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来,上海世纪出版集团致力于打造有影响力的出版品牌,自“大虹桥”出版计划启动以来,持续强化和培育多个领域的品牌逾40个。在2024上海书展期间,集团携手新闻晨报新媒体矩阵举办五场以“ 对话’最懂书’的人”为主题的直播,汇聚五位品牌主理人,与记者共话出版幕后故事,直播还于“央视频”APP、“出版人杂志”视频号、“上海文艺出版社”抖音号、“世纪文景”视频号、“上海人民出版社”抖音号同步推送。

现刊发精彩对话,以飨读者。




撰写/新闻晨报记者詹皓

为更好地反映我国法治建设以及国内外法学研究成果,扩大**图书的市场影响力,上海人民出版社**中心依托数十年深耕**类图书积累的出版资源,于2017年创立了“独角兽”**图书品牌。自创建以来,独角兽品牌的头部产品《民法典与日常生活》目前累积印数超过20万册,“独角兽·人工智能”“独角兽·区块链”“独角兽·数字素养”等产品线均有多个品种图书连续加印。


本次直播中,晨报记者对话上海人民出版社独角兽品牌主理人张晓玲和独角兽品牌图书编辑冯静,请她们畅谈品牌创立心得,推荐本届上海书展上的新书好书,并分享出版背后的故事。

**并不冷冰冰,它有温度

晨报记者:

在当今人们印象中,独角兽往往是用以形容那种在行业里具有领先地位,业务成长性很好的科技创新类企业。在2017年上海人民出版社创立“独角兽”图书品牌的时候,是出于怎样的考虑?


阅读,不止于**

张晓玲:

对我们**类图书来讲,独角兽还有另外一个名字“獬豸”(xièzhì),它是我们****文化中的一个神兽形象,象征着公平正义。我们希望用独角兽形象来作为我们**类图书品牌的名称。为此,我们设计了专门的形象和字体,品牌的口号是“阅读,不止于**”,品牌的理念是“友善精神,坚毅力量”,我们推出相应的图书产品线,希望从**出发,让读者看到更多不一样的阅读风景。

上海人民出版社一向秉承“以专业学术打造出版品牌,以社会责任引领阅读风尚”的宗旨,致力于推出**类图书的精品力作,作为一家综合性的出版社,上海人民出版社将独角兽品牌定位在**与社会的互动关系上,希望传达一个理念:**不是冷冰冰的,它有温度。因此,我们推出的产品,不光有专业性,还要为大众提供看得懂的**常识。

“**好书”评选中的第一本**类图书

晨报记者:

独角兽品牌创立7年来,一共推出了多少种图书,规划了哪些个产品线?

张晓玲:

独角兽品牌创立7年来,共推出图书70多种,分为两个板块,一个是专业性的图书板块,如“独角兽·人工智能”“独角兽·区块链”“独角兽·元宇宙”等产品线;大众类图书板块包括“独角兽·数字素养”“独角兽·**与日常生活”等产品线。


“独角兽·人工智能”系列(第六辑)


“独角兽·区块链”系列部分书影



“独角兽·元宇宙”系列部分书影



“独角兽·数字素养”系列部分书影







“独角兽·**与日常生活”系列部分书影

晨报记者:

独角兽的产品线内容很丰富,能为我们读者介绍其中几本好书吗?

冯静:

2020年推出的《民法典与日常生活》是一本读者友好型图书。全书共10幅彩色插图、73个案例、45个热点问题。在选择案例和热点时,选择了民众最关注或话题量比较大的内容。这本书累积发行了20多万册,被评为2020年度“**好书”,也是“**好书”评选中第一本**类图书。


又比如《数字素养》这本书。因为智能科技对工业、企业、**、教育、**等行业和我们的日常生活都是一把“双刃剑”,它既可以造福于人类,也给人们带来极大的困惑,数字鸿沟、算法歧视、网络霸凌、数据垄断等问题促使人们对智能科技进行有益的反思。对于大众而言,学会识别真假信息,掌握基本数字技术,培养个人数字素养,智慧地使用智能科技是智能时代的首要任务。


AI时代需要的**知识

张晓玲:

今年上海书展还推荐给大家一本《AI时代的法学入门》。在人工智能呼啸而来的今天,每个人的生存都离不开AI工具,所以我们引进出版了这本书,用跨学科视角,讲述了我们在A I时代所需要的**知识。


冯静:

《AI时代的法学入门》属于《独角兽·数字素养》系列之一。普通读者可能会觉得法学内容非常艰涩,但这本《AI时代的法学入门》却偏于轻阅读,装帧设计也很清新精致。书中有9个思想小剧场,43个知识拓展小栏目,小剧场通过情景模拟的方式,通过对话引出**概念,相当于一种“沉浸式体验”,还配上了漫画,然后通过知识拓展栏目呈现出相关的**概念,让没有**背景的人也能读得懂。

国内最早成系列出版的

人工智能法治图书

晨报记者:

独角兽设立了几个产品线,其中有不少是关于前沿新科技的,推出这些产品线的时候,你们对市场前景是如何考量的呢?

张晓玲:

2016年,我们就开始关注“人工智能”内容的选题。2017年7月,国务院发布了《新一代人工智能发展规划》,其中强调建立保障人工智能健康发展的****,以及妥善应对人工智能可能带来的挑战。这个时候,我们觉得时机来了,于是上海人民出版社的分管社领导曹培雷老师就带着我们去和上海交通大学彭诚信教授一起探讨,加快引进相关译著的出版,作为学界参考,并把这套书作为我们独角兽品牌一条重要的产品线。

就在图书的出版过程中,我们得知2018年世界人工智能大会要在上海召开。我们觉得这个大会的召开,有助于我们推广独角兽品牌的影响力,也能让我们在展会**到更多知识。于是我们同上海法学会商洽,共同策划了“人工智能与法治”系列活动,活动横跨2018年8月的上海书展和9月的首届世界人工智能大会。经过上海市法学会出面联系,世界人工智能大会组委会也将“人工智能与法治”研讨会纳入大会确定的4个特色活动。


“人工智能与法治”系列活动启动仪式

此后,每一年的上海书展和世界人工智能大会上,都有独角兽的图书营销活动推出。持续至今的“独角兽·人工智能”系列,是国内最早成系列出版的人工智能法治图书,“**与科技性、前沿性相结合”,也成为独角兽的品牌特色和标志之一。

独角兽是如何开始破圈的?

晨报记者:

做图书出版,一定要考虑受众,独角兽品牌是如何考虑受众面的呢?

张晓玲:

我们曾经非常理想化地希望推出既专业又大众的**类图书,但是经过几年的摸索之后,我们发觉还是分众化的产品更能为市场所接受。我们的产品线就分为专业和大众两个板块。专业板块包括“人工智能”“区块链”“元宇宙”等产品线;大众类板块包括“数字素养”“**与日常生活”等产品线。

冯静:

2018年我们推出了《机器人是人吗?》《谁为机器人的行为负责?》在当时是非常前沿的,到现在来说,也还是学界不断探讨的话题。当时我们设定的读者对象,是有**判断能力的读者,和对**、人工智能、科技感兴趣的读者。这套书的效果超乎寻常的好,这两本书不断地加印,有了破圈的效应。



核心读者抓住后,我们就希望把它们推到更广泛的大众视野里。于是我们就向法学界和非法学界的公众号去推文,希望它们进一步破圈。而我们的产品线本身也在不断增加和分化,比如“日常生活系列”,它的读者层面就是普通老百姓,从中小学生到60岁以上老人都可以看。

张晓玲:

我们的编辑都非常专业,大多具有法学专业背景。但在推出《民法典与日常生活》看校样时,我们特地邀请了我们**中心非法学专业的编辑来参与讨论和进行标题的设置。如果非法学专业的编辑看不懂,那么,相应的文字、标题就要做调整。这也是《民法典与日常生活》能够受到大众欢迎的原因之一吧。

独角兽品牌还有哪些出版计划?

晨报记者:

基于独角兽的思维导向,已经把图书品牌植入到我们生活的方方面面。那么,未来独角兽还有哪些新的产品计划呢?

冯静:

随着《独角兽·数字素养》在市场上取得成功后,我们就继续推出新产品,在今年下半年,我们会推出《被AI控制的潜意识》。这个话题比较前沿,其实在不知不觉中,我们的想法、行为、意识都被算法给控制住了,这种控制是不是应该被**所规范呢?这是我们图书所要探讨的问题。

张晓玲:

我们还将引进出版六卷本《**文化史》,因为**不光是条文,**文化的可读性也更强一些。我们还有和“中华法系”相关的两本书,《中华法系之精神》得到了**出版基金的资助;《汉文化圈的**世界:**传统**在日本、朝鲜、越南之影响》讲述了****对日本、越南等****文化的影响。另外还有《典籍里的**法治文明》,通过大家耳熟能详的典故,传递“中华法系”中向善的知识。


特别声明:本文经上观新闻客户端的“上观号”入驻单位授权发布,仅代表该入驻单位观点,“上观新闻”仅为信息发布平台,如您认为发布内容侵犯您的相关权益,请联系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