随着2024年美国大选临近,总统候选人在各地奔走造势,进行“终点线前的最后冲刺”。9月下旬,笔者在选前走访了美国三座城市。首站来到华盛顿。
观选,别在华盛顿
抵达华盛顿时,当地也同上海一样“一夜入秋”,气温在时断时续的秋雨中降了好几度。雨中的华盛顿褪去平日干燥的外壳,增添了几分湿润和清爽。
作为政治中心,华府素来不缺“端庄感”——从笔者入住的**到白宫再到国会山,老兵事务部、商务部、财政部等联邦**权力机构一个挨着一个。对积极投身大选的政客们来说,华府就是他们拼搏的“梦想之地”。
然而略显矛盾的是,在这个权力之都,却基本感受不到竞选气氛。你几乎看不到竞选集会,看不到竞选海报。行人一如往常漫步街头,游客则在白宫门前拍照打卡,在国会山前排队参观。
就连白宫的主人,此时也未“坐守家中”。美国总统拜登忙着在纽约联合国总部接待贵客,民主党总统候选人、副总统哈里斯则筹划造访“蓝墙州”和“阳光带”,为胶着的选情再加把力……
无怪乎,一位美国学者在笔者抵美的第一天就送上建议:观选,别在华盛顿!
华府果真“无战事”?
既对,也不对。
说对,是因为华盛顿作为民主党“大本营”,选举归属没有悬念。而且仅有3张选举人票的华盛顿特区(DC),也无法与拥有数十张选举人票、可决定大选胜负的大州相提并论。它被两党候选人“遗忘”也就不足为怪。
说不对,是因为通过在街头与民众交谈,能深切感受到他们的内心被选情牵动。更不用说,各大电视台轮番刷新的民调数据,以及《华盛顿邮报》——这份当地最大、最老的报纸辟出专版紧跟选情。
一切都预示着,“波澜不惊”只是华府的表象。每个选民心里,自有一片战场。
《华盛顿邮报》《华尔街日报》上关于大选的报道。
首都圈关注什么?
作为华盛顿的地标,白宫和国会山既是美国政治权力和民主制度的象征,也是美国选民和游客络绎不绝之所。
在白宫北侧的宾夕法尼亚大道上,笔者看到两个示威集会。一个展示纪念美国宪法第19修正案女性投票权通过的“胜利旗”,呼吁**平等。另一个则支起帐篷,张贴“反以挺巴”等标语,看起来“设摊”已有一段时日。
抗议者在白宫门前示威。
在宾夕法尼亚大道上,笔者向白人女孩纳迪亚问起她在选举年的主要关注点。
纳迪亚在当地经营一家非营利机构,为女性平等筹款。她将女性生育权视为头号关切。此外,由于她的家人来自约旦,巴以冲突成为“清单上第二重要的事”。
沿着大道西行200米左拐,艾森豪威尔行政办公楼映入眼帘。这里便是大名鼎鼎的白宫西翼所在地,华盛顿决策中枢。
在办公楼前,退休**家鲍勃(化名)对笔者表示,他最关心的是如何恢复民主,让**属于所有人,而不仅属于有钱人和有影响力的人。他指责过去一些党派的政策是“欺骗选民”,穷人为此埋单,并希望行政制度、权力制衡得到保障。
纳迪亚和鲍勃的关切,反映出美国首都圈的一种呼声。
美国媒体民调显示,截至9月下旬,尽管全国民调中将经济议题视为头号关切的受访者占41%,保护民主位居第二(21%),但当华盛顿的民主党支持者填写选票时,比起“餐桌问题”他们最关心的是“更概念化”的议题——保护民主。
更多元的关切
在走访中,笔者还遇到不少来华盛顿旅游、出差的人士。他们眼中的关切就更加多元。
来自亚利桑那州的维罗妮卡带着女儿克洛伊,漫步在国会山和华盛顿纪念碑之间的石子步道上。这是母女首次到东海岸旅游。
3年前的1月6日,特朗普的支持者们正是沿着这些步道,向东冲向25米高的山丘,制造了震惊全球的国会山骚乱。如今的国会山,混凝土路障早已不见,但核心区可见一些白色挡板和黑色铁丝网。
国会山核心区设置白色挡板和黑色铁丝网。
“这是一个正在分裂的**,涉及每个人,每个族群。如果任由其发展将是可怕的。”维罗妮卡说,“希望不再有分裂,既然这个**充满文化多样性,我们应该好好相处。”
除了关心**的现状之外,维罗妮卡说,作为一名单亲**,通胀问题是她最关心的。
“全美有很多单亲家庭,有的母亲甚至抚养两三个子女。她们去杂货店得精打细算。要考虑好:哪些付房租,哪些付伙食费。”维罗妮卡说,“这对于挣扎在**平衡问题上的美国老百姓而言,是一种悲哀。”
来自俄克拉荷马州的**乔治同样告诉笔者,最担心的是“选举后的暴力和麻烦”。经济议题方面,房价是老大难。
“我住在俄克拉荷马的一个小镇上,住房太贵,中低收入房客难觅影踪。可以想象,在全美任何地方这都是个真正的问题。我希望无论谁当选,都会努力解决。”
选谁都不理想
面对选民在经济等议题上的呼声,共和党总统候选人特朗普9月24日发表经济演说。哈里斯9月25日提出“美国前进”经济议程。笔者所住**的电视上,播出了二人宣布经济主张的画面。
不过,当笔者问及上述政策能否给选民生活带来改变时,看法却并不相同。
一些民众对美国经济前景抱有信心,认为美联储降息,通胀得到控制,看好未来总统施政的大环境。但另一些人认为无论谁上台都无法改变局面,“经济和联邦财政问题太根深蒂固了”。
在国会山前,物理治疗师大卫告诉笔者,尽管他认为共和党**可能更擅长经济事务,但他和妻子对两位候选人都不太满意,至今仍未确定投票意向。
“我认为我们面临一个糟糕的选择:政治体系的任何一方都缺乏好领导。这就是当前的政治文化,代表了一种冲突。但我们夫妇更偏向保守,偏向中间派。”大卫说,“我认为多数人对于两位候选人都不满意。”
白宫附近,一家三口的男主人托尼对笔者表示,美国政治极化、社会分裂损害了**。“虽然我不认为会走到所谓‘内战’的地步,但发展下去后果怎样,又有谁知道呢?”
(编辑邮箱:ylq@jfdaily.com)
栏目主编:杨立群 文字编辑:杨立群
来源:作者:望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