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源:环球时报
1974年,澳大利亚著名小说家彼得·凯里发表了短篇小说《美国梦》。小说中,澳大利亚一个安逸闲适的传统小镇受到美国文化和生活方式的冲击,小镇上的男男女女开始一味追求所谓“美国梦”,导致精神的荒芜、经济的依赖和自身文化身份的消失。镇上一位特立独行的艺术家为了唤起小镇居民的反思,制作了一组微缩雕塑,既有小镇的原貌,也展示了受美国文化影响后的乱象。然而,这一小镇模型却意外成了吸引美国观光客的景点,纷至沓来打卡拍照的美国游客继续袭扰和破坏着小镇的传统生活。
“我们开始十分渴望现代化。彩色油漆一上市,小镇上的人都发疯似的,一夜之间,全镇的**变得五颜六色。可是油漆的质量不好,很快就褪色脱落了,于是整个镇子就像一座枯萎凋谢的花园。”面对美国文化对澳大利亚的不断侵蚀,凯里通过这个黑色幽默的故事发出疑问:“澳大利亚需要一个‘美国梦’吗?”
50年过去了,颇具讽刺意味的是,凯里本人已经移居美国纽约。而在澳大利亚,美国文化和生活方式也已越来越占据主导地位。澳大利亚著名媒体人昆汀·但普斯特近日撰文指出,尤其在今天的流媒体时代,澳大利亚文化正在经历着一场“美国化”的冲刷。澳大利亚“Z世代”和“千禧一代”早已习惯使用诸如脸书、X等美国社交媒体,依靠这些社媒的推送来获取外部信息。大量适合各年龄段的、不同风格和内容的美国影视节目,正通过美国的收费电视频道与流媒体平台充斥着澳大利亚人的生活。据统计,2023年,网飞拥有610万澳大利亚用户,年收益10.6亿澳元。另一家流媒体公司Stan的澳用户为260万,年收益4.27亿澳元。迪士尼频道的澳用户则有310万,年收益达8.1亿澳元。美式英语的发音、词汇和俚语已经被越来越多澳大利亚人接受,并在改变澳大利亚人的语言和行为方式。
事实上,澳大利亚**也曾尝试增加电视节目中本国内容的占比。然而,美国资本运作下的影视频道利用2005年生效的“美澳自由贸易协定”中的有关条款,阻止了澳**就国内播出电视节目中本国内容占比进行的立**定。这样,即使是澳大利亚本地的电视频道也大量播放美国的影视节目。对此,澳大利亚影视制片人协会首席执行官马修·丁纳指出,澳大利亚影视业理应讲述澳大利亚故事,但是现在正扮演着“好莱坞影视片的服务供应商”的角色。
面对澳大利亚文化主权的日渐丧失,但普斯特疾呼:“美国人的世界观已经主宰了澳大利亚,而澳大利亚人在自己的**、在自己的文化中却变得失语无声”。就这样,二战后至今,美式价值和认知搭载着美国的流行文化,蔓延渗透进澳大利亚的社会肌理之中,潜移默化地改变着越来越多澳大利亚人的思维方式。
不少澳大利亚人已经意识到,文化主权的丧失所引发的后果是对霸权的被动接受乃至主动认同。两者之间的边界感变得模糊,甚至发生混淆。这些澳大利亚人认为,在一些重大问题上,澳大利亚的**利益已经在不知不觉中被悄然替换为美国的战略目的。
近期公布的“奥库斯”协议2.0版就是一个典型例子。这个核动力潜艇合作协议对澳是不公平的,也是不利的。根据这一协议,澳大利亚需要处置和存储潜艇制造所产生的放射性核废料,在这个过程中,一旦发生问题或损失,澳必须向美国和英国作出赔偿。同时,协议规定,美国和英国可以根据自身潜艇制造的情况作出“退群”决定,提前一年告知澳方就可,而澳大利亚对它们毫无约束能力。澳大利亚需要花费3680亿澳元购买核动力潜艇,斥巨资将自己绑上美国的战车,同时又将自身置于严重的安全威胁之下。难怪澳大利亚前总理基廷日前公开表示,“奥库斯”实际是美国对澳大利亚的军事控制。他还曾痛批“奥库斯”是(澳)史上最糟糕的协议。
从文化的“美国化”开始,澳大利亚的外交与安全决策正越来越受到美国战略的影响乃至控制。这正是澳大利亚的有识之士所严重担忧的,正如澳大利亚研究美国历史的学者大卫·莫斯勒曾表示的,“也许澳大利亚最终的解决方案不是成为一个**,而是成为美国的第51个州”。(作者是华东师范大学澳大利亚研究中心主任、教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