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源:央视新闻客户端

9月17日、18日黎巴嫩多地接连发生的通信设备爆炸事件,造成大量人员伤亡。黎巴嫩多地发生通信设备爆炸事件后,国际社会强烈谴责。如何看待以色列对民用产品的这种武器化的做法?这是否触犯了相关国际法?来看专家的分析。

以色列情报机构通过渗透供应链来打击对手

**现代国际关系研究院中东所副所长 秦天:这种通信设备爆炸的做法,我把它称为一种供应链的安全渗透,是对特定对手的供应链进行针对性的渗透。比如说在对手所需要的设备物资、运输生产、分发这些环节动手脚,甚至埋设炸药,来达到袭击对手的目的。

民用产品成杀人武器 以色列制造恐怖先例?


**现代国际关系研究院中东所副所长 秦天:实际上,以前以色列也有制造过此类事件,比如在2021年前后,伊朗的纳坦兹核工厂就发生过两次莫名其妙的爆炸,工厂的设备也遭到了严重的损毁。根据事后披露的信息和以色列情报人员的回忆,当时伊朗的工厂希望引进一批日用物资,比如地砖和家具,结果在地砖和家具中都有以色列埋设的炸药,最后发生了爆炸。

以色列的做法有违道德 存法理污点


**现代国际关系研究院中东所副所长 秦天:以色列如果总是这样通过供应链来攻击对手的话,它会带来两个困境。第一方面是道德的困境,一般的情报行动是针对性的,打击面非常小,范围是有限的。但这次黎巴嫩遭受的这些攻击,打击面非常大,甚至造成了社会性的恐慌。以色列的做法要遭受良心的谴责。第二方面是法理的困境,近现代以来国际的战争法在向更人道的方向发展。20世纪80年代,国际社会就通过了有关限制地雷、饵雷使用的议定书,以色列当时也是签约国,但是这一次以色列却把通信设备变成了某种意义上的地雷、饵雷,这种做法违背了国际战争法和国际人道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