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在第二期《探寻上海之根》

青年报·青春上海记者

由上海博物馆考古部主任黄翔

带领来到了

松江“上海之根”广富林遗址

黄翔主任一语中的地说

“源”代表着最早

而“根”则代表着不间断

广富林的人们从五六千年前

在此定居生活

这人间的烟火气便延绵不绝

从未消散

而事实上

只有把“源”和“根”的问题讲清楚

上海才能找到自己准确的历史坐标


现场:

遗址下应该还有珍贵文物

和记者之前探访过的

考古现场或者遗址博物馆都不同

里面固然有遗址博物馆

有未发掘的遗址保护区

但也有**,有娱乐设施

所以这更像是一个沉浸式体验的空间


“那栋白**

过去就是一个村民的家里

我在里面住了300多天”

黄翔对记者说广富林遗址迄今经过了



发现:

这个做工精良的土台是做什么的?

黄翔从28岁一直待到35岁

几乎将最美好的青春都献给了广富林考古

考古发掘是一个耗时耗力耗心的工作

需要有极大的耐心

但是在黄翔看来

对那些未知惊喜的探寻

也正是考古这项工作最大的乐趣所在


黄翔在广富林的7年之中

对于良渚文明晚期土台的发掘

让他印象最为深刻

也是他们团队一个重要的考古成果

该土台位于广富林遗址公园南区的中部,建于一处洼地之上,由人工堆筑草裹泥而成。黄翔说,开始他们还以为这是一处墓葬,但是后来随着发掘的深入,他们发现了五色土,就觉得情况没有那么简单。


这处土台的建造不可谓不繁复。土质是草裹泥,土台外围采用草铺泥的结构进行加护,而在土台堆积中,黄翔他们还发现了两层由红烧土组成的斜坡状堆积。土台的东侧、北侧发现了一些与土台方向一致的长条形凹槽,部分凹槽中发现有竖立的篱笆痕迹,这一定也与土台的加固有关。黄翔告诉记者,由于沟槽及篱笆土台上部接近现代地表,受到严重破坏,所以目前并不能确定土台是干什么用的。但是依他的推测,这个土台可能是一个祭祀台。


这个土台的考古发掘,对于认识良渚文明晚期的生产力发展水平,以及由此产生的社会分工和社会等级有非常重要的意义。当然对于了解之后广富林文化的诞生和演变也有着参考价值。

影响:

让考古年代学精确到了百年

黄翔反复对记者强调

一个遗址上可能有多种文化

就拿广富林遗址来说

这里有崧泽文化、良渚文明

当然也有广富林文化


长江下游地区的史前文化

有三个考古学文化

是以上海的考古发现而命名的它们分别是

黄翔告诉记者,开始广富林遗址出土的文物,大家也都认为是崧泽或者良渚时期的产物,但后来渐渐发现,有的文物和崧泽、良渚时期都不一样。比如陶鼎,崧泽文化的鼎是扁平而有脊的“铲形足”或者是“凿形足”,而到了良渚时期,陶鼎普遍是“翅型足” 或者是“梯形足”,广富林文化时期的陶鼎和之前就都不一样,其足是侧装的 “三角足”。


黄翔说

“广富林文化”的确认意义非常重大

  • 其一,它填补了良渚文明(约5300年到4300年前)到马桥文化(约3900年到3200年前)中间的空白。
  • 其二,它让考古学的年代学时间精度具体到了百年,这是考古学年代学的一次重要的飞跃。当然,这也让松江作为 “上海之根”变得更有据可循。五六千年前这里就有人生活,现在仍是,这是人类生生不息的最佳例证。

沪团团来送福利啦!青春上海独家精美徽章共3款,你心动了吗?

想要想要!如何才能获得呢?

点亮本文【在看】【点赞】,并在评论区留言互动;当【在看】数达到200时,评论点赞第一的小伙伴将免费获得一套徽章哟~


作者:青年报·青春上海记者 郦亮、常鑫

校审:林桂人

终审:神小丢

特别声明:本文经上观新闻客户端的“上观号”入驻单位授权发布,仅代表该入驻单位观点,“上观新闻”仅为信息发布平台,如您认为发布内容侵犯您的相关权益,请联系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