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无障碍电影日活动在国泰电影院举办。
灯光暗下,国泰电影院三号厅的大银幕上开始出现电影《假如,我是这世上最爱你的人》的画面。上海人民广播电台长三角之声主持人余音坐在第一排最边上的位置,打一盏小灯,膝盖上放着一沓写满解说词的A4纸。在电影人物对白和背景配乐的间隙,她举起话筒,为现场观众详细描绘银幕上正在发生的故事。
长三角之声主持人余音就着座位上的灯光,为视障观众进行影片内容解说,张熠摄
这是一场无障碍电影,观众都是视力障碍人士。10月15日上午,“2024国际盲人节暨上海市第十二届无障碍电影主题日”在国泰电影院举行。一大早,不少视障观众就在导盲犬的陪伴下抵达影厅,用“听”的方式开启电影之旅。
“无论是解说词,还是解说人员的口述,都很专业,让人身临其境。”影厅里,视障观众陆峰的导盲犬“喜娜进”安静地趴在他的脚边,陪着他看完了整场电影。“喜娜进”是一只温顺的拉布拉多犬,名字的前两个字“喜”和“娜”分别来自它的父母,“进”则是训导员起名字时随机从字典里翻到的。
“国泰电影院每个月月底都有一场无障碍观影活动,我经常来。”陆峰告诉记者,“喜娜进”还有三个姐姐,都成了导盲犬,为不同的视障人士服务。“尽管大家都在上海,但有人在闵行、有人在青浦,我在浦东,见面的机会不是很多。每次来看无障碍电影,也是和小伙伴聚一聚的好机会。”陆峰喜欢看正能量题材的电影,也喜欢影院观影的氛围感,“尤其是解说员可以通过富有情感的讲述,让自己的感受带动着我们,这让我们很感动。”
在导盲犬的陪伴下,视障人士参加了无障碍观影活动,朱德春摄
《假如,我是这世上最爱你的人》是一部现实题材电影。片中由佟丽娅饰演的福佳艺天生无臂,在福利院长大,却没有被命运打倒,不卑不亢地用双脚替代双臂,好强地生活着。她与福利院一同长大的弟弟福满多(黄明昊 饰)、雨夜救助的女婴福丢丢(罗三穗 饰)共同组成了一个没有血缘关系的“后天”家庭,自己给了自己一个家。影片播放时,来自上海广播电视台无障碍电影公益解说团队的余音,配合着故事节奏,将视障观众看不见的画面转化成事无巨细的解说词。在她的解说声中,福佳艺利用墙上的挂钩脱外衣,用脚拿手机、给福丢丢泡奶粉等行为,重新组合成画面,出现在视障观众的脑海中。
此前,因影院焕新升级项目,国泰电影院每月一场的无障碍电影暂**映了2年多,直至今年1月25日重启。在影院更新过程中,为确保视障人士安全观影,影院在保留无障碍厕所、专用坐便、专用通道和斜坡的基础上,还全面更新了内部及外部无障碍设施,同时确保每位员工在视障人士服务培训上规范到位。当天走进国泰电影院,还能在影院门口看见一台智能无障碍机器人“小多”。通过语音沟通,“小多”可以引导视障人士在影院、剧场、图书馆、候车室等公共场合,找到自己的目的地。它还整合了电子聋人手语翻译功能和语音交互功能,方便残障人士获得及时的语言支持。
国泰电影院门口的智能无障碍机器人“小多”,张熠摄
“电影是光的艺术,盲人对光的追求,是你想象不到的。当有人身处黑暗的时候,我们都会是那束光。”上海广播电视台无障碍电影公益解说团队负责人曲大鹏说,十多年前自己接过残联发放的这份聘书,心里头沉甸甸的,“它同时也是一份接力棒”。当时,志愿者队伍里只有8位播音主持人,如今已经超过450位,绝大部分成员由SMG各个频道频率和郊区各大融媒体中心的播音员主持人以及本市各高校播音主持专业的师生组成。“在志愿者群发布任务时,永远都是秒抢的状态。”他记得,自己很多次在影院看到,有盲人把无障碍电影的电影票,攒起来放在一个本子里,还看到过盲人朋友在现场热烈地拥抱在一起,“无障碍电影不仅仅是一场电影,它是一种社交活动,是一种聚会,是老友重逢”。
“2014年上海市残联成立了一个新的无障碍电影项目,叫阳光院线社区无障碍电影,时至今日,团队和志愿者共同完成了超过300部无障碍电影作品的创作。”上海光影之声无障碍影视文化发展中心创办人韩颖介绍,其中解说词创作超过400万字,通过数字渠道,传送到全市200个以上的社区放映点,服务社区里的残障人士、老年人士,“2020年,全市已经实现无障碍电影放映点的全覆盖,这是大家特别喜欢的、耳熟能详的一张文化名片”。
值得一提的是,无障碍节目AI创作平台的出现,也将辅助志愿者团队进行解说词的创作。百视通无障碍视听产品项目相关负责人介绍,借助该平台,志愿者和写作者可以较为轻松地为盲人和聋人两个群体撰写无障碍解说词,或是制作聋人所用的特殊字幕,“这大大缩短了无障碍节目的制作周期, 用科技的力量共享影视文化发展的红利”。
活动现场,**助残志愿者协会授予无障碍电影发起方东方广播中心“阳光助残志愿服务基地”称号。今后,协会将在信息无障碍领域与上海广播电视台无障碍电影公益解说团队展开深度合作,将更多、更优质的无障碍影视作品推向全国视听障碍群体。据了解,今年团队将在全市16家影院开展193场现线下解说活动,惠及视障观众约2万人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