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重新了解台风。
今天(16日)7时30分,台风“贝碧嘉”以强台风级别登陆上海。12时,在上海境内蜿蜒前行4个多小时候的“贝碧嘉”进入江苏境内。
截至发稿,“贝碧嘉”台风中心位于江苏省苏州市。长江三角洲平原的地形让台风强度衰减缓慢,15时,强度降至强热带风暴级,风雨影响范围仍在不断扩大。根据中央气象台预报,“贝碧嘉”将继续向西偏北方向移动,并于17日夜间,在安徽与河南交界附近减弱为热带低压。
“贝碧嘉”与上海渐行渐远,不过,这些台风“热知识”你要知道。
“贝碧嘉”为何名字特别?
台风的命名通常是以人名、动植物、地名为基础,在西北太平洋地区,每年的台风命名列表包括了一系列预先准备好的名字,按字母顺序排列。
不同的**和地区,为台风起的名字有不同的风格。这次轮到的“贝碧嘉”,是**澳门提供的,意味一种甜品牛奶布丁。一般来说,起这样可爱的名字,是寄托了美好的愿望,就是希望台风能够温柔一些,威力不要太强。
台风为何一路向西?
预报显示,“贝碧嘉”要从上海登陆,经过江苏,抵达安徽,有可能会进入河南边界。
从“贝碧嘉”的台风路径可以看到,总体来说,它是向西北方向移动的。在西北太平洋地区,台风通常向西北方向移动,主要是因为主导的大气环流是由东向西的东风贯穿的,台风受到东风的推动,沿着经度线向西移动。
台风是如何消散的?
当台风逐渐接近陆地或遇到较冷的海洋表面时,供应给它的热能减少,台风逐渐减弱,遇到陆地的摩擦,使台风的风力逐渐减弱,并最终消散。当台风下降到一定的等级,中央气象台停止为台风“编号”。
如果破坏力特别强的台风,还会把这个名字除名,以纪念它造成的恶劣影响。昨天(15日)悄悄诞生的第14号台风“普拉桑”,就是替代了之前的“温比亚”。上海市民对“温比亚”一定很熟悉:2018年,“温比亚”造成我国31人死亡,14人失踪,8省1493.5万人受灾,2019年被除名。
怎么看台风有无登陆?
台风登陆的定义是“台风中心整体移动到陆地上”。也就是说,台风中心的登陆地点就是台风的登陆地点。
台风不一定都有台风眼,所以“台风眼到达陆地”的说法是不完全准确的。
我国的台风中心定位统一由**气象中心(中央气象台)确定。确定台风登陆地点是一个非常复杂的过程,要对气压、风速、大气环流等多种相关数据进行综合分析,才能得出结论。
台风登陆点意味着风雨越重吗?
距离台风登陆点的远近,与受影响程度的轻重没有必然联系。有登陆点受灾非常严重的情形发生,也有时候台风影响最严重的区域,距离台风登陆点很远。
一般来说,台风行进方向的右侧,风会更加猛烈,比如太平洋上的台风由东向西移动,台风北边的风可能更大一些。降水的分布受外部条件影响很大,分布更不均匀。
台风中心远离了,就可以松口气?
当然不是。从台风的结构就可以解释,台风结构分为风眼、眼墙、雨带和外围大风区。
风眼,台风的中心区域通常有一个较小且相对平静的区域,称为凤眼,风眼通常直径几十到几百公里不等,风眼的特点是风力较弱、天空较明朗、相对较暖。
眼墙,环绕着风眼的是一个强大而密集的云带,称为“眼墙”,眼墙是台风最具破坏性的区域之一,通常伴随暴雨、强风和雷电活动,具有强烈的对流活动。
雨带,雨带通常从台风中心眼或眼墙开始,向外部扩展,通常延伸数百公里,非常广阔,雨带是台风降水的主要区域之一,容易带来持续的降雨和天气变化。
外围大风区,外围大风区是位于台风边缘的区域,包括相对较弱的风和云系,风力较弱,但它仍然可以引起树木倒伏、轻微破坏物品和干扰交通等不良影响。
而且,距离台风很远的地区也要当心了。台风的影响范围非常广,它与周围系统相互作用,调整大气环流,也会向远距离暴雨发生区域输送水汽,这样就促成了降雨的有利条件。
台风等级不高,风雨影响一定弱?
热带气旋,也就是俗称的“台风”,根据我国相关**标准,按中心附近地面最大风速划分为6个等级,从低到高分别为热带低压、热带风暴、强热带风暴、台风、强台风和超强台风。
从概率上说,台风等级越高,确实会带来更大的风雨。不过,台风带来的风雨,其成因非常复杂,受到许多天气条件影响。需要具体问题具体分析。
就拿2018年的“温比亚”来说,它登陆上海时,中心风力是9级,远低于“贝碧嘉”。但是“温比亚”有了西南季风的鼎力相助,相当于多了一个源源不断输送水汽的“水泵”。所以它扛住了陆地上的“恶劣环境”,在陆地上走的时间很长,为很多省市带来了强降雨天气,多地降雨突破历史极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