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前它是耕读之乡、尚义之地,
而今却是浦江之珠,圆梦之城。
樱桃河畔,
微风徐来,
“泾”彩不断。
“发现闵行之美”系列丛书诵读活动的第十七季,我们邀请了华东师范大学第二附属**附属初级**的青少年来诵读《樱桃河畔》。今天,你将听到的是《垅沟路的变迁》。
--点击收听朗读--
老家的东头有一条路,俗称“拖拉机路”。它北起剑川路,向南穿过数十个村宅,曲折蜿蜒,直到黄浦江北岸江堤,全长3公里左右。几十年来,这条唯一的“通衢大道”,见证时代变迁,历经岁月沧桑,既造福于沿途数以千计的农民,也留下了许多难以忘怀的辛酸往事。
拖拉机路的前身是一条2米左右宽的土路,建于20世纪50年代人民公社化时期。因土路旁是水渠,当地人称“垅沟”,久而久之,村民们便称土路为“垅沟路”。“垅沟路”的诞生是农村解放、农民翻身和农业进步的一大标志。它方便了各村人员之间的往来,促进了农业集体化大生产,同时也使老家农村有了一条直接连接市区公路的通道,便利了城乡人员交往和物资的交流。然而,“晴天一层灰,雨天是泥潭”的土路特点,实在让村民们吃尽了苦头。晴天,那高低不平的路面,不仅自行车难以行驶,就连挑担走路也很困难,轻者崴了脚,重者连人带货滚入垅沟里,让人哭笑不得;雨天,路面泥泞不堪,行路蹒跚,一步三摇,一不小心打个趔趄,摔你个仰面朝天狼狈不堪。当然因为是泥路,大多不会摔伤,但也有个别人闪了腰或断了骨的。对此,当年走惯平坦大马路的下乡知青体会最深。也许这是当年他们“接受贫下中农再教育”时所上的第一课。
2023年5月起,区政协办公室、区教育局、团区委和区融媒体中心联合推出了“发现闵行之美”系列丛书诵读活动,陆续邀请闵行区多所学校的青少年一起来读好书、善读书、懂历史、爱家乡,合力推动“闵行情”读书活动落到实处。
第十七季,我们邀请了华东师范大学第二附属**附属初级**的青少年来诵读《樱桃河畔》。
这本《樱桃河畔》文史汇编集,作为“发现闵行之美”闵行区政协文史丛书“故土之韵”辑的组成部分,较为全面系统地收集、整理了数百年来吴泾地区的人文风情和历史演变,描述了它从江边村落、市井集镇、到工业重镇,再到**级科技时尚特色小镇的发展历程。我们欣喜地看到,吴泾,正在以令人惊艳的速度蝶变,从前它是耕读之乡、尚义之地,而今却是浦江之珠,圆梦之城。宜居、宜学、宜业、宜创,未来不可限量。
一起聆听闵行声音,发现闵行之美……作者:蒋正华
朗读:华东师大二附中附属初中 八(2)班 任镕均
编辑:汤婧娴
初审:赵若楠
复审:林心怡
终审:刘垦博
特别声明:本文经上观新闻客户端的“上观号”入驻单位授权发布,仅代表该入驻单位观点,“上观新闻”仅为信息发布平台,如您认为发布内容侵犯您的相关权益,请联系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