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记者冯樱子 北京报道
为从根源上杜绝电信诈骗、反洗钱风险,近年来银行不断加强对“沉睡账户”的整治。
7月4日,交通银行官网发布公告称,将自7月10日起对睡眠借记卡开展清理。值得注意的是,自6月以来,交通银行已多次宣布加大对旗下账户清理工作,其中包括清理单位借记卡、睡眠太平洋世博预付卡等。
博通分析金融行业资深分析师王蓬博表示,银行清理睡眠账户有两大益处,一是降低管理成本,二是防范电信诈骗、洗钱等违法犯罪。
国有再次出手整顿“沉睡账户”
7月4日,交通银行官网发布公告称,将自7月10日起对睡眠借记卡开展清理。
交通银行公告显示,自2024年7月10日0时起,该行将对已满足连续两年以上(含两年)未发生动账交易,包括但不限于存取款、转账、消费、缴费等,账户余额为0元,且未开通任何业务功能,包括但不限于基金、理财、外汇宝、太平洋贷记卡自动还款、预约转账等的个人借记卡进行销卡处理。
与此同时,销卡后将无法再恢复使用,用户名下的其他正常使用的借记卡不受影响。此外,社保卡、军人保障卡、拥军卡、养老金账户不列入本次清理范围。
公告中还表述,如您的借记卡符合上述清理范围,但希望继续使用,请于2024年7月10日0时前启用该卡,并保持余额不为0。
《华夏时报》记者注意到,6月以来,交通银行已经连续多次加大对旗下账户清理工作。此前,交通银行公告称,从6月28日起对已于2011年12月31日超过使用有效期,已续10年以上未发生消费交易,且未办理销卡销户手续的“太平洋世博预付卡”进行销卡处理。
另外,交通银行6月还公告表述,为进一步提升账户服务水平,该行将集中对“单位借记卡”实施清理,并自2024年6月24日起,对单位借记卡集中办理余额划转及销卡销户。
无论是单位还是个人,清理睡眠借记卡一方面与央行监管规定有关,另一方面则是由于2020年末开始的“断卡”行动。
资深信用卡专家董峥曾对《华夏时报》记者指出,对于银行而言,睡眠卡清理有其必要性。一方面睡眠卡虽然日常不被使用,但仍在银行的数据库中,因此会存在管理成本;另一方面,银行在睡眠卡上监控较少,存在一定金融风险。
对此,多家银行此前已对长期不用的个人银行账户开展几轮清理工作,对符合清理条件的账户限制部分金融服务功能。
招联金融首席研究员董希淼曾对《华夏时报》记者提到,配合“断卡”行动是银行责任所在,但同时金融机构应提高工作精准度,特别是银行应充分运用金融科技手段,优化模型,精准排查,尽量降低“误伤”的比例。如果发生“误伤”,应采取更人性化的救济措施,如优化工作流程,以线上和线下结合的方式,便利用户办理解除限制手续。
清理长期未使用的银行卡仍是重点工作
“有些卡,时间一长自己都忘了。”在《华夏时报》记者采访中,一些持卡人作如此表述。
巨量的发卡量下,难免有银行卡“受到冷落”。中国人民银行发布的数据显示,截至2023年末,全国共开立个人银行账户143.63亿户;开立银行卡97.87亿张,其中借记卡90.20亿张;人均持有银行卡6.93张。
而闲置卡在保存不当的情况下,易存在个人信息泄露风险、挪用盗刷风险,甚至是被不法分子利用从事违法行为的风险,给储户带来损失。
去年10月,国家金融监督管理总局组织开展银行“沉睡账户”提醒提示专项工作,专项工作持续1年,由各银行机构对“沉睡账户”持有人进行提醒和通知。
今年以来,工商银行、农业银行先后发布公告称,将对“沉睡账户”开展提醒提示工作,纳入提醒提示范围的“沉睡账户”是指:“截至2023年9月30日,5年及以上未发生主动交易且账户中有余额的个人银行账户。”
董希淼认为,“沉睡账户”的产生,一方面是由于过去一段时间对银行账户管理较为宽松,未限制开户数量,同时也与银行营销、抢占市场等因素相关;另一方面涉及金融消费者习惯,部分消费者开设银行账户使用后,没有重视后续的管理。
一国有大行河北省分行一工作人员曾透露,该行通过电话外呼、发送短信、手机银行等方式“点对点”提醒提示客户,准确、及时解答消费者关于“沉睡账户”的相关咨询和疑问,建议客户及时查询、使用或注销,不出售、出租、出借银行卡,谨防电信网络诈骗。
综合有关部门发布的消息,用户如果收到了银行的提醒通知,可根据自身需求,通过手机银行、网上银行或任一网点,主动查询、了解自己的银行账户开立情况,并根据自身意愿继续保留账户或销户。
易观分析金融行业高级咨询顾问苏筱芮建议,个人用户应树立账户盘点意识,定期梳理个人名下账户及资产状况,养成查账记账的良好习惯;其次在密码设置、账户登录管理等方面加大保护措施,冗余账户及时注销以避免被不法利用的风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