儿时控江路上的公交车

文 | 邱伟坚

TONIGHT

夜读

1958年我家搬迁至控江路黄兴路口的控江新村,当时控江路上的是一条起点为海宁路至松花江路的61路公交车,而在黄兴路上的是一条江湾五角场至松潘路的60路公交车,均是为方便在此沿线工人新村出门开行的公交线。

印象较深的是,这种公交车加视窗前有一个红色箭头部件,驾驶员转弯时就将这个箭头朝所往的方向拨一下;上下客的车门是木头做的,有滑槽移动,售票员拉上门后需要用钥匙拧一下关上。那时候带铰接车厢的俗称“巨龙车”尚未出现,由于往返市中心区域的公交车乘客较多,61路等线路就出现了带拖斗的车辆。


后面带拖斗的公交车

我等小伙伴对拖斗尤其情有独钟,出门总会央求家长坐后面的拖斗车,除了乘客少空座位多外,还因为里头空间适宜嬉闹,往往一个拖斗车内全是嘻嘻哈哈打打闹闹的小孩子。以至于上世纪八十年代上海公交开行出**专车后,我情不自禁地就想到了当年的这种拖斗车。

念小学时,控江路上的公交车车顶全部背上了煤气包。小孩好奇发问,大人语焉不详。每到风雨季节下班时分,耗去大半的煤气包在风雨萧瑟中东摇西晃。


背着煤气包的公交车

上车后,如有人打听沿线某个地址,售票员随口就会报出你应该在哪个站点下车或在哪个站点换车;复杂一点的还会出主意:你有没有月票?没有的话如果在前面这个站点下车,尽管多走了一站路,但可以省下三分或五分车费……

1972年我下乡,返城时在十六铺码头终点站坐25路电车回家,因着大旅行包里装满大米黄豆花生等农副产品,根本无法提上车,驾驶员见状马上下车帮我一起提,只听嘣地一声,旅行袋上的攀带子应声而断,“好重呵!”他颇不好意思地笑笑。

那个年代公交车上的驾驶员售票员,真是给乘客们留下了许多温馨的记忆。

投稿可发至zfk@yptimes.cn

作者:邱伟坚

编辑:顾金华

诵读:刘雨晴(上海**大学)

视觉/封面:邱丽娜


特别声明:本文经上观新闻客户端的“上观号”入驻单位授权发布,仅代表该入驻单位观点,“上观新闻”仅为信息发布平台,如您认为发布内容侵犯您的相关权益,请联系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