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56岁伊能静在直播时爆料,称自己还有生育能力,一时间让网友惊呼不可思议。

在很多人看来,伊能静算是女人矫情做作的巅峰了。

生活中,她从不因为自己的年龄而觉得自己老,总觉的自己是个少女,微博自称姑娘,过生日穿白色蕾丝裙,甚至还要求秦昊喊自己“宝宝”。

这很伊能静。



小红书粉丝近3百万,去年,伊能静首次直播吸引百万人次观看,高峰期达到了1.2亿,最终卖出超5000万,直接冲到了当天的 ”带货榜” 第一。

直至现在,她的每场直播观看人数始终高达百万人次,最高GMV 10亿+。

什么概念,平均下来一个小时2.6亿。



大家都对她的直播爱不释手,她究竟有何魅力?

点进直播间一看,伊能静就像是一位知心大姐姐,为大家答疑解惑。

要说她跟其他主播有什么不同,请看下面这段话。

在介绍波尔多的香薰蜡烛时,她说,“它可以召唤我生命中美好的瞬间。

这小瓶香薰在书桌上陪伴我的时候,我都会想起曾经在波尔多酒庄,我觉得人生到这里就已经圆满。

我过了肥美的人生。后来我在想……”

源自她语言的魅力,源自她沉淀多年的知识和才华。

这些话从她的口中说出,就像珍藏多年的女儿红被打开,醇厚质朴的香气沁人心脾,抚慰人的心灵。

无论是直播间的装扮,还是她自己的穿着打扮、谈吐举止,都给人一种疗愈的感觉。

不少网友表示,听姐姐的直播,要哭的感觉。



甚至还有网友把她的语录摘抄下来,逐字逐句拜读。

大家愿意为她的产品付费,不只是认可产品本身,而是打心底里喜欢伊能静本人。

相较于直播,她的教育理念似乎更为出圈。



她的儿子庾恩利入驻小红书3个月,直接涨粉80多万。

起因是几个月前,恩利在时装周接受采访时,关于自己“男穿女装”的回应。



“我平时都是穿男装,但其实衣服不分**,都是一样的。”

“十几世纪的法国,拿破仑和路易十六时期,他们穿高跟鞋是帅的,为什么到了现在不一样了?”

“如果你回看历史潮流的演变,你会发现社会赋予我们的这些潜规则是多么荒唐。”

一番言论,多重见解,大方得体,侃侃而谈,打破了网友对恩利“奇装异服”的争议。

当所有家长都在逼着孩子坚持的时候,伊能静却已经开始学会让儿子“放弃”。

恩利小时候学钢琴,弹一弹就不弹了。

隔了一年后,他又突然想学电子琴,电子琴才买来两三个月,转头就要去学乐理。紧接着又接触了街舞、现代舞,还学了素描,画画等。

碰到这种情况,传统的父母的观点是——孩子总是三分钟热度,将来肯定没什么大出息。

伊能静却任由恩利“捡了芝麻,丢了西瓜”,甚至还鼓励支持孩子三分钟热度。

他想学什么就给他报什么,要是哪一天不想学了,那就直接放弃,接着尝试下一个。



伊能静始终认为,孩子探索的过程就是放弃的过程,没有人天生知道自己喜欢什么,但在尝试过后,一定能知道自己不喜欢什么。

排除法就是找到兴趣、发挥天赋最有效的方式。

除了兴趣爱好上不限制,关于穿衣和审美,伊能静也给足了恩利自由。

恩利八岁开始,每一套衣服都是自己搭配,也就是说,他在穿衣自理的年纪便已经实现了审美自由。



而对于大多数传统**式父母来说,比起让孩子拥有自由,他们更愿意把选择权捏在自己手里:

——你想吃什么?

——我想吃鸡蛋面。

——我买了好多菜呢,我们还是吃米饭吧。

恩利曾问过她:“从小到大,我有没有做过什么事情,是让你觉得太过于任性的?”

她回答:“你一直都是一个自由跟任性的灵魂,我所做的选择就是接受我所不同的时代的孩子在灵魂上的追寻。

所以我认为你的任性,在我看来,其实正恰恰是自我探索的过程。“

而对于孩子和父亲的关系,即使伊能静和庾澄庆已经离婚了,她也从来没有限制儿子和父亲的交流和来往。



恩利给庾澄庆的妻子准备了生日礼物,问伊能静会不会不高兴,伊能静却坦然告诉他:

“多了一个人来一起爱你,我开心还来不及呢,怎么会不高兴?”

在成长这条路上,伊能静总是发自内心地、全心全意地支持恩利做自己。

恩利18岁生日,伊能静打算带着小女儿米粒一起去给儿子庆祝,毕竟往年的生日都是跟着家人一起过的,她也没觉得有什么不妥。

打电话的时候,恩利问:“你要带妹妹来吗?“

伊能静回答完嗯之后,突然意识到,自己该退出了,该从人生照顾者的角色退出了。恩利18岁了,该是他自由闯荡天地的时候。

于是在帮恩利切完蛋糕后,伊能静退出了场地,她叮嘱恩利,“我给你准备了一些啤酒,你18岁了,可以玩过12点,有什么事就打给我。”

而对于恩利来说,正是因为穿过那么多丑衣服,他才可以理清自己的审美和品位。

正是因为拥有来足够多的自由空间,他才能一路蓬勃生长,成为一个温柔且内心强大的人。

传统家长还在望子成龙,望女成凤的时候,伊能静只希望恩利能成为一个自由快乐善良的孩子。

这份支持和包容,源于伊能静对恩利的爱,也源于她对自我童年的救赎。



对比起儿子恩利,伊能静的成长过程无疑是充满苦难和挫折的。

45岁以前,伊能静一直深陷原生家庭的痛苦之中,甚至一度患上“抑郁症“。

1968年,伊能静出生在台湾台北市,是家中第七个女孩子,她的到来对于当时重男轻女的家庭来说,无疑是一场灾难。

在她之前,她的母亲已经生了6个女孩,父亲对母亲彻底失望,甚至还想找别的女人生孩子。

父母的分离让伊能静愧疚不已,她始终认为自己不该出生。

6个姐姐,两个夭折,一个患有小儿麻痹,母亲为了照顾患病的姐姐,把伊能静丢给亲戚家抚养,从小缺少父母的呵护,使得伊能静内心十分缺爱。



6岁时,伊能静去香港投靠二姐,却没能得到姐姐的庇护,常常被患有躁郁症的姐夫暴打。
10岁,她漂洋过海,随母亲改嫁到日本,改姓伊能,被印上“异乡人”标签,遭受孤立排挤。

14岁,因为经济困难,她被迫外出打工,第一份工作就是洗盘子,洗了一年盘子。

她从泥潭里走来,一路摸索着长大,每一步都走得异常艰难。
幸运的是,转机在1985年到来。

15岁那年夏天,她遇到了唱片公司老板。

老板看中她是个好苗子,伊能静又一次迎来她的选择。

这对伊能静来说是天赐良机,却惹得母亲勃然大怒,她反对女儿走上自己当歌女的老路,死活不愿意在合约上签字。
无奈之下,倔强的伊能静只能偷偷找来十几年未曾联系的生父帮忙。


不曾想,刚签完合约没多久,父亲便遭遇车祸,英年早逝,留下1000万台币的外债。
这个突发变故对伊能静造成了很大打击,她发誓要承担起家中长子的职责,帮父亲偿还债务,照顾好**和姐姐们。





家庭的重担全压在16岁的伊能静身上,她别无选择。

那个时候,母亲总是威胁她:"如果你不去赚钱,这个债就还不了,别人就会来家里泼油漆,把你的家锁住。"

在母亲的威逼下,她咬紧牙关,一路过关斩将,幸运的是,她的第一张专辑就备受好评。

那年她18岁,正值青春。
往后8年,她白天为了出道拼命练习,晚上在歌厅唱歌赚钱,一直到后半夜才下班,弱质纤纤的女孩成了家里唯一的顶梁柱。



年少时的困境和不得已,让她走上一条非常艰难的路,被迫拔节成长。

贫瘠的原生家庭让她从未感受过好好被爱的感觉,也滋长了她对于被爱的渴望。也因此,让长大后的伊能静决定用尽一切方式好好爱自己,来弥补原生家庭造成的创伤。



感情中飞蛾扑火式的爱,曾让伊能静陷入巨大的舆论风波。

当年和黄维德的牵手事件,让伊能静遭到铺天盖地的谴责。

与前夫庾澄庆的失败婚姻,更是让她的荧幕形象一落千丈,事业停摆。

二婚嫁给小10岁的秦昊,又惨遭奚落嘲笑。

金星说她“演技不好”,赖弘国说她“公主病”。

娇滴滴的外表加上软糯的语气,常被网友指责“妈味十足”。

网络上关于她的争议从未停止,且评价两极分化。

喜欢伊能静的人,爱她旺盛的生命力和不屈的灵魂,讨厌她的人,称她为“娱乐圈第一作女”,对她不屑一顾。



她没有出来澄清,而是选择把自己置于一个"真空状态"。

她去印度留学,修炼自我。

印度的第一堂课讲的是重生,离开的时候老师问伊能静,你将来想做什么?

她回答,我想写书。

"do it be it"

不是去追求智慧和勇敢,而是要成为智慧和勇敢本身。

经历过原生家庭的创伤和一波三折的情感后,那个曾深陷泥潭的小女孩终于决定要好好爱自己。

当年浪姐播出期间,伊能静被不少网友诟病公主病。

“我14岁洗盘子,15岁当服务员,16岁进娱乐圈唱夜场,然后抱着现金回家还债。我的原生家庭很复杂,所以我能把自己宠成一个公主,也挺幸福的。”
直面争议,坦坦荡荡。
柔弱,也坚韧。



如今她生活美满,收获一大批粉丝,事业也迎来了第二波高峰期。

爱事业、爱老公、爱孩子,更爱自己。

她被生活打趴下又站起来过,一路走来,倔强地不肯回头。

那个自降临起就不被期待的生命,一点点重塑着筋骨,终于在泥沼里开出了花。

曾有人问过伊能静,如果跟幼年时的自己说一句话,你会说什么?

思索片刻,伊能静回答道:

“谢谢你的坚持。”

这是她对自己的感谢,亦是对过往苦难的释然。

图|来源网络侵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