蹭吃蹭喝的国家二级保护动物一度无解,趋于失控小区如何变身“貉协社区”

摘要:让上海的生物多样性保护水平更上一层楼。

不了解及因此产生的忧虑与误解,曾是影响御上海小区居民与貉和谐相处的主要障碍,也是造成小区内貉数量快速增长的原因之一。

不过,这个曾被认为貉的情况趋于失控并无解的小区,只用两三年就完成了蜕变,成为上海科学对待“进城野生动物”的社区范例,还被一些野生动物保护志愿者亲切地称作“最佳观貉小区”“貉协社区”。

8月27日,位于御上海小区内的上海首个“貉谐相处”社区科普馆宣告建成,预计下个月将对公众开放。

图片[1]-蹭吃蹭喝的国家二级保护动物一度无解,趋于失控小区如何变身“貉协社区”-萌番资讯网
“貉谐相处”社区科普馆一角。 陈玺撼摄

图片[2]-蹭吃蹭喝的国家二级保护动物一度无解,趋于失控小区如何变身“貉协社区”-萌番资讯网
貉的卡通图案,“画布”是废弃的鸡蛋盒。 陈玺撼摄

忧虑变为底气

城市快速发展,城区与郊野的边界逐渐模糊,使很多野生动物原有的自然栖息地不复存在。于是,一种被称为“野生动物进城”的现象出现了。

并非所有“原住民”都能适应城市的高速发展,与人同住“屋檐”下,“皮实”“懂变通”是必要特质。国家二级保护动物貉就是上海“野生动物进城”最典型的案例,它们逐步适应了城市环境,渴了喝小区景观河、喷泉池的水,饿了更是荤素不忌,小区绿化带里的嫩叶、种子、果实,居民种的菜,还有猫粮、湿垃圾都吃,顽强地在上百个小区扎根。

“上海貉看松江,松江貉看御上海。”御上海居民区党支部书记许晖坦言,自己是御上海的“新人”,刚到小区工作时,听到的这句话让他压力很大,当他在晚上第一次目击成群结队的貉在小区假山、河道旁散步后,更是产生深深的忧虑:“居民和貉冲突该怎么办?有没有办法控制数量?”

与居民、主管部门、专家等沟通后,许晖发现了两大变化,焦虑慢慢转变为了底气。

一方面,上海市林业总站会同复旦大学、山水自然保护中心持续推进的“貉口普查”发现,上海有貉小区的貉密度、调查人员遭遇貉概率均呈降低趋势。2023年平均0.43只/公顷的密度,以及1.15只/公里样线的调查人员遭遇貉概率,分别比2022年降低了60.2%和58.9%。

在御上海,貉的密度从2022年的超过4只/公顷降至2023年的不到2只/公顷。复旦大学生物多样性科学研究所所长王放表示,近两三年御上海貉的数量稳定在二十多只,四五年前有四五十只。

另一个变化,也是更关键的变化,在于居民对待貉的态度。

复旦大学研究团队今年在《人与自然》(PeOPle And Nature)发表的研究文章指出,自然科普教育等手段增进了对貉的了解,能够影响上海城市居民对被忽视物种的容忍度。收集的375份有效问卷显示,第一次调查结束后,经过3个月的教育及相关价值倡导,受访者第二次调查时对貉的平均容忍度比第一次调查高出了两成多。这里的容忍度是一个综合概念,包括多个指标,比如,能否与貉在小区共存、能够接受离貉多近、能够接受小区有几只貉等。

“以前进小区调查时,很多居民叫我们不要弄了,提议把貉赶走,现在反过来,我们用笼子诱捕貉后戴GPS项圈,再放了进行研究,不少居民误会了,以为是来偷貉、害貉的,当场指责这样做是犯法的,还要求物业把笼子收走。”对此,王放反而觉得欣喜,他认为,居民对貉态度的转变是积极信号,这种基于充分认知的理性是实现“进城野生动物”社会共治的基石。

图片[3]-蹭吃蹭喝的国家二级保护动物一度无解,趋于失控小区如何变身“貉协社区”-萌番资讯网
科普馆内禁止投喂野生动物的宣传画。 陈玺撼摄

图片[4]-蹭吃蹭喝的国家二级保护动物一度无解,趋于失控小区如何变身“貉协社区”-萌番资讯网
垃圾投放点不能有落地的垃圾,小区加强了管理。 陈玺撼摄

图片[5]-蹭吃蹭喝的国家二级保护动物一度无解,趋于失控小区如何变身“貉协社区”-萌番资讯网
喷泉只有法定节假日才可能开,针对貉的“断水断粮”,大多数居民表示理解支持。 陈玺撼摄

图片[6]-蹭吃蹭喝的国家二级保护动物一度无解,趋于失控小区如何变身“貉协社区”-萌番资讯网
有假山庇护,有水源取食,是貉喜欢的居住地,科研团队在附近设置了诱捕笼。 陈玺撼摄

不只是科普馆

“我们希望‘貉谐相处’科普馆不只有科普功能,还能是社会共治平台。”上海市林业总站副站长李梓榕表示,根据主管部门和专家的预估,2023年,上海有野生貉分布的小区、绿地、学校等点位已超过300个,貉的数量近年来稳定在3000只至5000只,这些点位中有相当一部分的状态类似四五年前的御上海小区,急需渠道和平台去了解貉及与其和谐相处的相关知识。

御上海、米兰诺贵都等“有心得”小区的实践经验,就被去年发布的《上海城市常见野生动物“怎么办”社区管理手册》吸收,但纸上得来终觉浅,“貉谐相处”社区科普馆将成为普及上海“进城野生动物”相关知识的协作平台。

“在参与社区管理手册编写的过程中,我们参考了大量国内外社区科学对待野生动物的案例,比如如何防止浣熊去翻居民家门口的垃圾桶。”山水自然保护中心科学顾问冯一迪表示,管住吃喝、在不伤害貉的情况下封堵它们的住所,是有效控制貉数量的两大“法宝”,尤其是管住吃喝,俗称“饿走”,是最简单有效的方法。此外,在垃圾桶周围放置气味刺激的物质,这些方法的有效性正在上海的一些小区进行试验。

“我们也采用了类似做法。”许晖介绍,小区在林业部门、高校、社会组织的共同指导下,通过加强生活垃圾投放点的管理、抽干景观水体和喷水池等水源、与爱猫人士协商规范投喂方式等措施,将貉的数量控制在小区“可容忍”的程度。

御上海居民区还与山水自然保护中心共建,推出“貉谐相处”项目,邀请专家进小区授课,带着居民在小区里找貉聊貉,教会大家科学对待野生动物的“四不”方式:不害怕、不投喂、不接触、不伤害。

许晖表示,居民胡乱投喂猫粮是最容易导致小区内貉数量急剧增长的因素之一。近期,小区引入了“街猫”设备,给爱猫人士开白名单,允许他们将猫粮投放到设备内,并架高设备,让攀爬、弹跳能力较弱的貉没有“蹭吃蹭喝”的机会,平日组织志愿者加强巡检,劝阻随处摆放猫粮和“抛洒式投喂”等行为,取得了大部分爱猫人士的理解,有效控制了小区内貉的非自然食源。

“我们愿意分享共治经验,也希望学习其他小区好的做法。”许晖对科普馆发挥更大能量充满期待。

“主管部门、高校、社会组织的力量是有限的,‘家门口’的自然教育需要载体和人才,建立更多社区科普馆很有必要。”冯一迪透露,多方协作下,上海有望在今年推出一批“社区生物多样性课程包”,作为开放资源共享给有需要的人,希望可以引导、培育出一批“家门口”的自然科普达人,以社区科普馆、生态环境良好小区等为平台,让上海的生物多样性保护水平更上一层楼。

图片[7]-蹭吃蹭喝的国家二级保护动物一度无解,趋于失控小区如何变身“貉协社区”-萌番资讯网
至今还有很多人分不清楚貉、浣熊、小熊猫等野生动物,居民提出建议,小区落实,在科普馆内专门开辟了一面科普墙。 陈玺撼摄

图片[8]-蹭吃蹭喝的国家二级保护动物一度无解,趋于失控小区如何变身“貉协社区”-萌番资讯网
有关貉的科普介绍。 陈玺撼摄

图片[9]-蹭吃蹭喝的国家二级保护动物一度无解,趋于失控小区如何变身“貉协社区”-萌番资讯网
御上海居民区通过党建联建,邀请志愿者在小区内设计了一批有关貉的画,促进公众的认知。 陈玺撼摄

图片[10]-蹭吃蹭喝的国家二级保护动物一度无解,趋于失控小区如何变身“貉协社区”-萌番资讯网
“家门口”的自然科普教育需要更多人才和载体。 陈玺撼摄

© 版权声明
THE END
喜欢就支持一下吧
点赞69 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