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于普通患者而言,心脏支架手术是一种常见而且成熟的手术,但对于某些特定群体来说却非常危险。家住宝山区月浦镇的许老伯就是这样一位患者。
在宝山区吴淞中心医院(复旦大学附属中山医院吴淞医院)**团队的全力救治下,许老伯接连打赢了两场“生死之战”。这背后还隐藏着一份医患间的充分信任。
眼前的许老伯爽朗精神,来心血管内科复诊,各项指标也都正常。可谁能想到,此前,许老伯曾经胸闷气喘到走不动路,一躺下就喘不过气:“当时根本没法睡觉,一晚上就坐在沙发上,真是生不如死。”
一年前,许老伯出现心绞痛症状,造影显示心脏冠状动脉的三支血管都发生了严重狭窄,导致心脏供血严重不足。但老人患高血压、糖尿病数十年,是一位终末期肾脏病患者,多年的血透加上疾病导致的体内钙磷代谢失调,血管钙化非常严重,无论是内科介入治疗还是外科开胸手术,死亡风险极高。
“他心脏病变处血管内狭窄的地方就像石头一样,甚至有些形成了环状,就像‘紧箍咒’一样紧箍在里面,所以这样的情况,手术用的球囊、支架都过不去,即使支架送过去了也打不开,支架打开了也贴不好,以后很容易再堵掉,甚至容易长血栓,产生并发症。”心血管内科主任施鸿毓介绍。
一端是极高的手术风险,一端是老人心脏里随时可能引爆的“****”。面对患者的充分信任,心血管内科团队进行充分讨论,对许老伯病变血管的管腔形态、结构及钙化程度进行缜密评估,最终决定在IABP(主动脉内球囊反搏)辅助下采用冠脉旋磨技术处理钙化病变,破除老人生命通道的“拦路巨石”,为支架植入扫清障碍。
“他有糖尿病、尿毒症,又要血透,而且心功能也不好,在手术过程中可能会坚持不下去,甚至在手术台上有可能一下子就崩溃了,心脏停跳。”老人病情异常复杂,这要求医生在手术中既要速战速决,又要精雕细琢。心血管内科团队协同肾内科、血透室做好许老伯手术前后的血透安排,多学科合作为这场高难度手术保驾护航。
手术中,施鸿毓带领团队,在血管内超声的帮助下精准确认许老伯钙化病变的位置、大小和程度,通过高速旋转带有钻石颗粒的旋磨头,将病变处磨出了一条通道:“我们选择了‘金刚钻’旋磨,将钙化斑块旋薄,把‘紧箍咒’打断,将布满‘拦路石’的钙化病变血管修复得‘光滑如新’,送入球囊、支架。”
最后,医生为许老伯心脏前降支到左主干血管串联植入2枚支架,完成了血运重建,成功打通了“生命线”,让许老伯又可以像正常人一样呼吸、生活。
但由于是终末期肾脏病患者,血管极其容易钙化,发生血管狭窄、堵塞的风险很大。今年5月,许老伯又出现了心绞痛症状,病情再次告急。最终,医院心血管内科团队应用最新的“碎石球囊”(震波球囊)技术,打通老人剩下的血管狭窄,又一次解除了老人的“心头”大患。“上个礼拜我还去漂流了,所以说不是医生救我,我可能人早就没了。”许老伯满眼感激。
其实,在救治过程中还发生了一段“小插曲”令医护人员颇为感动。由于老人基础疾病多、血管钙化严重,第一次手术后伤口愈合并不理想。经过多学科专家会诊,医护团队齐心协力为老人攻克了术后难关。第二次发病,许老伯依旧选择来到吴淞中心医院就诊,而医生也没有辜负他的信任。
“我们面对的是生命,病人以性命相托是对我们百分百的信任,我们必须倾尽全力,才对得起患者的这份信任。”施鸿毓告诉记者。
一份信任,两次手术。正是这份信任,在面对疑难和危重疾病时,医患才能协起手来一起抗击病魔、创造奇迹。
记者:孙子璎
编辑:潘乔雨
特别声明:本文经上观新闻客户端的“上观号”入驻单位授权发布,仅代表该入驻单位观点,“上观新闻”仅为信息发布平台,如您认为发布内容侵犯您的相关权益,请联系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