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一场别开生面的画展在市区举行。这次画展的主角并非专业画家,而是来自崇明的村民们。

位于崇明建设镇富安村的富安美术馆,带着村民的绘画作品首次走出乡村,以质朴的笔触和真挚的情感,让更多市民看到村民的艺术风采和精神风貌,一场城乡美育的融合与交流正在悄然发生。


艺术与乡村的双向奔赴

本次画展选址在长宁区平武路的一家咖啡馆,同时也是具有小型美术馆功能的艺术空间。走进店内,村民的画作错落有致地在墙面上铺展开来,如一扇扇打开的窗户,让人窥见上海乡村的发展和变化。

富安美术馆自2020年9月落成以来,通过举办各类画展和公益活动,让艺术的种子在乡村的土壤里生根发芽。2021年底,面向建设镇及周边邻近的村民和**,推出的“乡村美育-田间课堂”,邀请专业人士开展公益性绘画课堂、公益性绘画教学,让村民们从艺术的观赏者转变为真正的参与者。


此次画展精选了村民学员在美育课堂上的24幅优秀作品,涵盖油画、丙烯、版画等多种门类,一幅幅生动鲜活的画作,展现了乡村生活的美好瞬间,更体现出农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和热爱。

其中,7岁的陆子橙以他的奶奶为创作对象,用稚嫩的笔触描绘出心中的“奶奶”,表达了对奶奶每天陪伴他上绘画课的爱;乡村医生陆斯雪则通过画作记录下了雨夜中与朋友的相处瞬间;高秀英的《富安晨景》版画作品,则以独特的视角和重叠的构图,画出清晨的村屋及太阳,包含着她对家园的热爱。


“村民的画作虽然笔触生拙,但情感真挚,是很有艺术魅力的。”董辛冈是本次画展的策展人,也是美育老师之一,他认为,在村民作品中更能看到绘画的本来面目,是质朴生动而有创造力的。

“这次把富安村村民的画作带到市区来,是美术馆秉持‘请进来,走出去’的理念,实行‘走出去’的第一步。”富安美术馆发起人陆勇峰表示,虽然城乡在距离、生活方式上存在差异,但艺术是没有界限的,村民背后画作背后生动的故事引人共鸣,希望通过绘画作品让城市的居民了解崇明乡村,了解上海乡村振兴的发展和变化。

一个美术馆创变一个村

“美术馆的宗旨是‘让美术馆成为村民的美术馆,让艺术创变乡村’。”陆勇峰说,富安美术馆不仅是展示城市艺术家作品的展馆,而是构建在地性、陪伴式、赋能型的乡村美育实践,让美术馆成为赋能乡村,激活乡村的公共文化空间。

如今,艺术渗透到村民的日常生活中,激活了村民的文化创新创造活力。“我们教村民绘画时,更注重引导村民用画笔表达情感。”董辛冈说,在静物写生时,村民常常会带来自己种的瓜果蔬菜以及村中田边常见的野花来当作临摹的道具。对乡村本身的热爱是村民持久创作的动力源泉,也让他们更善于发现和展现乡村之美,成为乡村的传播者,提高村民的获得感、幸福感。


“平时没什么娱乐方式,现在画画成了我的爱好。”这次画展开幕,高秀英等几位老人也兴致勃勃地来到现场,看着自己的画作在市区展出,内心都感到无比喜悦。美术馆逐渐融入乡村,成为村里新的文化地标,村民不仅愿意到美术馆来学习艺术创作,分享生活感悟,更是自发地作为志愿者参与美术馆的维护工作。富安美术馆不仅是美育基地,更拉近了人与人之间的距离,构筑起了村民的精神家园。

文/摄:张孜怡

特别声明:本文经上观新闻客户端的“上观号”入驻单位授权发布,仅代表该入驻单位观点,“上观新闻”仅为信息发布平台,如您认为发布内容侵犯您的相关权益,请联系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