城市是记忆的集合,是生活的载体,也是发展的体现。时光变迁,我们生活的城市总处在日新月异的变化之中。打造花园城市、构建宠物友好空间、推进无障碍环境建设……每一个与城市规划或治理有关的概念背后,都流露着城市管理者的用心与智慧。
“15分钟生活圈”(国外也称“15分钟城市”)就是这样一个概念,通常指在步行或骑自行车15分钟路程内就能满足日常所需的公共服务,包括工作、购物、教育、**、娱乐等。
“15分钟生活圈”为城市的未来指明了一个更加便捷、环保和人性化的新方向。法国巴黎、西班牙巴塞罗那、澳大利亚墨尔本、韩国釜山等全球多个城市纷纷加入其中,探索出符合当地实际情况与特色的实施路径。
法国巴黎
重新分配街道空间 灵活使用公共空间
法国首都巴黎是欧洲人口最密集的城市之一,如何合理规划和利用城市空间,更好地满足市民的生活需求,一直是巴黎城市规划部门努力的方向。
打造“15分钟生活圈”,是巴黎市长安妮·伊达尔戈2020年竞选连任时的承诺。如何将这一目标落地?重新分配街道空间和灵活使用公共空间,成为这些年巴黎市**及相关部门的两大着力点。
巴黎市**斥资改造老城区,开辟了很多步行道和骑行道,为此撤掉了6万多个私家车停车位,并规定机动车禁止在步行道和骑行道上通行。据统计,目前巴黎的骑行道有约1200公里,骑自行车的巴黎人比开车出行的巴黎人还要多。而为了让选择步行或骑行的人们感觉更加舒适,巴黎市**还将一些废弃的路面、停车场、校园操场、工业园等改造成了公共花园和绿地。
巴黎开辟了很多步行道和骑行道
“减少的**尾气,低碳节能的出行方式,绿色的城市环境,让人们更愿意置身于户外。这不仅让人们生活得更健康,也给整个社区的公共**和活力带来了积极的影响。”气候变化问题专家乔恩·伯克说,“当然,相关部门还需要通过优化基础设施来支持这项工作,例如提供更多公厕和直饮水等高质量公共便利设施。”
而市民仅需短时间步行或骑行即可满足生活需求,离不开社区公共空间的多元化和灵活利用。巴黎市**鼓励办公场所等只在部分时间使用的建筑重新开发为多功能空间。例如一栋前身为行政大楼的建筑内现在包含了公寓、社区幼儿园、**、餐厅、酒吧、画廊、健身房、屋顶农场等空间;一所近期空置的学校现在不仅设有图书馆和游乐场,还不定期向公众提供露天电影、艺术展览等服务;一些小区还融入了日托所、咖啡馆、手工艺馆等场所。
“距离我住的公寓15分钟路程内,百货公司、博物馆、健身房等应有尽有。”28岁的技术顾问弗雷迪说,“如此便捷的生活,让我对步行充满了积极性。更好的城市规划让我的身心健康都得到了改善,我可以做更多事情,与世界产生更多链接。我不再只关注工作和自己,融入群体和社区的我不再感觉孤独。”
西班牙巴塞罗那
“超级街区”步行优先数字转型服务升级
为实现“15分钟生活圈”的愿景,西班牙第二大城市巴塞罗那于近年推出了“超级街区”计划。
巴塞罗那“超级街区”的休闲空间
将街道还给居民,“超级街区”是一项优先考虑行人,促使街道向散步、社交、娱乐、休闲、运动等多功能转变的计划。公开资料显示,这一概念旨在将几个街区组合打包在一起,禁止除街区内部居民和服务人员车辆以外的车辆进出社区,即便是社区内部居民,最高车速也不得超过每小时10公里。与此同时,街区内还添置了更多广场、绿地和休闲空间。
设立“超级街区”目的在于减少污染,降低交通量和交通安全隐患,构建适宜生活的街区环境。孩子们可以在社区内自由安全地玩耍,老人们也可以在社区内悠闲地晒太阳、闲聊。“在拥挤的巴塞罗那,重新分配城市空间很有必要。”巴塞罗那交通议员维达尔说,“如果这一计划奏效,将会有700万平方米城市空间从原本的交通道路中解放出来。”
而在议员山斯看来,街道是市民的第二个家,公共空间应该成为市民沟通交流、休闲娱乐、获取知识的场所。“超级街区”的设立不仅让这座城市的更多居民转向更为绿色健康的出行方式,从而使空气污染和噪音得以缓解,还为临街的商店、餐馆、**及其他对当地经济至关重要的经营场所创造了空间。
这些年,巴塞罗那还致力于向数字化转型并打造“智慧城市”。创建智能化数字平台以检测城市规划是否符合“15分钟生活圈”的要求,是这座城市数字化实践的一部分。
“这一数字化平台不但可以即时分析城市中如地铁站、医院、图书馆、饮水机等各类公共设施的可达性,而且能评估新建筑对城市基础设施的影响。此外,借助大数据,它还能确定尚未被‘15分钟生活圈’所覆盖的城市区域。”巴塞罗那市议会知识社会办公室主任西雷拉说。
巴塞罗那市议会首席信息官桑蒂拉纳是这一数字化平台的搭建者之一。在他看来,将人工智能等数字技术运用于市政管理中,实现了服务的再升级,更好地满足了社区和市民的实际需求和体验。平台可以动态监测城市各项服务是否达标,还能灵活调整,以不断适应社区环境和市民需求的变化。
改变在悄然发生,从小在满街都是**环境下长大的贝拉感触尤为深刻。27岁的贝拉来自美国弗吉尼**,现在生活在巴塞罗那。她说:“我目睹了‘超级街区’计划的实施及其带来的变化,现在很多街区都更为优先考虑行人,并引入了更多绿化,创建了更多休闲空间。城市污染因此得到了改善,更多的人愿意走出家门到户外活动,沐浴在阳光下。与此同时,‘15分钟生活圈’的打造也让我觉得一切都很近,很便利。”
内涵正在不断丰富
概念落实因地而异
不止巴黎和巴塞罗那。自“15分钟生活圈”的概念提出以来,全球多地就已经开始陆续探索如何将这一概念一步步化为现实。
墨尔本市中心郁郁葱葱的公园
几年前,澳大利亚墨尔本推出“墨尔本2017-2050愿景”,正是以“15分钟生活圈”这一城市规划理念为指导。将墨尔本打造成自行车道宽阔且四通八达、郁郁葱葱的公园近在咫尺、所有生活必需品都可通过步行或骑车获得,是这一愿景的一部分内容。
今年1月,韩国釜山“15分钟生活圈”官方网站正式上线,向市民介绍“15分钟生活圈”的核心价值和理念,以及相关项目和活动。5月,釜山通过该网站发布了标注釜山62个“15分钟生活圈”和“15分钟城市核心设施”的地图,并推出官方手机应用程序。
釜山街市为居民生活带来便利
“15分钟生活圈”究竟能给城市带来什么?“对城市而言,‘15分钟生活圈’最显著的好处之一是减少交通拥堵和温室气体排放。”美国建筑师协会授权建筑师和企业家里卡多·阿尔瓦雷斯·迪亚斯表示,“对市民而言,‘15分钟生活圈’不仅可以提供更轻松便捷的生活方式,还有利于改善身心健康。例如,步行或骑车可以让市民定期进行**锻炼,一定程度上有利于缓解压力并预防肥胖和心脏病等疾病,绿地的增加也给市民提供了更多放松的空间。”
美国佩珀代因大学公共政策学院达文波特研究所学者塞莱斯特·贝尼特斯认为,“15分钟生活圈”不仅能为市民提供更高质量的生活,还能有效帮助人们缓解孤独,与他人建立联系和信任。“在一个适合步行的城市,人与人之间的距离更近,人们会对社区产生归属感,居民参与政治和公共活动的机会或许也会变多。这也有利于地方**更好地了解社区需求,提高响应能力,并与居民建立更深层次的信任。”
在德国慕尼黑工业大学交通专家本杰明·比特纳看来,“15分钟生活圈”是一个灵活的概念,内涵正在不断丰富,概念落实也是因地而异。“每座城市的社会、经济和生态结构都是不同的,当地**可以根据城市的文化和环境进行量身定制,并满足当地的具体需求。”
(来源:新民晚报)
特别声明:本文经上观新闻客户端的“上观号”入驻单位授权发布,仅代表该入驻单位观点,“上观新闻”仅为信息发布平台,如您认为发布内容侵犯您的相关权益,请联系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