,理论文章和学术论文类成果14项。

图片[1]-研究阐释二十届三中全会精神,中国社科院发布27项重大成果-萌番资讯网

中国社会科学院11日在京举行科研成果发布会,以学习宣传贯彻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精神为主题,集中发布了27项研究阐释进一步全面深化改革、推进中国式现代化的学术成果。

此次发布的27项重大成果包括专著类成果13项,理论文章和学术论文类成果14项。其中,中共中国社会科学院党组的理论文章《推进中国式现代化必须坚持独立自主自立自强》深刻阐释了新时代推进中国式现代化的内在要求;《中国经济的未来可能性》《加强经济体制改革系统集成》等成果高度关注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对国家治理、社会发展产生的日益深刻的影响,围绕深化经济体制改革展开深入讨论;《在法治轨道上深化改革推进中国式现代化》《论法治改革的底层逻辑》等成果聚焦全面深化法治领域改革;《中国式现代化的推进、人口转型与弹性退休制度》《共同富裕:衡量指标与实现路径》等成果关注中国式现代化进程中的重大现实问题;《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经济学》《新礼治秩序的理论构建与外交实践》等成果围绕相关重大理论与实践问题,扎实推进理论创新,从不同方面对构建中国哲学社会科学自主知识体系进行了有益尝试。

与会作者、编者代表介绍了相关成果的主要观点和研究特色。中国式现代化研究院党委书记林建华表示,《“数”说二十届三中全会精神》是编写组继2022年《“数”说二十大报告》、2023年《“数”说新思想》之后推出的第三部作品,旨在打造“数”说系列品牌。全书以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决定》为蓝本,结合党的十八大以来全面深化改革、推进中国式现代化的丰富实践和宝贵经验,对进一步全面深化改革的重要意义、总体部署、目标任务等进行生动、通俗的提炼总结。

“新质生产力是马克思主义生产力理论中国化时代化的最新成果。”《如何发展新质生产力:理论内涵、实践要求与战略选择》作者代表、中国式现代化研究院副院长李晓华谈到,该书尝试构建“关键要素—动力来源—战略部署—战略目标”的完整框架,全面展示新质生产力的理论逻辑体系,从要素投入、发展路径、重点产业、生产关系等多角度阐明如何发展新质生产力,为“健全因地制宜发展新质生产力体制机制”提供了理论参考。

《新型工业化及其实施路径研究》一书从数字经济、产业融合、产业链现代化、绿色低碳发展的角度研究推进新型工业化的具体措施。在该书作者代表、中国社会科学院学部委员史丹看来,这四个方面既是新型工业化的特征,也是新型工业化的实现路径,能够为深入认识新时代新型工业化的内涵、定位、发展方向等提供新的理论视角。

以骑手为代表的零工就业劳动者的崛起,是近年来我国经济社会发展变迁的一个显著现象。新闻与传播研究所青年学者孙萍及其团队历时7年,对外卖骑手群体进行调研,最终形成了《过渡劳动:平台经济下的外卖骑手》。该书提出了“过渡劳动”概念,探讨了平台经济背景下外卖骑手的劳动形态、社会意义以及算法技术对骑手劳动的影响,为相关研究提供了丰富的田野数据和新的研究视角。

© 版权声明
THE END
喜欢就支持一下吧
点赞60 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