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0个教师节,一线从教40年职校老教师眼里的变迁

适逢第 40 个教师节,接受记者访谈的南京信息职业技术学院的老教师黎雱,从她40年的执教生涯出发,缓缓打开话匣子。言语中,这位老教师满是对教育事业的深情与眷恋。

“今年 9 月 10 日是意义非凡的第 40 个教师节,而今年,也恰好是我投身教育事业、成为一名光荣教师的第 40 个年头。在这漫长的 40 年里,我曾教导过近 12000 名学生,他们中的许多人如今在各自的领域积攒了丰厚的财富,拥有着令人瞩目的社会地位,远远超过了我。然而,我从未后悔选择成为他们成功路上的引路人,也从未因他们的超越而感到落寞,更从未对自己当初当一名教师的人生选择有过一丝怀疑。恰恰相反,每当看到学生们取得优异的成就,我内心便充满了无与伦比的成就感,那种喜悦是无法用言语来形容的。”

图片[1]-第40个教师节,一线从教40年职校老教师眼里的变迁-萌番资讯网

黎雱与南信院以及教师职业的缘分,犹如一条坚韧的纽带,贯穿了她的整个职业生涯。

“那时候,学校还不叫南信院,我们都亲切地称它为南无校。”1964 年出生的黎雱,于 1984 年从南信院前身的南京无线电工业学校“无线电技术专业”毕业。凭借着优异的成绩,她毅然选择留校任教,开启了她的教育之旅。

“那真是一段令人难以忘怀的青葱岁月啊。”电话那头,黎雱的声音仿佛带着我们穿越回了上世纪 80 年代早期。“我的家庭充满了书香气息,父母以及母亲的妹妹都曾是教师,他们的言传身教从小就深深地影响着我。而到了 80 年代,我进入南无校的时候,高考刚刚恢复没几年,那些重新回到学校执教的老师们,他们身上所散发的独特魅力,对我产生了极为深刻的影响。”黎雱的恩师众多,其中包括曾任南无校老校长的俞家琦、教授电路知识的陈传虞以及讲授高等数学的叶槛樱。这些老一辈教师们,他们心中怀着对教育事业无比深厚的责任感,那种无私奉献的精神,犹如一盏明灯,照亮了年轻的黎雱前行的道路,在她的心中悄然种下了一颗“走向讲台”的种子。

“那时候学校所在的沧波门一带还很偏僻,教学条件十分艰苦,交通出行也极为不便。但是,我的这些老师们,他们教书育人从不计较个人得失,也从不奢求回报。为了让学生们课后更方便提问,他们常常在放学后来到班上‘溜达’。一旦遇到提问的学生多了,他们就会坐在学生们的身边,耐心地一点一点讲解,哪怕是晚自习结束了,他们也会坚持为学生解惑,不把问题解决绝不回家。”这种敬业奉献的精神,深深地触动了黎雱的内心,让她更加坚定了自己的教育信念。

1984 年,那颗在黎雱心中深埋已久的种子终于萌发了。这一年,即将毕业的黎雱面临着人生的重要抉择,摆在她面前的有三个分配选择:留校任教、去研究所、去国营厂。“那时候,进厂工作是一件很时髦的事情,很多同学都争着去工厂。然而,在父母和老师的影响下,我下定决心要从事崇文重教的工作。我热爱那一方黑板,热爱那一支粉笔,我渴望在教育的领域里做出开创性、引领性的工作。”黎雱坚定地说。

当被记者问到“教书育人与开创性和引领性的关联是什么”时,黎雱回答道:“我始终认为,教书不仅仅是简单地传授知识,更重要的是要教会学生做人做事的方法与准则,要授人以渔。当我们做到这一点时,学生的潜能就能够得到充分挖掘和释放,他们就能够在未来的人生道路上不断创新,不断进取。这就是教师对于学生的开创引领意义所在。”

图片[2]-第40个教师节,一线从教40年职校老教师眼里的变迁-萌番资讯网

自走上讲台的那一刻起,黎雱所教授的课程大多都与无线电技术紧密相关。从学校还是中专时期教授高中物理,带领学生进行物理实验与电子实训,到 2004 年学校升格为高职院校后,执教大学物理、电路基础、模拟电子线路与数字电路等课程,黎雱亲身经历了职业教育的诸多改革变迁,也见证了无线电技术专业更名为电子信息工程的全过程。

“80 年代,教学内容更加侧重于书本理论,教学手段相对单一。那时候,课堂的标配就是一支粉笔、一本书,备课笔记全靠手写。教师们非常注重板书,甚至对板书的设计都有着严格的要求。一面黑板往往会被分成三部分,其中一块专门用于演算,其他两块则用于记录结论性的表述。那些展示结论的板书常常不会被擦掉,因为那就是整堂课的精华所在。”黎雱回忆道。

随着时间的推移,到了上世纪 90 年代,教学手段逐渐丰富起来,计算机开始“走进”课堂,学校也拥有了多媒体教室。虽然教学内容的变化不大,但是教书的挑战却有所提升。课本依然是教学的基础,但教师们还需要准备在电脑上播放使用的课件。而且,这些课件不能只是简单地复制粘贴书本内容,要有精心的筛选和延伸,甚至要想方设法让课件变得生动有趣、深入浅出,具有强大的吸引力。“你可能想象不到,为了准备一节课 45 分钟的课件,我那时候往往需要花费 4— 5 个小时的时间去做功课。”黎雱微笑着说,眼中透露出对教学的执着与热爱,“我曾经使用过一个教学名词叫‘会动的电路图’,就是在课件里通过动画演示,模拟出电流的方向,让学生们能够更加直观地理解电路知识。”

进入 2000 年前后,各式各样的软件如雨后春笋般涌现,手画电路图的时代逐渐成为历史,包括 CAD 和 Protel 等在内的一系列制图软件走进了课堂。这对于学生和教师来说,无疑都是一次巨大的挑战。为了能够熟练掌握这些教学软件,黎雱付出了常人难以想象的努力。她常常白天上课,下班后还要照顾孩子,等到夜深人静的时候,才开始备课和自学软件教程,经常忙到凌晨一两点才能休息。然而,她从未抱怨过,而是始终把“与时俱进”视为教师应具备的一项基本要求。“对于老师来说,这些软件不仅仅是要会用,更要比一般人用得更加熟练、更加厉害。只有这样,我们才能更好地指导学生,让他们做出能够直接应用于生产一线的电路图。”

2010 年前后,校企合作的理念在职教领域逐渐深入人心,教学方向开始朝着产教融合的方向转变。过去偏重理论教学的职业教育,如今更加注重应用和实践。“我们不能一成不变地教学,否则当学生走出校园后,会发现自己所学的技能与一线需求严重脱节。”黎雱感慨地说。因此,当校企合作的大幕拉开,许多像黎雱这样的职校教师纷纷深入企业工厂,到生产一线去摸索最新的情况,然后带着这些宝贵的经验和发现回到学校,调整教学方案。

“当时您去了哪家企业?”记者好奇。

“一家生产液晶屏的工厂。到了那里,我被深深地震撼了!”黎雱激动地说,“当我看到流水线上都已经用上了数字机床,而我们的课堂上却还在讲解模拟机床的时候,我深刻地意识到我们的教学必须进行改革。所以,在驻厂一个月后,我就带着新的教学方案去找其他学科的教师们一起探讨。回到班里,我对学生们说的第一句话就是:‘同学们,我们不能再抱着书本死板地学习了,一定要有发散性思维和创新意识。’”回溯这 40 年,教学内容的更新和技术手段的变革从未停止,而黎雱前进的脚步也从未慢下。当她去工厂了解一线需求、回来推动教学改革的时候,她已经快 50 岁了,但她依然保持着对教育事业的热情和对学生的关爱,始终坚守在教育教学的第一线。

2015 年以后,职业教育改革的步伐愈发加快。以往,评价学生的学习情况常常只依靠一张试卷,而现在,除了试卷之外,黎雱还会布置绘制电路图的任务,要求学生现场搭建或者用电脑模拟搭建,并且所有参数都要达标才算合格。此外,黎雱所带的实训和实验课程也在不断增加。“我们教授的是工科专业,几乎每周都有实验课。实验课的数量相较于上世纪 90 年代,起码已经翻了一番。而且,学生平时的实验成绩也会折算进期末总分。”黎雱说,这一系列的改革措施,都是为了让学生能够更好地掌握专业知识和技能,提高他们的实践能力和创新能力,为他们未来的职业发展打下坚实的基础。

40 年时光,如白驹过隙。从一名对讲台满怀憧憬的小姑娘,到如今已近花甲之年,黎雱用自己的青春和汗水,诠释了一名教师的责任与担当。在这 40 年里,变的是教学内容和教学手段,不变的是她传授给学生做事做人与做学问的品格和精神。“无论学生们眼下学习的专业是什么,我都希望他们在未来的任何工作岗位上,都能够保持认真勤勉、进取创新的态度,把每一份工作都做到尽善尽美。”

图片[3]-第40个教师节,一线从教40年职校老教师眼里的变迁-萌番资讯网

40 年的教学生涯,黎雱带出了许多优秀的学生,他们不仅在知识上得到了提升,在认知上也有了质的飞跃。他们中的大多数人在步入社会后,成为了正直善良、对社会有贡献的人。而这些学生们,也都深深地记得黎雱的好,感恩她的辛勤付出。1995 年,15 岁的谭滔考入了学校的电子产品工艺专业,遇到了当时 31 岁、风华正茂的黎雱。“十四五岁的年纪成为我的学生,对我而言意义非凡。”黎雱深情地说,“谭滔来自湖南,背井离乡一人来到南京读书,那个时候他正处在世界观、人生观形成以及良好行为习惯养成的关键阶段。作为老师,我深知自己的责任重大,就如同他的长辈一样,要给予他无微不至的关心和帮助。过去那些老前辈们认真负责的态度,一直激励着我,让我在学生身上倾注了无数的心血和时间。”许多学生即使在毕业多年后,依然对黎雱格外感激。“她是我们的老师,像姐姐一样关心我们,又胜似母亲。在我们心中,她永远是我们的一家之长,是我们灵魂的指引者。”谭滔满怀深情地说。

黎雱也始终以“教师是学生未来生涯的塑造者”这一定位来严格要求自己。她说:“回首这 40 年的教育生涯,我或许还不能全面地总结出教育家精神的内涵,但我却深刻地理解了‘百年大计,教育为本;教育大计,教师为本;学校教育,学生为本’这一准则的真谛。”

“教书和育人,从来都是相辅相成、不可分割的。”黎雱感慨地说,“这 40 年的工作,虽然有过辛苦和劳累,但更多的是甜蜜和幸福。我对自己当初选择成为一名教师,从来没有后悔过。看到我的学生们在各个领域取得了比我更为卓越的成就,我感到无比的骄傲和自豪。对我来说,他们的成功就是对我工作的最大肯定,是我一生的成就。”

图片[4]-第40个教师节,一线从教40年职校老教师眼里的变迁-萌番资讯网

(黎雱在今年教师节收到来自学生的花)

今年年底,黎雱即将退休,离开她为之奋斗了 40 年的校园。她的父亲如今已有 96 高龄,老人每次见到黎雱,仍会叮嘱她:“要多读书,自己有内涵才能教好学生。”这句简单而又饱含深情的话语,不仅是一位父亲对女儿的殷切期望,更是对教育事业的深刻理解和尊重。黎雱用自己的一生践行了教育的初心和使命,她的故事将激励着更多的教育工作者,在教育的道路上不断前行,为培养更多优秀的人才贡献自己的力量。

新华日报·交汇点记者 李睿哲

特别声明:本文经上观新闻客户端的“上观号”入驻单位授权发布,仅代表该入驻单位观点,“上观新闻”仅为信息发布平台,如您认为发布内容侵犯您的相关权益,请联系删除!

© 版权声明
THE END
喜欢就支持一下吧
点赞83 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