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月16日,著名乒乓球冠军邓亚萍晒照,宣布儿子参加乒乓球比赛获得人生第一个全国冠军,引发热议。
邓亚萍发出多张儿子领奖照以及奖牌照片,并写道:“瀚铭从9岁开始打球,收获了人生第一个全国冠军,9年的训练给自己一个交代。”
领奖照中,邓亚萍的18岁儿子林瀚铭举着奖牌,表情十分淡定。从晒出的奖牌可知,林瀚铭获得双鱼杯·第24届****生乒乓球锦标赛(高中组)男子双打冠军。
有的网友说:有其母必有其子,再来一个奥运冠军,加油,这个可以遗传。
也有网友怒赞:未来可期。
俗话说,龙生龙,凤生凤,冠军的儿子是冠军。那么,邓亚萍培养儿子的方法,值得我们普通人复制吗?
在**乒乓球界,邓亚萍是“元老”级别的人物,是 “初代大魔王”。
她还因打法凶狠,江湖人称“乒乓铁娘子”。
邓亚萍的父亲是乒乓球教练,耳濡目染下,她从5岁就开始打球。
但她的先天条件并不好,女子乒乓球运动员平均身高达到170cm,而邓亚萍只有155cm。
因为这个原因,她先后多次被河南省队、**队拒之门外。
即使后来因为比赛成绩非常优秀,进了**队,她还是被队友拒绝搭档双打。
谁都不看好的情况下,邓亚萍在**队成了公认训练最刻苦的人。
她说:“只有自己不愿干的事情被人家逼着去干才叫苦。我一天到晚苦思、苦想、苦练,没有苦的感觉。一举球拍,人就觉得特别兴奋,没有什么事情比打球更让我感觉有兴趣。”
邓亚萍每天训练时,都要在腿上绑30斤重的沙袋,还要带两双鞋,湿了一双再换一双,一筐200多个的训练用球,一天要打掉十几筐。
因为经常错过吃饭时间,教练最常给邓亚萍的指示不是“要练什么”,而是“注意休息,别练过了”。
极致的苦练加上不可多得的天赋,令邓亚萍成为乒乓球界第一个大满贯得主。
她的职业生涯里,获得过1992年巴塞罗那、1996年亚特兰大两届奥运会的女单、女双4块金牌,共夺得18个世界冠军。她曾连续8年位列女子乒乓球世界第一,这一纪录至今无人超越。
由于在乒乓球运动中取得的瞩目成绩,退役后,邓亚萍成了国际奥委会运动员委员会委员。
但一次经历,让她下定决心去读书。
在国际奥委会会议上,面对某个提议,其他成员要么点头认可,要么用一口流利的英语大胆发言。
只有她,人家说一句,翻译给她讲一句。等到她想发言时,还需要翻译帮忙传达,而别人早已进入下一个议题了。
在乒乓球桌上,藐视所有对手的她,坐到了制定规则的地方,却连人家说什么都听不懂。这样的经历,深深刺痛了自尊心极强的邓亚萍。
但读书这个决定,遭到所有人的反对:万一毕不了业怎么办?
邓亚萍不顾反对,还是坚定地坐在了清华大学的教室里。
在她做运动员和求学期间,两次参与申奥。
第二次申奥时,瑞典乒乓球运动员瓦尔德内尔公开支持**举办奥运会。外国记者刁钻提问:**是不是买通了他?
2008年北京奥运会,邓亚萍更成为了奥运村新闻发言人。
事业一路高歌时,邓亚萍的家庭生活也越过越美满。
她与同为**队乒乓运动员的林志刚相恋,于2006年生下儿子林瀚铭。
父母亲都是顶级乒乓球运动员,邓亚萍给儿子林瀚铭的人生规划中,一定是有乒乓球的。
但林瀚铭打乒乓球,却是他自己的选择。
邓亚萍曾参加一档综艺节目透露说,她在教育孩子方面,一直持开放态度。孩子此前是喜欢打游戏的,并想成为职业电竞选手。
她尊重孩子的想法,还帮儿子考察了两家顶级俱乐部。
但当儿子听说电竞每天要训练12小时,就放弃了。因为这训练量比乒乓球还要大。
林瀚铭决定练球时,已经9岁了,相比于5岁开始练球的邓亚萍,是比较大的年纪了。
为了让儿子真正爱上乒乓球并打好,邓亚萍颇费了一番功夫。毕竟儿子一开始对乒乓球并没有兴趣,打得也不咋地。
邓亚萍太了解运动员的心理了,她深知**比赛赢球了才会来劲。但是一开始以林瀚铭的水平,肯定赢不了别人,别人也不能放水,那怎么办呢?
她就陪孩子练发球。对于乒乓球运动来说,得分最快的招数,就是发球。
就这样,林瀚铭光靠发球就能赢球了,很快,他就如邓亚萍希望的那样,爱上了乒乓球。
林瀚铭苦练9年,终于夺得了全国**生乒乓球双打冠军。
虽然网友说“有其母,必有其子”,但这并不是遗传的结果,而是刻意练习的结果。
邓亚萍培养儿子的方法,对我们普通人还是很有借鉴意义的。
从邓亚萍的成长经历中,我们可以看到,无论是打乒乓球还是后来读书,她都是发自内心的选择,所以,哪怕再苦,都会想办法去克服。
在她教育儿子的过程中,也可以发现,她并不是强迫儿子学这学那,而是尊重儿子的爱好,让儿子自己来选择。
只有自己选择,并爱上,才可抵挡漫长岁月的艰苦训练。
在儿子做完选择之后,她就尽最大努力去扶持、帮助他。
诚然,作为普通父母,我们没有邓亚萍那样的条件给予孩子专业指导陪练。
但我们可以花心思,去发现孩子喜欢什么,陪伴孩子找到自己。
不控制,不越界,去支撑,去深爱,让孩子自由生长,拥有更好的明天。
图|来源网络侵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