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源:环球时报

英国《FarOut》杂志9月16日文章,原题:什么是非洲未来主义? 作为最具影响力的文化美学之一,非洲未来主义近年来出现了显著的复兴。这场运动将看似不同的元素弥合在一起,例如漫威的《黑豹》、奥克塔维亚·巴特勒的梦幻作品和乔治·克林顿的声音世界。虽然这三个元素最初看起来可能相去甚远,但非洲未来主义通过探索黑人身份、技术和未来的可能性将它们统一起来,融合了科幻、奇幻和非洲文化的元素,创造了一种磅礴大气的、前瞻性的叙事风格。

非洲未来主义一词是由颇具影响力的评论家马克·德里在其1993年的论文《黑人走向未来》中创造的。作为一种美学,非洲未来主义是在艺术、音乐和文学中不断发展的运动。非洲未来主义可细分为两种:非裔未来主义和非洲未来主义。前者以西方为中心,植根于非洲侨民的经历,后者则特别借鉴了非洲大陆本身的文化遗产和历史。两者都设想了由黑人身份塑造的未来,但文化角度不同。

非洲未来主义在最近的复兴之前早就成形,乔治·克林顿的音乐就是著名的早期例子之一。他1975年创作的歌曲《母舰连接》充满了非洲未来主义的核心主题。他的作品体现了非洲未来主义的精髓,如闪闪发光的太空时代服装、科幻主题以及对黑人历史和解放的抒情引用。

2018年的电影《黑豹》在传播非洲未来主义方面起了很大作用。这部电影描绘了非洲正面且令人自豪的形象,与西方媒体经常呈现的负面、战乱和疾病肆虐的非洲形象形成鲜明对比。从服装到音乐,这部电影的整体美学都大获成功。该片在黑人观众群体中引起了强烈的共鸣,成为北美历史上票房第三高的电影。

许多著名当代音乐家在声音和美学上探索了非洲未来主义,包括碧昂丝、埃里卡·巴杜、米西·艾略特、索朗·诺尔斯等。2013年的太空歌剧《宇宙图谱》就是很好的例子。跨学科的非洲未来主义也有很多,包括让·米歇尔·巴斯奎特的绘画、蕾妮·考克斯的摄影作品、“大地、风和火”公司的服装设计等。(作者阿伦·斯塔基,高文伟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