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源:环球网
【环球网报道 记者 齐琛冏】全面推进乡村振兴,是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的有效衔接,是我国现阶段面临的重大历史任务。随着《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全面推进乡村振兴加快农业农村现代化的意见》的发布、“碳达峰、碳中和”目标的提出、新型电力系统的构建等一系列举措,能源电力在新的背景下如何更好地服务乡村振兴需要更多关注与更深入的研究。
电力基础设施的建设,对于提升农村生活水平和促进农业发展至关重要。电力关系农业生产、农民生活和农村发展,是“三农”工作的基础保障。辽宁是全国粮食主产省之一,是农业大省,国网辽宁省电力有限公司不断加大配网投资建设力度,持续改善农村供用电环境,为乡村美、农业兴、农民富提供坚强供电保障和优质电力服务,进一步促进了农村经济增长和农民就业。
近日,环球网随**能源研究会能源产业品牌研究与发展分会走进辽宁,就“绿色能源赋能乡村振兴”进行采访调研,实际了解更加可靠的供电、更加优质的电力服务,为辽宁地区农业增产增收发挥的作用和作出的贡献。
7月15日,铁岭供电公司白旗寨供电所组织经验丰富的员工组成服务队,由党员带队对5个种植基地进行巡线检修,帮助种植户解决各种用电困难。(樊昊 摄)
从“用上电”到“用好电”转变
辽宁省大连市长海县是东北地区唯一海岛县、**唯一海岛边境县,海产品养殖与加工产业是当地主要产业。近年来随着海产品加工规模不断扩大,传统燃煤锅炉在蒸煮、烘干等加工环节中存在成本高、效率低、产品质量不稳定等问题。
自2016年起,大连供电公司对接长海县农业用电需求,加大电网建设投资力度。截至目前,累计为长海县新建及改造10千伏线路65.87千米、低压线路139.77千米,新装及增容变压器2286台总容量7.2万千伏安。
“海参幼苗对水的温度和含氧量要求高。供电充足,电气化养殖很安心,海参产量也逐年增加。”兴国金茂海产品有限公司负责人赵金国说,“我们已经形成了一条完整的海参产业链。从捕捞海参到加工成即食海参,再到打包出厂,整个过程仅需两小时。”
9月1日开海前,大连供电公司长海县海洋岛供电所员工在巡查10千伏供电线路,确保海产品养殖和加工企业用电平稳。(关达 摄)
9月初,秋雨后的铁岭市铁岭县白旗寨乡空气格外清新,在山区气候的作用下,这里的大棚灵芝长势良好。灵芝种植基地位于白旗寨乡山城沟村,是白旗寨乡群众主要的致富产业。大棚建设初期,山城沟村原有的电力线路和变压器容量不能满足灵芝种植基地的用电需求。了解到相关情况后,铁岭供电公司主动和地方**对接,掌握这里的用电负荷和发展规划,为基地量身定制了供电方案。“从用电申请到送电完成只用了7个工作日。由原来50千伏安容量的变压器,升级成容量为200千伏安的变压器,把500米长0.4千伏截面积35平方毫米绝缘导线更换为70平方毫米绝缘导线,改造金具6套,新立水泥电杆6根,保障了他们的用电需求。”白旗寨供电所所长肖文阁说。
加快推进农村电力基础设施提质升级,以满足新时代农村发展日益增长的能源需求,国网辽宁电力真金白银加大农村配电网投资力度。2023年,投资66.7亿元实施农网改造,农村供电可靠性提升至99.888%,电压合格率提升至99.854%。
从完善电网基础设施到满足多场景用电需求,国网辽宁电力创新模式,让农村不断从“用上电”到“用好电”转变。
国网辽宁电力(阜新格日勒)雷锋共产党员服务队队员正在检查*****充电桩用电设备运行情况。(魏晓丽 摄)
“我关注微信公众号后,用手机扫一扫‘共享用电’装置上的二维码就能用电,操作太简单了。”在辽宁省阜新县佛寺镇瑞应寺风景区停车场旁,小商户邢天瑞把一箱雪糕和两箱饮料放入冰柜后,扫码为冷柜通上了电。
这是阜新供电公司在辽宁省内率先推出的“共享用电”服务。以阜新地区为试点,国网辽宁电力推广“共享用电”设备,成功应用到农田灌溉、集中养殖、绿色出行、乡村旅游等多个用电场景,快速满足乡村百姓季节性、分散性等短时用电需求。
“供电+能效”服务促进乡村经济发展
在乡村“五大振兴”中,产业振兴排在第一位。随着电网升级与供电服务的完善,辽宁省农村地区的特色产业也开始走上了快速发展的“小康路”。
辽宁省丹东市獐岛村地处鸭绿江与黄海交汇处,是我国1.8万公里海岸线最北端起点第一岛。獐岛村有发展旅游业得天独厚的自然资源和人文资源,但岛上公共服务设施极度缺乏,道路、电力、淡水等基础设施不适应旅游业的发展。
围绕“红色旅游、绿色发展、全电驱动”工作理念,丹东供电公司将供电服务与地方经济发展和生态建设相融合,主动对接獐岛发展需求,实施“全电海岛”乡村电气化提升工程,优化獐岛内外10千伏配网网架,促成实施全岛亮化景观改造、海水滩涂产业升级等4项乡村电气化项目,为獐岛村成功实施陆地引淡水上岛的供水工程,修建旅游码头、环岛游步道路、民宿客栈、网络宽带、垃圾焚烧场和污水处理厂等旅游基础及配套设施提供坚强电力保障,助力獐岛村成功打造以旅游业为“龙头”、捕捞业和养殖业为“两翼”的绿色产业,村集体经济年收入超过2000万元,全村人均年收入超过7万元。
第八批全国岗位学雷锋标兵杨栋扎根海岛35年,用心用情服务丹东獐岛村特色产业高质量发展。(薛恩志 摄)
“雪国森林”辽宁省本溪市桓仁县北甸子乡地处北纬41°,是冷冻葡萄的天然冰库,也是冰葡萄酒的基地。一连串的自动化作业保障了冰葡萄酒的品质,也对供电品质提出了更高要求,无论是线路还是设备,停一次,酒庄2到3年的努力就会被打折扣。为保障酒庄的正常用电,每季度末,桓仁供电公司共产党员服务队把辖区内冰酒厂全部走访一遍,对配电室内线路设备进行全面“体检”,及时做好负荷预测,消除用电隐患。此外,本溪供电公司紧密围绕乡村产业,例如冷水养鱼、蛤蟆等地方特色养殖场,刺五加、灵芝等农产品加工厂,以及蓝莓、草莓、柿子、元枣子种植基地等一系列乡村产业,开展一系列助农活动,推动乡村产业蓬勃发展。
本溪供电公司员工到本溪市南芬区蓝莓种植基地开展电力设施***范宣传,并帮助用户检查设备线路。(宋健 摄)
县域经济发展成为全面推进乡村振兴的重要支点,用电量是经济运行的“晴雨表”。国网辽宁电力贯彻落实有关部委工作安排,利用电力大数据覆盖范围广、时效性强、价值密度高等优势,开展电力大数据看乡村县域经济发展情况监测分析工作,为**提供决策参考。
沈阳市苏家屯区来胜村近3年电量呈连续上升趋势,2023年电量为960.55万千瓦时,2022年同比增长43.47%,2023年同比增长5.23%。一组组电力数据的背后,是当地接通电商产业链,来胜村的稻米、棚菜及其深加工产品俏销全国。电力夯实着乡村发展的“里子”,见证着乡村特色产业的“加速跑”。
村网共建奏响乡村振兴“同心曲”
绿色能源助力乡村振兴,除了需要充足、清洁的电力供应,还离不开优质的电力服务作支撑。
2022年,国网辽宁电力与辽宁省农业农村厅、辽宁省乡村振兴局共同签署《“乡村振兴、电力先行”——服务辽宁省乡村振兴战略合作协议》,这是**电网省级电力公司首个与**部门签署的合作协议。政企三方通过密切合作,充分发挥各自职能作用,扎实有力推进乡村振兴事业发展,全力做好优质供电服务和保障,共同创新电力服务“三农”模式,推动乡村振兴各项工作迈上新台阶。
强化政企合作共建,“村网共建”电力便民服务工作是国网公司助力乡村振兴的重点任务。
在沈阳,供电网格化服务入驻村委会,偏远地区同样实现办电不出村;在阜新,阜新供电公司全部61个乡镇供电所与所属乡镇签订“村网共建”合作协议,应用“电e乐享”智慧服务终端,实现乡村群众交费办电足不出村;在丹东市獐岛村,电力网格员扎根海岛35年如一日,24小时驻岛服务,有效提升边陲海岛服务响应质效,到达现场时间由原来的跨海登岛2小时缩减至10分钟以内;在辽阳,当地供电公司与灯塔市古城街道办事处、沈阳农业大学乡村振兴战略研究院联合探索企业赋能乡村振兴有效路径,将供电服务与村级网格相融合,合力服务当地辽峰葡萄、优质水稻等特色产业链……这是电力服务地方经济发展、服务美好乡村生活的一个个缩影。
辽阳供电公司员工巡检灯塔市辽峰小镇10千伏线路,保障葡萄园区安全可靠供电。(詹秋雅 摄)
国网辽宁电力以深化基层社会治理为抓手,因地制宜、分层分级,政企合力推行“村网共建”服务新模式,做到“村网共建”电力便民服务“六个到位”,打造“共建、共治、共享”的乡村治理新格局。截至目前,已建成“村网共建”便民服务点793个。
2024年,辽宁省**提出新建1000个美丽宜居村、20条乡村振兴示范带、100个乡村旅游重点村的规划。围绕该计划,国网辽宁电力组织实施“电靓和美乡村”系列专题行动,推动“电靓和美乡村”特色品牌建设与帮扶工作深度融合,精准实施产业强基、成长守护、帮扶、健康关怀四项计划。
从耕耘到收获,从脱贫到振兴,电一直都在,电网人也一直都在。电力赋能,不仅见证着辽宁大地美丽村庄的幸福变迁,也见证着村民生活越变越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