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我们仅在《战国雄风——古中山国》和《大汉绝唱——满城汉墓》两个常设展逗留了一个多小时,但已大开眼界。


我敢断言,许多上海人目前并没有把河北列入自己的旅游目的地;我同时也敢断言,你的旅行计划若错过河北是很可惜的。

河北,是一个有着十分复杂地貌且历史悠久的省份,自然和历史人文资源非常丰富,堪称一个绝佳的旅游省份。随便举个例子,河北博物院与北京故宫一样,被称作院而非馆,可见这里国宝甚多。在我国,博物院和博物馆一样,都是收藏和展示文物的重要文化机构,履行着文化传承、教育、科研和公共服务的职责;但一般而言,博物院在文物的收藏、陈列、展示、研究等方面更加专业和深入,级别自然也高于博物馆。

都知道燕赵男儿豪爽仗义、慷慨大方。我和天南地北一帮媒体朋友,于庚子中秋节前参观了河北博物院,便是承当地好友秋云的热情邀请和精心安排。那天,因同行的广西朋友临时有事,急于赶下午的回程航班,匆忙之中,我们仅在《战国雄风——古中山国》和《大汉绝唱——满城汉墓》两个常设展逗留了一个多小时,但已大开眼界,叹为观止。

都说博物馆是承载历史和传承文化的重要场所,是让历史走进当代、启迪未来的重要桥梁。此言不虚。河北博物院这两个常设展,用大量经考古发现及传世的珍贵文物,向参观者娓娓讲述着两千多年前燕赵大地上发生的精彩故事,彰显出它们蕴含的无法用金钱衡量的历史、文化、科学价值。此刻,我们便追随着讲解员的脚步,将目光投射在一件件凝结着历史包浆的展品上,任凭思绪毫无羁绊地穿越千年,顺利抵达时间长河的彼岸。

处于社会大动荡、大变革的战国时期,所谓万乘之国有七,千乘之国有五。人们有所不知的是,古中山国乃千乘之国首要,由白狄族鲜虞部所建,长期称王于太行山麓,实力堪与周边的齐魏燕赵等强国相抗衡。“中山”之名首次出现,当在公元前506年的典籍《左传》中。因系游牧民族所建之诸侯国,历史短暂,史载阙略,加之遗迹长期湮埋于地下,两千多年来鲜为人知,故被史学界称为“神秘王国”。

我们都熟知《红楼梦》里“子系中山狼,得志便猖狂”这两句诗,其中“中山狼”是一个具有象征意义的名词概念,蕴涵着多个层面的历史背景和文化含义。而“中山”,正是两千多年前纷纷扰扰的战国时期众多诸侯国之一的古中山国。在《红楼梦》中,曹雪芹以他细腻深刻的笔触,描述了贾家二小姐迎春的不幸遭遇。因性格柔弱,迎春最终嫁给了孙绍祖。孙绍祖得志后,却对迎春百般虐待,导致其悲惨死亡。“子系中山狼,得志便猖狂”,便是曹雪芹对孙绍祖品性入骨三分的准确描摹。诗句用的是拆字法,“子系”合起来是繁体字的“孙”字,暗指贾迎春的丈夫孙绍祖。

“中山狼”一词最早出自一则古代寓言,全名《东郭先生误救中山狼》。在这个寓言里,狼成为忘恩负义、恩将仇报的典型代表。因这头狼是出现在古中山国大山里的,后世便称其为“中山狼”。

《战国雄风——古中山国》陈列分国史、国都、经济、文化、征战、王陵、铜器、陶器和玉石器9个单元,全面展示了古中山国的历史发展状况和不凡成就,表现了工匠们精湛高超的手工技艺和超凡脱俗的艺术创造,彰显了游牧民族的鲜明个性,体现了昂扬不羁的战国雄风。讲解员告诉我们,我们所目睹的一件件珍贵文物,都是自20世纪70年代以来,我国考古工作者在河北省平山县相继勘探中山国都灵寿古城,发掘5座古中山王族墓葬和百余座平民墓葬,出土文物2万余件中的一小部分。文物无语,历史有痕。至此,战国雄风依稀可辨,再现于世。

步入“古国风貌”展厅,古中山国的历史长卷徐徐展开。开篇伊始,闻名遐迩的“中山三器”——中山王铁足大铜鼎、中山王铜方壶、铜圆壶,一一跃入我们的眼帘。几件青铜重器上均刻有长篇铭文,分别达469字、450字和205字,堪称战国时期考古的重大发现。有了这些出土的青铜器铭文,古中山国君王世系、中山国的伐燕战争、中山国与邻国关系、中山国末代国君及相邦姓名等史书无载的历史,便有了明白无误、确凿无疑的文物实证,长期来扑朔迷离、莫衷一是的古中山国史,终于拨云见日、初露端倪。

我们的脚步,依次在“国都”“文化”“征战”等单元走过:灵寿古城的布局和建筑面貌,古中山国对山的崇拜、祭祀场景及其文字记载等文化现象,气势不凡的复原军帐,用纯金、纯银打制的猎狗项圈,金银铸造的王车构件及国王使用的金质兵器等,如实反映出古中山国以千乘之国屡次打败燕、赵等万乘之国的辉煌战绩,让闪烁着古代游牧民族骁勇善战色彩的古中山国历史形象,顿时跃然于眼前。


铜山字形器

展厅到处可见铜山字形器的元素。据考证,铜山字形器为古中山国的仪仗礼器。中山成公墓出土的铜山字形器一套6件,高143厘米;中山王厝墓出土的铜山字形器一套5件,高119厘米。器物上部呈“山”字形,形体高大,气势威严;器物下部中间有安插木柱的圆筒状孔,出土时孔内留有朽木。由此可见,铜山字形器是插在木柱上竖立排列的,象征着古中山王的权威,也是战国时代中山国特有的青铜器。

中山王厝铁足铜鼎是我国古代一种重要的食器和礼器,是贵族身份的象征。据史书记载,不同等级人的用鼎数量有严格的规定:天子使用九鼎,诸侯王用七鼎,卿大夫用五鼎,士用三鼎或一鼎。这件铁足大铜鼎是中山王厝墓出土九鼎中的首鼎,铜身铁足,外壁刻有铭文77行,共计469字,是迄今为止发现的铭文最长的战国时期青铜器。铭文记载了中山国相邦司马赒率领军队攻伐燕国、开疆扩土的史实。文辞典雅优美,笔画刚劲洗练,是欣赏和研究战国文字及书法的珍贵史料。


中山王厝夔龙饰铜方壶

中山王厝铜方壶同属古中山国的酒器和礼器,造型简练,棱角分明,壶盖上有四个镂空云形钮,壶腹两侧各有一个兽面衔环铺首,壶身四角各铸一条神采飞扬的蛟龙,四周刻有铭文450字,堪称一件优秀的战国书法作品。该铭文记载:中山王厝十四年,中山伐燕获胜后用燕国的青铜器熔铸此壶。铭文颂扬了中山国伐燕的战绩,其中提到的“皇祖文武,桓祖成考”等中山国国君名号,填补了史籍中关于中山国君王世系记录的缺漏。它与铁足铜鼎目前都是国宝级的青铜重器。


铜圆壶

古中山国青铜器成功运用了鎏金、错金银、填漆、浮雕、镂空等工艺手段,囊括了战国时期所有的装饰技法。如错金银四龙四凤方案座,集铸造、镶嵌、焊接等多种工艺于一体,复杂精巧,玲珑剔透;错金银虎噬鹿屏风底座,色彩斑斓,对比鲜明,形象表现出弱肉强食的时代风格;银首人俑铜灯华丽璀璨,造型生动;十五连盏铜灯错落有致,设计精巧,赤膊短裳的鲜虞族家奴站立树下,向树上抛食戏猴,诙谐有趣。凡此种种,不一而足。


错金银四龙四凤铜方案座

出自古中山国地下的青铜器凝聚着古代工匠们精巧的制作工艺和造型能力,是反映游牧民族生活经验和文明进程的重要载体。2000多年前,中山国的人们在崇山峻岭和茂密森林间驰骋狩猎,飞禽走兽为人们提供了生活必需的食物和衣料,也成为他们艺术创造和文化表达的题材和形象,如捕食的猛虎、静卧的小鹿、活泼的小猴、翱翔的雄鹰、振翅的飞燕等;当然也有出自想象的动物,如神游的龙、飞舞的凤、身插双翼的神兽……相比较而言,中原地区出土的青铜器,图案多为饕餮纹、云雷纹、夔龙纹等,具有浓厚的宗教和礼仪色彩,体现了中原地区深厚的农耕文明和礼乐制度。这就是文物无可替代的认识作用和文化价值。

在讲解员的引领下,我们移步几分钟便来到《大汉绝唱——满城汉墓》展厅。从战国时期的古中山国到西汉年间的中山国,历史的车轮缓缓驶过了数百年。陈列分为惊天发现、陵山古墓、刘胜其人、金缕玉衣、人俑、车马、灯具、炉具、钱币、兵器、陶器等21个主题,展出文物共计1605件(套),全方位揭示了满城汉墓这一重大考古发现的当时面貌、历史价值和文化内涵。

这是讲解员津津乐道的一个传奇——1968年,解放军某部在河北省满城县陵山地区执行战备施工任务,意外发现了开凿于山体中的一座巨大墓葬。当时全国正处于狂热与动乱之中,为防止古代墓葬发生任何不测,周恩来总理闻讯后迅速做出安排:由北京军区派出官兵负责现场保护,由**科学院院长郭沫若主持考古发掘。经过郭沫若和其他专家的细致考证,一致断定该墓主人是西汉第一代中山国王靖王刘胜。其后,考古专家根据汉代葬俗,又在不远处发掘了王后窦绾的墓葬。两座墓共出土金、银、铜、铁、玉、石、陶、漆、玻璃器皿等文物一万余件,尤其是出土了两件保存完好的金缕玉衣,惊世骇俗,让整个考古界为之震动。

刘胜系汉景帝刘启之子,汉武帝刘彻庶兄,汉景帝前元三年(公元前154年)被封为西汉中山国第一代王。窦绾虽不见史书记载,但从墓的位置、规模及随葬器物推测,应为靖王刘胜之妻无疑,从出土的铜印知其名为“窦绾”。


窦绾金缕玉衣


刘胜金缕玉衣

我们在堪称重量级国宝的金缕玉衣前长久驻足。这是我国出土年代最早的完整玉衣。刘胜玉衣长1.88米,按人体结构比例制作,分头罩、上衣、手套、裤筒和鞋等部分。全套玉衣由各种形状的玉片组成,玉片四角有孔,用金丝加以编缀,共用玉片2498片,金丝1100克。同时出土的还有镶玉鎏金铜枕、玉眼盖、玉鼻塞、玉耳塞等,从而组成一套完整的葬玉。窦绾墓中也出土了一套女式金缕玉衣。两套金缕玉衣出土时均完好无损,但尸身已严重腐朽,仅有部分牙齿珐琅质碎渣和人骨渣残存。

鎏金,是**一门古老的传统装饰工艺。最早的鎏金实物出现在战国时期,到汉代趋于鼎盛。眼前的“中华第一灯”长信宫灯便采用了鎏金技法。长信宫灯出土于窦绾墓中,其形为跪地执灯的年轻宫女,全灯分头、身、臂、灯座、灯盘、灯罩等部分,灯盘的屏板可推动开合,以调节灯光亮度和照射方向。宫女身体中空,灯芯燃烧后产生的烟灰经右臂进入体内。灯上刻有“阳信家”“长信尚浴”等铭文9处,共65字。根据铭文研究,可知此灯的主人原是阳信夷侯刘揭,因其子犯事,灯被没收,归皇太后居住的长信宫所有。文帝的皇后窦氏是刘胜的祖母,景帝时为皇太后,窦太后把此灯送给她娘家族裔中的窦绾,窦绾死后将灯葬入墓中,可谓流转有序,是价值连城的国宝级文物。


长信宫灯

讲解员向我们强调了长信宫灯内含的古代智慧和科技:精妙的设计和功能,显然是利用了虹吸现象,包括液体压强、空气压强和连通器原理。这就带来一个疑问:物理作为系统的现代学科,正式出现的时间是公元17世纪,以牛顿力学三定律和万有引力的提出为标志,而它作为西方一门独立的学科被引进**,业界公认的标志,是上海江南制造局1900年刊行了日本人饭盛挺造编写的《物理学》一书。谁能相信,聪明智慧的中山国人在西汉时期竟已制造出具有朴素物理原理的长信宫灯。值得一提的是,长信宫灯似与上海特别有缘——它曾作为沪冀文化交流的友好使者,走出过河北博物院的高墙深院,在2010年上海世博会的河北馆精彩亮相,赢得海内外参观者的高度关注。

错金银工艺也是**古代一项金属装饰技法,春秋中晚期兴盛起来,汉代最为盛行,主要分镶嵌法和涂画法两种。刘胜墓出土的错金博山炉整体铸造了高低起伏的山峦,并因山势镂孔,雕塑出神兽、虎豹、小猴、持弓猎人等,炉柄则雕成三龙出水,使用时香料的烟雾可从镂孔中缓缓飘出,工艺精湛,装饰华美,是当时的能工巧匠对山水、风物、人文、科学的精美表达。


错金铜博山炉

同在刘胜墓出土的错金银鸟篆文铜壶周身用纤细的金、银丝镶嵌出鸟篆文字和动物纹带。鸟篆文是篆书的变体,以鸟虫之形组字,似书似画,灵动绚丽。壶盖有文字12字,壶身有文字32字。壶身文字大意是,这是个尊贵完美的壶,无论盛水还是盛酒,都是一种心情上的享受。饮酒不仅可以享受飘飘欲仙的感觉,而且还能疏通血脉,滋润肌肤,使人延年祛病,长命百岁。不凡之物,却有着深情的蕴涵。

我们在两个展厅里流连忘返。历史在浩如烟海的典籍里,历史更在眼前一件件出土的文物中。本来,战国时期和西汉年间的中山国,与我们隔着遥远的时空距离。然而,眼前那一件件沉睡在地下千年的文物,分明让我们触摸到“神秘王国”的强劲脉动,捕捉到“神秘王国”的绝代风华,其所承载的内在信息,具有真实的历史价值、文化价值、科学价值和审美价值。在离开的时候,讲解员说,今天我带你们看的,是这两个展览中的核心精华,但在数量上仅仅是全部展品的极小部分。即便如此,我们已通过这几件凝聚着先人情感、智慧、荣耀的文物而产生了强烈的心灵震撼,产生了穿越时空的沧桑感悟。华夏千百年的厚重历史,赋予这些冰冷的器物一个个生动形象的故事和深刻隽永的意味。回到上海以后,我思绪飞扬、心潮澎湃,久久无法平静,终凑得《参观古中山国和满城汉墓双展有感》八句:乱世纷争诸国开,你方唱罢我登台。中山十代当为戒,刘胜百年实可哀。铜鼎方壶仍器重,玉衣金缕已身衰。成由体恤淫靡败,铁律如山无法摧。

(本文图片除署名外均由河北博物院提供,题图由本文作者拍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