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仁济疼痛科与中医科、神经内科、内分泌科、肿瘤科和超声医学科等多学科协同设立联合门诊。
70岁的付老伯患糖尿病多年,足痛难忍的他尝试了多种止痛方法仍然无法安然入睡。日前,付老伯前往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附属仁济医院求医问诊,疼痛科专家团队为其成功植入脊髓电刺激系统后,老人的疼痛感得到缓解,终于可以畅享安稳睡眠。
今天上午,在第5届疼痛神经科学与临床转化仁济论坛暨“世界镇痛日”系列公益活动启动仪式上,以“脊髓电刺激”为代表的神经调控技术成为业内学者热议的话题。它突破以往疼痛治疗的局限,亦是近50年来国际疼痛学术进步的首要代表。正如中华医学会麻醉学分会主委俞卫锋所说,麻醉学科的发展历程伴随着对疼痛难题的攻克,管理疼痛,可改善生活质量,也延长生命周期。
据悉,仁济医院疼痛学科以多学科交叉为特色,疼痛科与中医科、神经内科、内分泌科、肿瘤科和超声医学科等多学科协同设立联合门诊,患者一次就医,即可实现个体化全面诊疗。
今年7月,疼痛科收治了双脚足趾坏疽剧痛的患者付老伯。老人患糖尿病多年,已经出现了重度下肢动脉闭塞、周围神经病变、肾功能不全的症状,双脚十趾乌黑发青,行走不超过100米就感到双腿又酸又痛,随着足痛越发严重,老人一旦下地走路便如针扎,只能依靠轮椅出行。强烈的痛感更是影响了睡眠,老人尝试服用各种止痛药物,但收效甚微。
老人前往仁济医院求医后,经超声检查诊断为下肢动脉斑块、管腔狭窄,血管外科主治医师杨硕菲为其使用药物治疗后,又开展了动脉血管内支架撑开、球囊扩张手术,有效改善了老人双腿血液循环情况,但患者疼痛感依然强烈。
得知患者的情况后,疼痛科团队先帮助付老伯做了“定量感觉评估”,经过多种治疗方案对比后,付老伯和家属决定采用业内先进的脊髓电刺激治疗方案。
此次手术采用全身麻醉俯卧位手术,疼痛科主任医师范颖晖身着沉重铅衣,在X光实时透视定位下,先为付老伯穿刺植入了一根电极,在手术中接通程序调控系统。确认付老伯双足没有出现不适状况后,决定植入整个脊髓电刺激系统,进一步加强治疗。
通过细针穿刺,范颖晖在患者胸椎椎管内植入脊髓刺激电极,通过皮下隧道,与植入臀部上方的刺激器进行连接,等付老伯从麻醉中苏醒后,根据老人的感受和需求,用遥控器调整合适的刺激参数,使电流正好覆盖原有的疼痛区域,发挥镇痛作用。
术后,疼痛科主治医师方洪伟为付老伯在手机上安装了一个远程遥控程序,可以根据老人的痛感,使用软件远程调节参数,起到个性化、定制化镇痛效果。术后2个月内,疼痛科团队每周定期开展随访,目前付老伯生活规律、睡眠安稳,已无需服用强效止痛药。
范颖晖介绍,脊髓电刺激技术镇痛起效快、镇痛点位精准,同时也减少了服用药物的副作用。“它在硬件上与心脏起搏器、膀胱起搏器一脉相承,同属于‘神经调控’领域;在机制上,它瞄准人体疼痛信号传递的通路,起到红绿灯的作用,把不良的疼痛拒之门外。”
中华医学会疼痛学分会主委张达颖直言,“患者如果表达疼痛,一定有他的理由。过往,我们对疼痛的机制、处理方式研究不够,随着**技术的不断发展,医护人员乃至护工等群体疼痛意识提高,都将为更多患者,尤其是老年患者带来福音。我们希望‘防痛于未然’,与社会各界联手共同推广科学治痛的理念,帮助更多患者摆脱疼痛困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