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月13日,**海警发布新闻稿称:
由**海警局梅山舰和秀山舰组成的编队正式起航,前往俄罗斯执行中俄海警2024年联演联巡任务。任务期间,中俄海警将围绕打击海上安全威胁、海上搜救等课题组织联合演习。演习结束后,中俄海警舰艇编队将开展北太平洋联合巡逻。
专业人士告诉谭主:
此次出航,对**海警走向深蓝是一个突破,具有战略意义。
谭主注意到,此前,**海警就在北太平洋开展过执法巡航行动。就在这次行动前5天,**海警还发布新闻稿称,长山舰和石城舰组成的舰船编队圆满完成2024年北太平洋公海渔业执法巡航任务。
那为什么说这次行动是一个突破呢?
我们先从这次行动本身说起。
中俄海警舰艇编队在北太平洋联合巡航,依据的是联合国大会46/215号决议和《北太平洋公海渔业资源养护和管理公约》。
这两份文件有一个共同目的——养护海洋生物资源,做到可持续发展。要达成这一目的,需要海警执法力量的介入。
此前,**和美国依据联合国大会46/215号决议和中美两国**于1993年签署的《关于有效合作和执行联合国大会46/215号决议的谅解备忘录》,曾有过联合巡航,最近一次要追溯到2016年。
而中俄在该框架下的北太平洋联合巡航,还是首次。相比于中美的联合巡航,这次巡航有新的突破。
军事专家张军社告诉谭主:
**海警舰艇在北太渔委会注册执法船,是在2020年6月获得北太平洋公海渔船登临检查权的,而这一次的中俄联合巡航,**海警可以联合俄方对相关渔船进行登临检查,这是执法能力上的继续突破。
要知道,在巡航过程中,**海警可能会遇到非法捕捞、走私,甚至是海盗等情况。
**海警已经具备了处理这些突发情形的硬件能力。
举一个例子,此次执行远航任务的,是**海警的梅山舰和秀山舰。
它们的航速较快,这也方便**海警在执法过程中追逐那些非法捕捞的渔船以及走私的船只。
张军社告诉谭主:
舰上还配备有76mm的舰炮,这种舰炮射速快、射程远,是对海上恐怖分子、海盗,以及那些想要武力抵抗的犯罪分子的震慑。
在硬件能力之外,**海警也需要积累面对突发情形时的执法经验。
从这个角度来说,每一次的行动,都是对**海警执法经验的积累,也是对**海警执法能力的提升。
除了不断提升的执法能力之外,**海警的执法范围,也实现了新的突破。
就在联合巡逻之前,中俄海警先要完成联合演习。
去年,**海警局与俄联邦安全总局举行高级别工作会晤。今年4月,中俄又举行了中俄海警工作级会谈,这也为此次联演联巡“铺好了路”。
新闻稿中提到,此次行动旨在“建立完善中俄海上执法力量联合巡逻的组织和协同机制”。
增强在北太平洋与俄罗斯海上执法力量的协同,对**海警来说,意味着什么?
常年研究海警执法的陈相秒告诉谭主:
**海警有远距离海外执法的硬件能力,我们有万吨级的海警船,全球任何海域都可以去。但制约**海警“走出去”的最大问题,就是补给。如果没有补给,**海警的海外执法周期就会限定在30-45天左右。
而俄罗斯在北太平洋地区,有不少具备补给能力的基地。
也就是说,通过这次在相关海域的联演联巡,我们可以探索和其他**在补给、临时停靠方面的合作方式,延长**海警的执法周期,扩大**海警的执法范围。
而这种突破,意味着**海警不仅能驶向深蓝,更能驶向更远处。
陈相秒就提到:
后续,海警可以更多地参与一些护航行动。在国际水域面对海盗逃跑时,海警作为执法力量,可以行使紧追权,就算这些海盗逃到快要进入其他**的毗连区时,海警也可以和该国的执法力量进行沟通,形成配合。
这无疑是在为全球海上安全注入新的力量。
眼下,随着全球地缘政治冲突的加剧,海上安全,变得愈发重要。而对于**而言,增加海上执法能力的意义更为重大。
当前,海运承担了我国约95%的外贸货物运输量,我国国际海运量已近全球海运量的三分之一。作为大国,无论是从自身发展的角度考虑,还是从承担大国责任的角度考虑,**都需要经略海洋。**的执法力量,同样也需要驶向更远处。
这是发展必然,也是使命所在。
栏目主编:张武 文字编辑:宋慧 题图来源:新华社 图片编辑:雍凯
来源:作者:玉渊谭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