盛夏时节,俯瞰松江浦南地区,一方方蟹塘犹如镶嵌在黄浦江畔的明镜,波光粼粼,阡陌纵横。近年来,通过科学养殖和创新模式,松江区培育了一批特色现代水产养殖典型样板,不仅为农民带来可观的收益,也为农业发展注入新的活力,成为全面乡村振兴的有力支撑。
走进位于泖港镇的上海鱼跃水产专业合作社,蟹塘里的黄浦江大闸蟹已经进入第四次脱壳阶段,蟹塘中新鲜的水草为水底的大闸蟹撑起片片荫凉。只等秋风起时,肥美蟹脚将“爬”上沪上居民的饭桌。
黄浦江大闸蟹选用的“江海21”是**认定的中华绒螯蟹五大良种之一,也是国内唯一实现“种源闭环选育”的中华绒螯蟹新品。结合“江海21”品种的特质,松江率先探索形成了“稀放蟹种、精种水草、立体增氧、优化饵料”的技术标准,并持续推进中华绒螯蟹良种养殖技术应用,实现重点合作社100%良种化生产。
鱼跃水产专业合作社是本市唯一的中华绒螯蟹“江海21”亲本培育基地,从其取得的成绩可以窥得松江水产发展的缩影。不久前,全国水产技术推广总站和上海市水产技术推广站公布了2023年度**级水产绿色健康养殖技术推广“五大行动”骨干基地认定结果和市级骨干基地名单,上海市共有12家水产基地入选,其中,上海松江水产良种场有限公司、上海泖田湿地生态农业投资有限公司、上海鱼跃水产专业合作社大泖养殖场入选**级骨干基地,上海鱼跃水产专业合作社小昆山北场入选首批市级骨干基地。
“单从养殖总面积上来说,松江水产相较于全市其他区,优势并不明显,但是我们持续深耕生态科学养殖领域,不断提升全区水产养殖绿色高质量发展水平。”区水产技术推广站相关负责人介绍,松江现有23家水产养殖经营主体,涉及养殖水面积4534亩,单是河蟹养殖面积就占近半数。近两年,“松江泖蟹”被**知识产权局授予地理标志证明商标,各合作社在素有河蟹界“奥斯卡奖”之称的“王宝和杯”全国河蟹大赛中屡屡斩获佳绩,今年再度抱回“金蟹奖”“最佳种质奖”“最佳口感奖”等诸多荣誉。
水产种业是渔业的战略性、基础性核心产业,是保障水产品安全有效供给、促进水产养殖绿色高质量发展的根本。松江水产不断开辟种源“新赛道”,重点围绕水产养殖增产增效、绿色转型和高质量发展,探索良种、良法、设施设备集成,加快关键环节、核心技术的联合攻关,持续推进水产养殖科学技术创新与应用,发展渔业新质生产力,提升“松江特色水产种业”发展水平。
今年上半年,松江区水产良种场喜报频传,参与研究的上海市农业科技创新项目《饲料鳜规模化繁育与工厂化驯养技术研究》先后攻克翘嘴鳜人工繁育、苗种工厂化配合饲料驯化技术,工厂化驯化率达81.5%,成活率为89.4%,负责人告诉记者,这意味着人工养殖鳜鱼的成本有望将进一步降低,从而实现养殖户收入增加。与此同时,松江积极开展团头鲂“浦江1号”、松江鲈保种选育等工作,推进做强水产种业。
去年,在黄浦江大闸蟹“松江模式”基础上,松江水产利用生态学互利共生原理,开展“成蟹+青虾”多营养层级养殖模式试验,通过在同一养殖区域内合理搭配不同营养层级、养殖生态位互补的动植物,实现水质调控、营养物质循环利用、生态防病及质量安全控制,在提高养殖效益的同时减少养殖废物排放。由上海泖田湿地生态农业投资有限公司开展的“流水槽+大口黑鲈”的池塘工程化循环水养殖技术模式探究,同样取得实效。
区水产技术推广站相关负责人表示,今后将持续推进健康养殖技术推广“五大行动”,聚力模式增效、绿色提质、种业强基,强化“3鱼1蟹1虾”的保种、选育、繁殖、苗种培育等种业核心技术能力,加强与水产科研院所、产业技术体系、养殖主体的联合协作,加大示范推广力度,不断提升全区水产养殖绿色高质量发展水平。
文字:刘芮孜
图片:刘芮孜 受访者提供
编辑:周正豪
特别声明:本文经上观新闻客户端的“上观号”入驻单位授权发布,仅代表该入驻单位观点,“上观新闻”仅为信息发布平台,如您认为发布内容侵犯您的相关权益,请联系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