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九点水美术馆·树屋馆呈现“虚实与精妙”——任微音艺术文献展
作为九点水美术馆2024年最后一场展览,“虚实与精妙——任微音艺术文献展”日前在树屋馆正式启幕。
本次展览是自2010年“任微音艺术回顾展”以来,时隔14年之后在美术馆空间举办的又一场任微音专题性展览,再度呈现海派油画巨匠任微音画笔下的老上海风貌和他的浪漫主义精神。
展览现场
作为20世纪**美术史中一位独特的存在,任微音(1918-1994)在绘画上有着极高的造诣,在生活上有着传奇的经历。
任微音具有众多身份属性和职业标签,能够在不同领域之间毫无障碍地跨界发展,可谓是“六边形文艺工作者”。他是画家、作家、旅行家、美术教育家、美术理论家,也是“民间手艺匠人”;他做过军报记者、杂志编辑、话剧编导、美专教师、**校长、**职员、文史馆员,也做过长达17年的修鞋匠;他开办过私塾、出版过书籍、举办过画展;他游历于祖国的大山大河,并发表过一百多篇游记、散文、报道等;他流连于上海的不同景致,并用画笔记录,堪称是国内Citywalk的鼻祖……
任微音生于云南昆明⼤户⼈家,后迁至上海。其父亲任嗣昌精研中医,医术高明,在云南当地颇具声望。但任微⾳⾃幼丧失双亲,叔⽗任嗣达将其收养。任嗣达是**第⼀批留美学⽣,获芝加哥⼤学博⼠学位,回国后创办“富滇银⾏”,之后又担任跨国公司高管。由于家境殷实,任嗣达为⾃幼酷爱绘画的任微⾳聘请了来自法国、西班牙与俄国的画师为其授课学习油画。
**毕业后,任微音考入新华艺专,师从潘天寿、诸乐三、黄宾虹等名家。其后,进入上海美专研究所,师从王济远、潘玉良、朱屺瞻等名家,并兼听黄宾虹、姜丹等名师的国画课。
1937年,任微音从上海美专研究所毕业后,辗转于江西、广西、湖北、云南、重庆、四川等多地,曾以随军记者兼军报编辑的身份参加了抗日战争,并先后在西南联大、西南美专、国立艺专等执教,与各地文化艺术界人士多有交往,直至抗战胜利后才返回上海,负责**旅行社《旅⾏杂志》的编辑出版工作。
任微音在画室
在**近现代美术史上,上海作为新美术教育基地,除美术院校外,私人画室及画会在培育美术人才方面也作出了巨大贡献。新**成立后,任微音在上海淮海路淮海大楼创办了美术史上著名的“东方画室”,与思南路的“孟光画室”、余庆路的“哈定画室”并称为20世纪50年代沪上三大“美术私塾”,由任微音编写教材,授徒讲学,传播现代美术观念与技法。
其后,他有一段长达17年的修鞋人生,遭受各种打击,但始终坚持绘画创作。由于当时生活十分艰难,任微音一度无力购买画布油彩等材料,他就在纸板箱上、瓦楞纸上,利用一切可以利用的东西创作,并不断探索思考油画的**风格问题,而“薄油彩”画法便在这样艰苦的环境下诞生。
作为一位具有敏锐的艺术直觉,同时又善于理论分析的画家,早在20世纪40年代,任微音就注意到了西方油画与**水墨画在表现上的巨大差异,试图将**画笔墨书写的自由性和灵活性引入油画创作,使其摆脱油彩本身的厚重与凝滞,而具有**画才有的那种生动的气韵和丰富的空间感。
展出作品
任微音认为,西方油画是“做”出来的,而他要“挥”出来,也就是将**画中的气韵、意境以及笔墨情趣等精神瑰宝融于西方油画之中,这个目的和用意正是西方油画**化进程中的一个难题,不同的艺术家是用完全不同的方法来解决。任微音通过长期的实践和探索,将传统**画中“水和墨”的关系成功转换为油画中“油和彩”的关系,进而独创了“薄油彩”画法,使**画流动奔放、生动活泼的线条与印象派光和色的运用实现完美融合。他用西方现代绘画的材料、技法和语言形式重新解读**画的精神,实践“**为体、西学为用”的艺术理想,构建出属于自己的独特艺术语言体系。
1979年,任微音获得平反,并被聘为上海文史研究馆馆员。此后,任微音经常外出旅行写生,创作了大量油画作品,在全国各地及海外进行展出。1994年,任微音逝于上海,享年76岁。
任微音一生中重要的艺术创作大多都是在上海完成的,他画了大量的上海城市风景和静物、人物肖像作品。由于任微音早年绘画作品在长期的战争浩劫和社会动荡中被损毁殆尽,现存世的作品几乎都是20世纪60年代末至1994年去世前创作,其中,尤以20世纪70至80年代的作品为多。通过这些画作,我们可以发现他是一位善于在平凡中发现艺术之美的画家。平常生活中再普通不过的景致、物品,在他的笔下有了灵性,散发着人性的温暖和情感。
展出作品
自2010年上海美术馆呈献“任微音艺术回顾展”以来,至今未再有任微音专题性展览在美术馆空间举办。今年是任微音逝世30周年,在这样一个具有纪念意义的时刻,“任微音艺术文献展”举办。主办方表示,希望通过本次展览,进一步梳理任微音的人生故事,深入挖掘他在绘画实践、美术理论上的价值,这不仅是对任微音的致敬和缅怀,更是对**近现代油画艺术发展的一次深刻回顾和反思。
展览由九点水美术馆、韵文博鉴主办,将展至12月25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