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增进公众对大脑的深入理解


为什么我们会痴迷于“**的味道”?为什么有些食物能让人感动到流泪?味觉如何与记忆相互关联?神经科学又该如何解释食物引发的情感反应?近日,由天桥脑科学研究院和**神经科学学会联合主办的“大脑与美食论坛”第一讲,对这些问题进行了探索。

临港实验室徐华泰研究员发现,在哺乳动物的大脑外侧下丘脑存在着一类名为促肾上腺皮质激素释放激素神经元,它们在进食过程中发挥重要作用。不仅如此,他的研究还表明,这类神经元还与安全感知密切相关,这一发现**着动物的进食与焦虑行为享有共同的神经环路基础,这也为治疗焦虑、抑郁等疾病提供了新的思路。

**科学院心理研究所周雯研究员,从认知心理学角度带来了“气味里的时空”的演讲。周雯博士指出,“我们对大多数食物风味的感知,其实来自于嗅觉而非味觉”,除了用鼻子闻气味(即“鼻前嗅觉”)外,我们吃东西时,食物的气味也会通过口腔传入鼻子(即“鼻后嗅觉”)。因此,我们品尝食物时,灵敏的嗅觉同样也举足轻重。这也是为什么嗅觉受损时,人们可能会觉得进食也味同嚼蜡。周雯博士认为,嗅觉不仅仅是一种感官,更承载了记忆,“是连接过去与现在的桥梁”。

浙江大学脑科学与脑医学学院副院长周煜东以“吃到停不下来——美食的奖赏效应”为题,从科学的角度解析了美食为何会让人欲罢不能。他指出,美食作为天然奖赏物,其强化作用可显著增加摄食行为,而中枢奖赏系统在这一过程中起到了关键作用。具体来说,高脂食物会诱导前部丘脑室旁核小胶质细胞激活,进而促进强迫进食行为。这为理解肥胖的发病机理以及开发有针对性的预防和干预措施提供了重要依据。

主持人、复旦大学附属华山医院院长、天桥脑科学研究院临床转化研究中心主任毛颖介绍,这一论坛旨在通过跨学科交流,揭示食物如何影响我们的认知、情感与行为,增进公众对大脑的深入理解。他透露,天桥脑科研究院还将与**神经科学学会一起,推出“大脑与**”“大脑与视觉艺术”等其他跨界交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