钓鱼成为抖音运动顶流,年轻人为何热衷这项不正经运动?

《中国经济周刊》记者 周琦 | 北京、山东临沂报道

在很多人眼中,钓鱼属于中老年男人的“终极”爱好。然而,随着近年来短视频兴起,钓鱼已经越来越受年轻人喜爱,不少“90后”甚至“00后”加入了“钓鱼佬”大军。

在短视频平台上,“原来钓鱼才是抖音运动顶流”话题,超900万人参与;在淘宝上,单款鱼竿月销量数千件的店铺也不在少数。

钓鱼这个不那么“正经”的运动,到底是什么人在喜欢?为什么会有“钓鱼穷三年”的顺口溜?渔具行业能赚多少钱?

图片[1]-钓鱼成为抖音运动顶流,年轻人为何热衷这项不正经运动?-萌番资讯网

图片[2]-钓鱼成为抖音运动顶流,年轻人为何热衷这项不正经运动?-萌番资讯网

渔具主播在进行线上直播带货

谁是“钓鱼佬”?

44岁以下占比超2/3

中国钓鱼协会早年间曾做过一项统计,中国大约有1.4亿钓鱼人群,其中24岁以下占比22%,25岁至44岁的中青年占比46%,45岁以上群体占比为32%。

如今,这项数据进一步刷新。

来自快手大数据研究院的数据显示,2023年发布钓鱼相关视频的人群中,“80后”“90后”“00后”占比分别为26%、24.8%、16.1%,即24~44岁的人群占比将近67%。而“70后”“60后”的占比分别为11.9%、5.3%,即便是加上其他类(包含24岁以下人群)的15.9%,也不足全部人群的1/3。

“受到短视频、直播等产业发展带动,垂钓行业逐渐向年轻化方向发展。”线上渔具品牌一味CEO何非皇接受《中国经济周刊》记者采访时说,当前线上垂钓行业的兴趣人群在1亿〜1.2亿,有消费的钓鱼人群在4000万〜4500万,其中活跃人群有1000万左右, 25〜35周岁年龄段占比超过60%,人群范围涵盖新锐白领、小镇青年、都市蓝领、“Z世代”、资深中产等。“这批人赶在电商兴起的时代,熟悉网购,成为线上渔具的主要消费群体。”

他介绍,钓鱼人消费呈两头小、中间大的趋势,年消费1万元以上和千元以内是两头,中间这部分大头年消费则在1000〜3000元。

值得注意的是,年轻人的消费倾向和以往也有所不同。

天猫平台的数据显示,近两年在天猫销售的垂钓品类中,路亚(一种以仿生假饵引诱鱼类的钓法)增速明显,比传统钓法的增速快20%以上,其中18~30岁的年轻用户占比较高。

据天猫预估,中国垂钓市场规模约为500亿元——这一数据和洗发护发、宠物用品等行业的市场规模相当。

图片[3]-钓鱼成为抖音运动顶流,年轻人为何热衷这项不正经运动?-萌番资讯网

美多渔具市场,线下生意较往年差不少。

图片[4]-钓鱼成为抖音运动顶流,年轻人为何热衷这项不正经运动?-萌番资讯网

化氏鱼具工作人员在测试鱼竿性能

有人“掀桌子”?

1299元的鱼竿只要299元

随着垂钓市场规模不断扩大,商家品牌纷纷涌入。

数据显示,2023年快手电商渔具类目月均动销商家数同比增长44%,月均动销商品数同比增长57%;今年以来,天猫垂钓品类入驻新商/新品牌115家,比去年同时段增长297%。

新增的大量商家,使本就竞争激烈的赛道变得更加拥挤。

今年3月,垂钓行业网红达人邓刚创办的渔具品牌天元进行了一系列大促销,被业内称为“掀桌子”的开端,并直接影响整个行业。

彼时,天元一款原价1299元的鱼竿,价格直接被“砍”到299元,还有多款鱼竿价格也降至4到6折,引发了钓友抢购。

天元“掀桌子”后,众多厂商尤其是以线上销售为主的品牌先后跟进,汉鼎、光威、老鬼等渔具、饵料品牌开始大幅度促销,并取得了不错的业绩。

4月26日,一直稳坐钓鱼台的一味也加入了这场“降价大战”。促销当晚,一味抖音官方旗舰店的GMV(商品交易总额)达到4500万元,成交人数约15万,超过500万观众涌入直播间,商品总曝光量达1.2亿以上,位列户外运动带货榜第一、抖音带货榜总榜第二,仅次于与辉同行。

中国钓鱼运动协会终身荣誉竞钓大师、化氏鱼具创始人化绍新对《中国经济周刊》记者分析道,疫情期间,新客大量涌入垂钓行业并带来大量需求,行业增长又促使品牌及产业链扩张。虽然近期网上销售依旧火热,但整体看,钓鱼人钓鱼的频次呈减少趋势,因此带来的需求也在减少,品牌扩张的滞后性导致库存压力增大,成为诸多品牌加入“掀桌子”的主要原因。

“从品牌渠道来看,‘掀桌子’主要是以线上渠道为主的品牌,以线下渠道为核心的传统品牌很难参与,否则线下价格体系会直接崩塌。在线上品牌产品价格腰斩的情况下,线下市场被极度压缩,尤其对于中低端品牌更是雪上加霜。”化绍新说。

对于传统品牌来说,如何平衡线上线下的价格,成为当前的一道必答题。

化绍新在接受《中国经济周刊》记者采访时说,近期鱼饵、钓具的价格优惠超出钓友预判是正常的,但这样的状态不会持久。面对激烈的市场竞争,价格战相隔一段时间就会出现,是一种周期性规律。只有保持新材料、新技术的研发,才能维持企业强大的生命力。

“这个时代,传统品牌的优势不太大,税费、原材料、员工成本等都大大超过一些网红品牌。但从长远来看,传统品牌提供的品质、服务终究会得到消费者的认同和信任,这也是商业的本质。”化绍新认为,传统企业只能从实践中去摸索,同时要付出更多精力、物力去适应和改变。未来线上和线下肯定有新的方式方法。

但是,和较大规模的传统渔具行业相比,线下的中小商家和经销商,当前的日子更不太好过。

“和2022年、2023年没法比,现在的渔具销售差得太多了。”山东临沂美多商贸城商户王刚在接受《中国经济周刊》记者采访时说,前两年旺季时,他的店一天销售额就能超过10万元,今年线上“掀桌子”以来,线下生意受到很大影响,尤其是中高价位的渔具出货量下降很多,“用‘腰斩’来形容可能都不够”。

临沂商城市场服务科主任朱反击介绍,美多商贸城现有渔具商户68户,年交易额约2.3亿元。2024年,确实有不少渔具商户销售遇阻,市场方面也在尝试通过推动电商产业模式创新,解决商户们直播空间不足、仓储能力不足等问题。

王刚也开始考虑降价促销。“我们也可以‘掀桌子’,毕竟我们是做批发出身,线上需要流量、主播、物流等支出,而我们线下这些支出很少,更何况还有服务优势。”他说,自己也在跟全国各地的合作伙伴沟通,希望能薄利多销。

“垂钓作为绿色休闲方式的一种,对于促进渔业市场发展与垂钓旅游经济发挥了重要作用。虽然近期出现价格跳水等情况,但我相信随着经济回暖,渔具行业会再次迎来春天。”临沂商城集团董事长孙思永说。

有部分中小商家没有厂房,但也开发出一些产品,通过代工方式拿货销售。然而,线上的“掀桌子”大大压缩了这些原本以性价比为卖点的“杂牌”产品的生存空间。个别商家面对这种情况,开始通过虚标参数、以次充好等方式保证利润。

“‘神仙打架,小鬼遭殃’,产业在发展过程中会大浪淘沙。经过接近两个月的洗货,各大品牌的老品基本消化完成,开始集中发布新品。但新材料扎堆上市,很多在堆砌参数,这也给了部分商家浑水摸鱼的机会。估计经过一两年的沉淀,市场会慢慢回归理性,最终能够存留下来的将是那些适应市场变化,并持续为用户提供价值的品牌。”化绍新说。

不止卖渔具,垂钓旅游潜力更大

除了产品创新、销售渠道向线上倾斜,不少渔具厂商也开始向上下游延伸,拓展产业链。

例如,一些厂商通过参加或举办线下活动,拓展品牌影响力,进而带动销售。

在5月底至6月初举办的2024“王者之战”比赛中,表现优异战队背后的品牌,其钓饵、钓具一度出现断货的情况。

“未来发展潜力较大的关键,一是流量,二是产品力。当前流量大一些的商家品牌都在极力搭建自家的竞技比赛平台,比如天元、佳钓尼、汉鼎等。” 化绍新介绍。

还有一些企业,瞄准了垂钓旅游。

中研普华产业研究院《2024—2029年中国钓具行业深度调研及投资机会分析报告》分析,垂钓旅游业产值为常规渔业产值3倍以上,垂钓旅游业把休闲、娱乐、旅游、餐饮等行业与渔业结合为一体,提高了渔业的社会、经济和生态效益,并逐步成为现代渔业的一个支柱产业,市场前景十分广阔。

其实,“十四五”规划纲要就已提出,要“扩大体育消费,发展健身休闲、户外运动等体育产业”。

2023年,农业农村部、文化和旅游部以及国家文物局联合印发的《关于加强渔文化保护、传承和弘扬工作的意见》也提到,鼓励发展以渔文化为主题的休闲垂钓、渔事体验、民宿美食和科普教育等产业,推动保护利用。

浙江省湖州市南浔区石淙镇的状元湖垂钓中心,就是当地投入2000万元建设的高标准鱼池。去年,通过一场有600多支队伍、1200多名钓鱼达人和爱好者参加的比赛,状元湖“一炮而红”。

2023年,状元湖还先后举办了23场体育赛事,共接待游客近2.5万人次,带动住宿、餐饮等消费300万元。

化绍新认为,休闲垂钓或者竞技比赛带动垂钓旅游业确实是一个好的方向,能让很多普通人感受钓鱼的快乐。但一般来看,环境优美的大型垂钓场地周边,交通、住宿、服务等设施往往还不够齐全,需要花费较大成本进行基础设施建设。“对于传统企业或地方政府来说,可以根据实际情况尝试,但不能强求。”

(文中图片均由 《中国经济周刊》 记者周琦摄)

(本文刊发于《中国经济周刊》2024年第12期)

© 版权声明
THE END
喜欢就支持一下吧
点赞72 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