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在浓浓的文化味里体现出**人独有的智慧和浪漫。


古人过冬为何要“数九”?为什么说“冬至大如年”?10月28日,“我们的节日·冬节”主题展在上海社会科学馆揭展,带领大家领略**传统冬节的独特魅力。

本次主题展聚焦4个冬天的节气,以8个问答、图文结合的方式呈现展览内容,全面地对节日发展历史进行梳理。展览重视表现传统节日对天文、历法、农业、医学、哲学等各类知识的传承,具有较强的知识性与趣味性。此次展览是继中华传统节日图文展、春节、清明·谷雨、端午、秋节之后,上海社科馆推出的传统节日系列第6展,也是今年**传统节日系列展览的收官之展。

据上海社科中心副主任、策展人毕旭玲介绍,举办此次冬节展主要是想告诉今天的人们,在没有电子产品的时代,古人是如何度过漫长冬季的。冬节习俗中,藏着不少知识点,比如宋人最重要的冬至节食物不是饺子而是馄饨,《武林旧事》说:南宋临安人“享先以馄饨,有‘冬馄饨,年镈饦’之谚”。又比如,古人曾以冬至正午测量日影的方法测定节气,发现冬至日影最长,并将两个日影最长之日(即冬至)之间的时间长度确定为年。再比如,十月朝(农历十月初一)成为祭祖节,既有周人腊祭的古老渊源,又与古人赐送冬衣的季节性行为相关,反映了中华传统节日重人伦的重要特点。

活动现场,上海市浦东新区万科实验小学的同学们带来开场表演《二十四节气奇遇记》,以戏剧的形式创新中华传统文化表达,生动演绎二十四节气春生、夏长、秋收、冬藏,体现了**传统文化中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理念。


在上海市浦东新区建平实验小学李国峰老师的指导下,参观者亲手绘制染梅式“九九消寒图”。染完则寒尽春来,一起感受古人的盼春浪漫。“九九消寒图”是一项有趣的“敖冬”游戏,也是一项科学记录天气的活动,常见有染梅式、涂圆式、填字式。古人在长期观测后认为,从冬至这一天开始,大约经历九个九天后寒冬就过去了,便以此来记录和消遣冬日的寒冷,期盼春暖花开日,也因此有了“数九”的习俗,这种浪漫且富有文化意味的形式也逐渐融入了古人的生活方式。


除了九九消寒图,展区内还设置有许多趣味互动环节,比如祈福墙、猜猜中华传统吉祥图案、完成问答挑战集吉祥章等,在寓教于乐中引导公众了解与传承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有参观者表示,没想到**传统节日里藏着这么多学问,不仅好玩,而且玩得很“高级”,在浓浓的文化味里体现出**人独有的智慧和浪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