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可·波罗。

今年是伟大的意大利旅行家马可·波罗逝世700周年。中、意两国正在举办一系列纪念活动,纪念这位中意文化的交流使者。比如,在北京中华世纪坛艺术馆,“传奇之旅:马可·波罗与丝绸之路上的世界”展览正在举办,用文物追溯13至20世纪欧亚大陆的跨文化交流。

马可·波罗在**的活动记录在《马可·波罗行纪》(原称《东方见闻录》)一书中。这部游记是人类史上西方人感知东方的第一部著作,向整个欧洲打开了神秘的东方之门。翻开《马可·波罗行纪》,我们能够找到大量和江苏有关的文字,铭刻了这位伟大的旅行家在江苏留下的足迹。

他和扬州的缘分最为深厚

扬州东关历史文化街区的东入口处,竖立着一尊马可·波罗骑马旅行的塑像,旁边的泰州路102号是我国唯一的马可·波罗纪念馆。根据《马可·波罗行纪》的记载,马可·波罗大概在元至元十九年(1282)到达扬州,此后滞留三年,因此书中有若干关于扬州的描写。比如,“从泰州发足,向东南骑行一日,终抵扬州。城甚广大,所属二十七城,皆良城也”;“此扬州城颇强盛……曾被选为十二行省治所之一也”;“居民使用纸币,恃工商为活。制造骑尉战士之武装甚多,盖在此城及其附近属地之中,驻有君主之成兵甚众也。”马可·波罗还自称,自己“曾奉大汗命,在此城治理亘三整年”。


《马可·波罗行纪》。

“在江苏城市中,扬州和马可·波罗的缘分最为深厚。”扬州大学教授潘宝明告诉记者,马可·波罗生动记录了扬州城池广大、商业繁荣。由于扬州突出的政治、经济、军事地位,元朝统治者对扬州极为重视,派驻重兵把守。扬州的居民广泛使用纸币,可见经济较为发达。

马可·波罗不仅游历扬州市区,还踏足过扬州下辖的仪征(真州)、高邮、宝应等地。在他的笔下,宝应是“一个大市镇”,以工商业为主,生活必需品充裕,“盛产丝,并可织造各种金线织物”。他对高邮的印象是:“距宝应东南方一日路程的地方,有一座建筑良好,地域宽广的城市叫高邮,这里的工商业十分兴旺。鱼的产量特别丰富,禽兽等猎物也很多。雉(野鸡)的数量极多,用***银币一格鲁梭就可以买到三只孔雀那样大的雉。”仪征(真州)“有大量的盐可供给邻近各省。大汗从这种盐务所收入的税款,其数量之多,几乎令人无法置信”。重要的长江渡口——瓜洲也出现在《马可·波罗行纪》中:“瓜洲位于运河口上……这里每年汇集着大批的小麦和稻米,其中最大的部分运往汗八里(北京)城,供应皇帝和臣民。”


扬州东关街。视觉** 供图

潘宝明说,马可·波罗关于扬州以及下辖市县的描写,的确存在一些错误,比如他说扬州位于泰州的东南方向,就与事实不符。但考虑到《马可·波罗行纪》是马可·波罗多年后在意大利狱中所写,而且他对元代扬州地区民俗风情的描述较为生动,所涉制度、风俗等也都有史料可印证,可推测马可·波罗对扬州的描写不太可能是杜撰。而在扬州民间,也流传着很多传说,为马可·波罗来过扬州提供佐证。比如,扬州紫藤园的紫藤,相传是马可·波罗手植;美国著名记者埃德加·斯诺曾回忆,自己1929年在扬州旅行时目睹过一尊马可·波罗石像等等。由于扬州和马可·波罗的不解情缘。上世纪80年代,马可·波罗的家乡***市赠送给扬州市一座铜狮雕塑,正是根据***圣马可广场上的铜狮雕塑所复制。


扬州东关街的马可·波罗雕像。视觉** 供图

据记者了解,目前学术界对马可·波罗在扬州经历的最大争议,是他自述的“曾奉大汗命,在此城治理亘三整年”,也就是担任扬州最高长官“扬州总督”三年。对此,“江苏文脉整理研究与传播”工程出版的《江苏地方文化史·扬州卷》中指出,马可·波罗在扬州为官三年的说法不太可信,**的史书与地方志无任何记载。法国汉学家伯希和说:“至若马可·波罗在扬州任职三年的话,只有马可·波罗本人之语可凭。”但伯希和认为,马可·波罗可能担任过和盐务有关的官员。已故著名元史学者杨志玖先生认为,马可·波罗如果真的在扬州做过官的话,不太可能是最高行政长官,而是副手一类的官职。

这条大运河,马可·波罗很熟悉

除了扬州,《马可·波罗行纪》的文字还显示了他游历了江苏多个城市,足迹几乎遍布今天苏南苏北大部分区域。

对于毗邻扬州的泰州,马可·波罗这样写道:“这个城市的面积不是很大,不过一切生活必需品都十分丰富。居民多为商人,拥有许多商船。”他记录了泰州以东城市南通(通州)的社会状况,“在城市和海岸的中间地带,有许多盐场,生产大量的盐”。马可·波罗注意到,泰州、通州两地盐业资源丰富,可通过发达的河流网快速运送海盐。


西方人笔下的镇江金山。

对于与扬州隔江相望的城市镇江,马可·波罗着墨颇多:“应知此瓜洲城对面江中,有一岩石岛,上建佛寺一所,有僧人二百,此寺管理不少庙宇,如同基督教徒之大主教堂也”;“镇江府……使用纸币,恃商工为活。产丝多,以织数种金锦丝绢,所以见有富商大贾。野味及适于生活之百物皆饶。”熟悉镇江的读者应该能猜出,文中的“岩石岛”,也就是被誉为“江中浮玉”的金山,山上的佛寺是江南名刹金山寺。马可·波罗还提到了当时基督教在镇江地区的传播情况,与《至顺镇江志》的相关记载完全吻合。

扬州以北的淮安在《马可·波罗行纪》也有出现。《江苏地方文化史·淮安卷》记载,《马可·波罗行纪》中如此描述这座运河城市:“其城有船舶甚众,并在黄色大河之上。此城为府治所在,故有货物甚众,辐辏于此。缘此城位置此河之上,有不少城市运货来此,由此运往不少城市,惟意所欲。应知此城制盐甚多,供给其他四十城市之用,由是大汗收入之额甚巨。”舳舻相继,货物辐辏,盐业兴盛,四通八达,这是人们阅读马可·波罗这段文字后对淮安产生的印象。


大运河淮安段。视觉** 供图

很显然,马可·波罗所说的“黄色大河”就是指大运河。而他提及的江苏城市,几乎都位于运河边,使人不得不遐想,马可·波罗是乘坐船只,经大运河水路游历江苏各地。比如,在经过大运河边的邳州时,他写道:“行此三日毕,抵邳州,城大而富贵,工商业颇茂盛,产丝甚饶。”马可·波罗也非常熟悉大运河舟楫往来、沟通南北的重要作用:“这条交通线是由许多河流、湖泊以及一条又宽又深的运河组成的……这条运河是由大汗下令挖掘的,为的是使船舶能从一条大河驶入另一条大河……沿着运河两岸,也同样筑有坚固、宽阔的河堤,使陆上的交通变得非常方便。”

***人笔下的“东方***”

在位于苏州市吴中区的吴中博物馆,刚开幕不久的“观看之道——***与苏州城市主题摄影展”讲述着东西方两座“水城”跨越山海的牵绊。来自***的马可·波罗当然也游历过“东方***”苏州。


苏州堪称“东方***”。视觉** 供图

他盛赞:“苏州城漂亮得惊人,方圆有三十二公里。居民生产大量的生丝制成的绸缎,不仅供给自己消费,使人人都穿上绸缎,而且还行销其他市场。他们之中,有些人已成为富商大贾”;“这里人口众多,稠密得令人吃惊。然而,民性善良怯懦。他们只从事工商业,在这方面,的确显得相当能干。如果他们的勇敢和他们的机智一样优越,那么,就凭他们众多的人口,不仅可以征服全省,而且还可以放眼图谋更远的地方”;“他们中有许多医术高明的医生,善于探出病根,对症下药。有些人是学识渊博著称的教授,或者如我们应该称呼他们的那样,是哲学家,还有一些人或许可以称作魔术家或巫师”;“在(苏州)城外附近的山上,大黄长得茁壮喜人,并从这里分布到全省各地。也盛产生姜。而且售价低廉,一个***的银币可买到十八公斤的生姜”;“有十六个富庶的大城市和城镇,属于苏州的管辖范围。这里商业和工艺十分繁荣兴盛”。


苏州丝绸业自古发达。 视觉** 供图

由苏州著名学者王卫平、王建华编著的《苏州史纪》一书认为,马可·波罗的相关记述多少有点夸大其词,但总体上可信。元代的苏州,人口超过了两百万,人口密度高达每平方公里328人,成为江南地区的中心城市。正如马可·波罗所说,当时的苏州人“善良怯懦”,崇文重道。苏州的**业也非常发达,名医辈出。丝织业更是兴盛,虽然未必“人人都穿上绸缎”,但元代时苏州的绸缎远销全国各地,也是不争的事实。

新华日报·交汇点记者 于锋

特别声明:本文经上观新闻客户端的“上观号”入驻单位授权发布,仅代表该入驻单位观点,“上观新闻”仅为信息发布平台,如您认为发布内容侵犯您的相关权益,请联系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