闵行,历来有着深厚的历史文化底蕴和崇贤尚德的氛围。闵行区聚焦培养担当民族复兴大任的时代新人,持续深化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建设,发动全区精神文明战线力量,不断推进“四季风·人文美·修身行”主题活动,优化完善广泛覆盖、各具特色的修身阵地,持续推出内容丰富、广受欢迎的修身活动,精心打造富有内涵、创新出彩的修身品牌,使市民修身行动成为闵行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有效路径。2024年5月起,“今日闵行”联合区精神文明办推出2024年闵行区市民修身项目巡礼,全方位展现“德厚闵行 文进万家”城市理念,展示与**式现代化闵行实践相匹配的新时代城市文明新风貌。

将粳米粉、糯米粉、白糖、油、清水均匀搅拌,放入蒸屉,撒上各色干果、红绿果脯肉……在刚刚过去的重阳节,来自**、美国、德国、墨西哥、乌克兰、韩国等**的20余位中外居民,在华漕国际社区中心一起听故事、做重阳糕,迎接重阳佳节,感受中华传统节日的独特魅力。


在节日中传播中华优秀传统文化

依托良好的区位优势和产业优势,华漕集聚了一定规模的高端社区,7所国际学校和双语学校,来自近80个**、9600余名外籍人士居住于此。随着越来越多的境外人士选择来此工作生活,华漕立足本土资源优势,以“和外国朋友一起过**节”活动为载体,围绕春节、元宵、清明、端午、七夕、中秋、重阳,积极开展丰富多彩的传统文化活动,吸引“洋居民”走出家门、走进社区,在活动中融入闵行、喜爱上海。


尤其是每年的春节。作为最具传统文化意义的**节,春节愈发与现代生活产生有机融合,发生了极富创新性的发展——华漕镇以“赵家村村晚”为载体,将“春晚”搬进乡村舞台、村民生活。每年,都会邀请“洋居民”共同参加,感受地道的**年、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外籍友人们带着他们对**传统文化的热爱,在现场舞起了**龙,唱起了**歌,欢欢喜喜过起了**年。


对于远离家乡的他们而言,通过“和外国朋友一起过**节”系列活动让他们在他乡找到了归属感,更在参与活动中找到了对中华传统文化的认同感,在最基层的社区扩大了市民修身行动的“覆盖面”和中华文化的“朋友圈”。

九月九日重阳节,正巧二九相逢,“九”又与长久的“久”同音,是长寿的象征,因此,又被称为“老人节”“敬老节”。在我国,尊老敬老蔚然成风,尊敬老人、孝敬老人历来是中华民族的优良传统,这种传统美德也体现在各种节令风俗中;在端午节,“洋居民”吃着粽子,歌颂着屈原的坚贞不屈;在清明节,他们积极参与社区组织的移风易俗宣传活动;在七夕节,与**居民一同讲述自己的家风、家训、家庭故事,时而还会分享节能减排、勤俭持家的“妙招”……


每逢**传统节日,像这样的“和外国朋友一起过**节”活动就会如期举行,这也是华漕镇市民修身行动的“留节目”。多年来,越来越多的外籍居民成了这个活动的常客,他们在这些活动中体验**传统节日的节令风俗,感受其中所蕴含着的中华民族传统美德。

国际社区里还有着一群特殊的“洋居民”,他们就是在华漕长大的“洋孩子”。为让这群“洋孩子”从小了解**文化,感受华漕发展速度,华漕镇在元宵、端午等传统节日通过一批“有趣、有料、有意义”的精品项目,让各种肤色的小朋友感知不同的文化背景,种下友谊的种子。有些“洋孩子”在父母、学校的带领下,也逐步当起了小志愿者,他们为本地孩子教授英语,还与本地孩子们一起去敬老院看望老人,成为新一代的文明志愿力量。


久而久之,除了传统节日等重要时间节点,他们的公益服务还延伸到了日常。华漕镇现有外籍志愿者团队约30人,大多是企业高管、国际学校家长、他们教社区居民英语、做公益,为外籍人士、本地居民提供服务,成了居民最贴心的志愿者朋友。


不仅如此,在“和外国朋友一起过**节”系列活动中,越来越多的“洋居民”主动走上台前,不再仅仅当一位“客人”,更成了“主人”。小小角色的转换意味着大大观念的改变。一位一直参与社区服务的“洋孩子”说:他所居住的华漕,是“国际化未来之城”,他希望用自己的力量,让中外居民都能在这里收获更加美好的新生活。

“洋居民”融入社区,融入上海,真正成为中外文明交流的使者,而“和外国朋友一起过**节”系列活动也成了助力地区城市发展的一抹重要亮色。

萤萤之光,可照旷野。文明聚力,点亮未来。供稿:浅晚月、区精神文明办

编辑:岳顺顺

初审:方佳璐

复审:石思嘉

终审:王婷婷

特别声明:本文经上观新闻客户端的“上观号”入驻单位授权发布,仅代表该入驻单位观点,“上观新闻”仅为信息发布平台,如您认为发布内容侵犯您的相关权益,请联系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