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去村里的前一个晚上,我既激动又忐忑。
新的征程令人跃跃欲试,
但这个村子,地不多,人不少,
产业不多,难题不少。
我不知道自己能不能顶得上、扛得住,
也不知道能给村子带来些什么……
一年过去了,时间和老百姓给到了我答案。”
——八滧村驻村第一书记沈洁说。
沈洁走访党员群众
“这批仍在老八滧坚守的人,似乎是种习惯,似乎是一种对老朋友的期待,没有每日赶早的热闹,可能这一天都失去了灵魂。”刚到八滧村工作不久,沈洁便起了个大早,到八滧老街上了个镇,并在笔记本上写下了这段话。向小贩询问个菜价,和上镇的大爷、大妈攀谈几句,最让她印象深刻的是那天她“混”进了村里的“情报中心”——茶馆店。
“八滧朝东是十滧,出海只有命半条,你晓得老早喊底,八滧港里要停多少船,这摊里有多少闹忙……”老街上的这间茶馆店已经开了十多个年头,每天总有几十个老茶客准时来这里报到。在交谈间,沈洁感受到了村民们对老八滧辉煌过往的骄傲以及对老镇、老街的深深眷恋。
“想要发展好村子,那就必须要融入这里,和村民有共情感。而这份共情,我在‘老八滧’找到了。”去年,村里开展了老照片、老物件、老故事的征集活动。沈洁说,这些活动不仅是在帮老八滧找回忆,也聚起了民心、民意和民智。
目前,老街文化的重构也在稳步推进中。在沈洁的规划和设想里,这里将成为一个留得住记忆、锁得住乡愁、迎得了游客的“八滧展示馆”。
沈洁接待来访群众
“刚到村里,我几乎是一刻不得闲,听说村里新来了一位第一书记,各个小队的村民都带着各种各样的问题来找我解决……”沈洁回忆道。
八滧村地少人多,长久以来村内百姓时常因为房屋翻修、自留地限划分等问题而产生矛盾、嫌隙。沈洁说:“刚来村里的几个月,我大部分时间都在处理百姓诉求,几乎抽不开身去关注产业发展等其他版块。”
群众利益无小事,一枝一叶总关情。作为曾经的信访干部,沈洁逐一记录村民的诉求、逐一分析处理。有些复杂的民生难题,就像是横亘在她面前的一道道沟坎,虽然很让人头大,但再难也要跨过去。在众多调解案例里,有一户村民因房屋翻建问题和村里拉锯多年,在沈洁来到八滧村后,该村民也常常到村里“报到”,拉家常、听诉求、想办法、解难题……经过双方的共同努力,最终找到了该问题的最优解。
沈洁说:“在解决民生问题时,村民更想做的是多选题而非判断题,走心沟通对接,才能赢得与村民的双向奔赴。一块块‘硬骨头’啃下来,村民的气顺了,其他工作的推进也开始有了起色。”
盘活“沉睡”资源
解锁八滧发展进阶“密码”
沈洁实地研究产业发展闲置土地分布零散、面积较小、形状不规整、难以集中开发使用,长久以来也是制约八滧村发展的重要客观因素。立足实际、听取民意、做好推介、盘活资源。在沈洁看来,在推进发展的过程中,思路一定要活、要变、要创新,有些短板一旦扭转过来便是发展优势。
知了乡里民宿是八滧村内适宜亲子家庭活动的特色民宿,为了突破民宿发展瓶颈,经营者想要将民宿往农场转型发展,民宿旁边有一闲置土地狭长又不规整,究竟如何利用好这样的土地拓展民宿经营内容,这让经营者犹豫不决。“我们和经营者进行了很多次的沟通,反复跑现场,一起讨论土地利用模式和经营方案,给出很多建议,提供不少资源,最终大家找到了农场发展的新亮点。”
如今,知了乡里民宿成功转型为知了开心农场,成为八滧村内体量相对较大、主题较为鲜明的农文旅一体型项目。保留田中有屋、屋外有田的乡村生活场景,增加本土化的乡野农趣体验,融入芦花蒲鞋、鸟哨等本地非遗文化,打造“玩学合一”的亲子农场项目。
今年暑假,来知了开心农场进行亲子研学活动的团队一波接着一波,八滧村的这条发展“绿丝带”逐渐火了起来。
沈洁(右三)带领团队赴市农科院学习
让村民参与、让百姓受益。在沈洁看来,在村级产业发展中“带动”与“互动”应是被重点关注的因素,这也是“一分福田”农旅项目启动时的初衷。以新协12队为实验点,整合闲置房屋、整合劳动力资源、带动农产品销售。让村民感到惊喜的是,“一分福田”项目不仅给老百姓带来了实实在在的经济收益,也让他们对宅前屋后以及周边的村居环境有了保护、清理的主动性。一位村民说:“要想把产品卖个好价钿,那顾客来‘访人家’的时候也要给他们留下好印象……”除了知了开心农场和“一分福田”项目,沈洁还为村里引入了黄鳝养殖、草莓种植、农家菜馆等项目,八滧村正按照沈洁所规划的“一产为本、三产立业、反哺一产、循环发展”的产业发展道路逐步前行。
“过去这一年,
有过委屈,有过无奈,
也流过汗水和泪水。
但当扛下了压力,
解决了问题,
推动了村子的发展,
这种踏实的成就感也是美好的。”
——沈洁
记者:顾欢欢
编辑:顾佳丽
责编:李琳、朱怡婷
特别声明:本文经上观新闻客户端的“上观号”入驻单位授权发布,仅代表该入驻单位观点,“上观新闻”仅为信息发布平台,如您认为发布内容侵犯您的相关权益,请联系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