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向公众科普气象“读图”知识
今天上午7时30分,今年第13号台风“贝碧嘉”登陆上海浦东,给长三角区域带来了强风和强降雨。如何通过卫星云图、雷达回波图、风力图看台风,了解台风动向和降雨趋势?解放日报·上观新闻记者今天采访了上海交通大学海洋学院副教授马建博士。这位研究气候变化动力学和海气相互作用的科学家向公众科普了气象“读图”知识。
打开**卫星气象中心(**空间天气监测预警中心)网站,可以看到多张风云卫星最新云图影像。9月14日拍摄的全球影像显示,日本南部、澳大利亚北部有一个巨大气旋,它就是台风“贝碧嘉”。在这个台风的东部还有一个气旋,然而北京时间9月16日上午9时拍摄的静止卫星全球云图里,这个气旋似乎已经消失。据中央气象台今天零点消息,今年第14号台风“普拉桑”昨晚在西北太平洋洋面上生成,为热带风暴级。“普拉桑”是否已完全消失,有待进一步监测。
FY-3D全球影像(来源:**卫星气象中心网站)
9月16日上午9时拍摄的静止卫星全球云图显示,“贝碧嘉”已经在上海地区登陆,一团白色的巨大气旋出现在我国东海之滨,看着让人有点揪心。马建告诉记者,从14日位于日本南部海域到16日登陆上海,“贝碧嘉”在2天时间里移动了1000公里左右,速度非常快。
据介绍,“贝碧嘉”是典型的“子弹型”台风,本体范围较小、移动速度快,10级强风集中在100公里范围内,风雨影响范围随路径调整变化较大。9月16日上午10时监测显示,其风速为38米/秒,移速为22公里/小时。与之对比,台风的移动速度通常是15—20公里/小时,慢台风的移动速度则为5—10公里/小时。
静止卫星全球云图影像(来源:**卫星气象中心网站)
在**卫星气象中心网站上,除了全球云图,“FY-4B最新全圆盘Sandwich合成图”从红外探测角度显示了“贝碧嘉”的威力。这张协调世界时9月16日2时(比北京时间慢8小时)拍摄的全球图上,有一些红色区域,这些区域都有强降雨。“你在这张图上先找到渤海,或者先找到台湾,就能看到在我国东部沿海地区的一块红色区域。”马建指着这张图告诉记者,“这块区域不是很大,符合‘子弹型’台风的特点。”
FY-4B全圆盘Sandwich合成图(来源:**卫星气象中心网站)
卫星云图显示的是台风全貌,而从雷达回波图上,可看出台风对上海和长三角区域降水影响的细节。打开上海市气象局网站的“气象服务”栏目,可以看到一张多普勒雷达图。这张图一直在动,显示气象雷达探测到的长三角及周边地区的实时降雨情况。不同颜色对应不同的降雨量,蓝色最小,紫色最大。记者看到,目前上海的降雨量较大,呈现橙色。
“与天上拍摄的卫星云图不同,雷达回波图的数据来自地面上的气象雷达。”马建解释,“图上不同颜色的数据单位,是dBZ。这是一个表示雷达回波强度的物理量,可用来估算降雨和降雪强度,还能预测冰雹、大风等灾害性天气出现的可能性。”公众如果看得懂卫星云图和雷达回波图,就可以自己做天气预报。
雷达回波图(来源:上海市气象局)
“读图”看台风,还要看得懂风力图。马建向记者展示了一张风向标图示,只见图上有东北风1级、东风2级、东南风3级、南风5级、西南风6级、西风7级、西北风8级、北风10级等8个风向标。要注意的是,“某某风”指的是它来自这个方向,比如东北风是来自东北方向、向西南方向吹的风。
风向标
风速杆上的长杆和尾巴分别代表风向和速度,尾巴指向风来自的方向。比如,东风2级长杆的右侧(东方)有尾巴,表明它是东风;尾巴上有一根长横线,表示风力为2级。根据约定,一根长横线表示风力2级,一根短横线表示风力1级,一根斜线是风力6级的意思,也叫风三角。
据悉,台风“贝碧嘉”在上海浦东临港新城沿海登陆时,中心附近最大风力为14级,即42米/秒,达到强台风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