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这些故事是医院发展历程中的宝贵财富。
“不能由自己掌控的身体和人生,还有什么意义!”确诊罕见病(NMO,视神经脊髓炎)的女孩,一把撕碎了自己青春的人生梦。绝望的低语在黑暗中回响,突如其来的疾病几乎剥夺了她对生活的渴望。
“不是这样的!”至暗时刻,一群陌生人伸出了温暖的手。因为曾经淋过雨,所以同样是病人的他们,成为了医院里的暖心志愿者,为同路人撑起一片晴空。这一支由罕见病患者组成的“希有女孩乐团”乘着歌声而来。她们用温柔而坚定的乐曲,唱出永不妥协、积极向上的希望和力量。
这是今天下午复旦大学附属华山医院“感动华山·医者仁心”医院人文故事分享会上动人的一幕。庆祝新**成立75周年前夕,70分钟的华山医院人文故事分享会精彩上演。四个真实的华山医者故事被采撷而来,在舞台上徐徐展开,借由一位医学生的清澈眼眸,被捕捉、细品、传递……这些隐匿于华山日常细微之处的一幕幕,释放出撼动心灵的感动与力量。
华山医院党委书记郑宁表示,文化的力量润物无声。华山的精神内核蕴藏在平时的每一个服务细节之中,深植于对生命的珍视与关怀之中。这些故事是医院发展历程中的宝贵财富,更是新时代文化思想在**中的生动实践。”
记者了解到,“感动华山·医者仁心”医院故事分享会由华山医院党委牵头策划,自今年5月起在全院征集故事素材,组织撰写剧本、成立演职人员组。医院邀请了上海话剧艺术中心**一级导演周小倩、闻小炜执导,话剧中心专业编剧、舞美团队密切配合。
演员20人均为华山医院医务工作者、医学生,他们用2个月的业余时间精心排练,反复打磨、倾情呈现。故事分享会的四个篇章展现了华山医院作为公立医院**队,在服务社会、回馈社会方面做出的不懈努力和贡献。
“医生,你们来这么多人,我不会很严重吧?”他,辗转于多家医院之间,历经治疗的波折,病情如迷雾般难以捉摸。皮肤血管炎、急性肾损伤、慢性肾脏病、IgA肾病,原发免疫性血小板减少……这些难题夹杂在一起,扑面而来。一个多学科专家团队(MDT)始终坚定地守护在他身旁。如何抽丝剥茧,精准用药,鉴定元凶?数位医者携手并肩,以智慧为灯,照亮黑暗,真相终于浮出水面……
对于医者与患者而言,“暂不手术”四字,重若千钧,它需要的不仅是医术的精湛,更是心灵的勇气与智慧的抉择。怀孕5个月、外院初步诊断为“脑胶质瘤”的母亲忧心忡忡地来到毛教授的诊室里。收入病房仔细检查后,毛教授内心一个问号挥之不去,病灶到底是炎症还是胶质瘤?是放弃这个小生命、立即手术,以获得一个百分之百确定的答案,还是承担风险,高度警惕,竭尽可能继续药物治疗、暂不手术,期待一个新生命的到来?这把锋利的手术刀,并非独属于医者之手,它的每一次举起与放下,都是医患双方共同的心跳,共同的力量。
“上海到新疆,很远,但是我们,心在一起。”城市之间或有千山万水之隔,但爱与责任的桥梁却能跨越一切界限。
华山医院张医生来到新疆开学术研讨会,意外得知曾经诊断为罕见真菌感染、治疗后好转的患者阿布拉回到家乡后忽然病情恶化。顾不得休息,他马不停蹄地赶到这个倔强的牧区汉子身边……
现代医学的飞速发展,守护了生命的延续,更紧紧连接了人类之间那份深厚的情感与羁绊。无论身在何方,只要心在一起,爱便无处不在,温暖着每一个需要关怀的角落。
四幕“生命故事”真实诠释了医患之间的无限信任。故事会尾声,华山医院院长毛颖走上舞台深情讲述:“我也曾是一名医学生。医学是利刃,一次次主动向科学的边疆发起冲击和挑战;医学更是盾牌,用人与人之间的支撑,孕育出温柔而刚强的力量。”
据悉,“感动华山”是华山医院原创的文化品牌。2015年1月推出第一季后,连续多年向全社会讲好“华山故事”,传递**温度、展现医者情怀。近年来,医院还相继举办医学人文讲坛、沙龙,明晰医学人文的概念与内涵,积极实践,倡导在**技术飞速发展的当下关注社会对健康的真实需求,回归对每一个“人”的更多关照。
当天,华山医院与上海话剧艺术中心签约党建共建,双方将优势互补,不断探索在党建引领下,更好地用既高雅又亲切的艺术形式讲述当代“**故事”,医艺携手迈进高质量发展新征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