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源:环球时报

【环球时报记者 陈子帅 陶明阳 环球时报特约记者 任重】8月21日,2024世界机器人大会在北京开幕。作为全球机器人企业大秀“肌肉”的舞台,共计27家人形机器人整机企业和30余家人形机器人产业链上下游企业齐聚亮相。《环球时报》记者观察到,随着智能智造和商用服务等应用领域逐渐铺开,人形机器人未来使用场景轮廓逐渐清晰。在展会上,不少外国行业人士表示,他们积极看待同**智能机器人产业的进一步对接与融合。


2024年8月21日,2024世界机器人大会在北京开幕,图为小朋友与一款教育机器人互动。 (中新社记者 张宇 摄 )

身高173厘米的它独立走上舞台中央

在本次大会的开幕式上,身高173厘米,由北京具身智能机器人创新中心研发的新一代“天工1.2 MAX”机器人独立走上舞台中央,用双手将大会徽章放到了启动台上,《环球时报》记者了解到,最新一代“天工”在运动控制和“大脑”等方面得到了升级,它在现场模仿人类的跳舞、鞠躬等动作,还能够听从语音指令抓取物体。“今年以来,人形机器人朝着更高维度升级了,与人的交互能力明显增强。在产业应用上,预计今明两年会有一批人形机器人走向工厂。”该创新中心总经理熊友军告诉《环球时报》记者。

在**科学院自动化所的展台,两台人形机器人正在演示抓取物品然后进行装配的协同任务,一台人形机器人在表演射箭。在它们的旁边,还有四台本领各异、应用在不同场景的“Q家族”机器人,一位研究员现场介绍说,他们的目标是打造人形机器人的“大工厂”。

“机器人+”应用场景展示也是一大亮点。会上展示的既有在*****厂试训的人形机器人,也有早在物流、农业、教育等领域“驾轻就熟”的普通机器人。在优必选公司展台,记者看到它们的Walker S系列人形机器人已经能熟练完成智能搬运、分拣、质检等任务。该公司负责人透露,将很快推动人形机器人进工厂。

在此次展会上还可以看到,机器人在**领域已经开始大展拳脚。在长木谷公司的展台上,机械臂正在演示如何辅助医生做截骨手术,该公司的市场产品经理赵鑫介绍说,“相较于医生,机器人截骨会更加精准,误差在亚毫米内。”目前,该套设备作为三类创新**器械已经获批上市,一些大型医院已经进行了临床实验。

“我想把它们带回尼泊尔”

本次大会上出现了众多国际面孔,有来自全球各地的知名机器人学者,还有与**企业“同台竞技”的外国厂家同行。《环球时报》记者在外宾团遇到了尼泊尔机器人协会主席彼喀什·古隆,他对记者说,这些机器人在尼泊尔肯定能派上大用场,尤其是在山地环境下,“我想把它们带回尼泊尔”。

在现场,《环球时报》记者还采访到了多位来自欧洲的专家,他们认为,**在机器人等人工智能技术领域已经成为“全球领导者”之一。“我在香港待了很长时间,在深圳也有很多同事,我们都看到了那里(指深圳)建设生产基地的速度有多快。我希望我的家乡瑞士也能有这样的能力。”瑞士苏黎世联邦理工大学教授布拉德·尼尔森对《环球时报》记者说,**的供应链和制造能力给他留下了深刻印象。“**是世界上最大的制造业中心,且制造业自动化程度很高,是机器人‘大户’,这会给世界带来广泛影响,包括告诉其他**如何使用机器人,该使用哪种机器人。”国际机器人联合会主席玛丽娜·比尔在大会现场接受《环球时报》记者采访时说,**也是最早制定人工智能战略的**之一,这一技术使得**的机器人“更上一层楼”。

多家韩国机器人企业“组团”来参加此次大会。一家名为BRILS的韩国机器人系统公司的机器人事业部经理李长哲告诉《环球时报》记者,今年初他们与**一家头部机器人公司签合作协议,把**机器人零部件进口到韩国。而他们此行是来推广自己的产品。“我觉得**机器人技术力量已经超过了韩国,不过每个**的市场环境和需求不同,我觉得中韩两国在机器人方面有交流合作的空间。”另一家韩国激光雷达公司Cygbot的CEO李铉珉向《环球时报》记者介绍说,他们的少部分产品已经进入了**市场,“中企的激光雷达技术非常发达,想出口到**不是很容易。”

美国也在加速上马

美国《财富》杂志网站19日称,埃隆·马斯克的特斯拉公司已开始招聘人员从事其人形机器人Optimus的动作捕捉项目。该公司已多次升级机器人使其更加适合人类使用。但特斯拉的自动化努力尚未取得成果。目前,对自动化机器人的竞争正在升温。在OpenAI、微软和英伟达等公司的支持下,另一家美国人工智能机器人公司Figure AI已经与宝马达成一项商业协议,机器人开始“上岗”参与后者的**制造流水线。

在全球市场,除美国外,**也正成为人形机器人发展的重要市场之一。国内机构发布《人形机器人产业研究报告》预测,今年**人形机器人市场规模将达27.6亿元;到2029年达750亿元,将占世界总量的32.7%,位居全球首位。18日,**初创公司智元机器人也推出人形机器人,挑战Optimu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