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表面的斡旋之旅恐怕还另有他图。

素有“抱薪灭火队长”之称的美国国务卿布林肯第九次中东之行或将再次无功而返。新一轮加沙停火谈判在以色列与哈马斯的相互“甩锅”之下仍希望渺茫,即将举行的开罗会谈恐怕又是走过场。明知去或不去都是徒劳,布林肯为何还要去中东跑一趟?加沙难停火的症结在何处?

加沙停火新一轮谈判并未因布林肯的到来而变得乐观,相反,当事方的相互指责令其处境更显尴尬。谈判是15日重启的,在18日布林肯到访以色列时,哈马斯与以色列总理内塔尼亚胡打起了嘴仗,丝毫不顾忌他的存在。

很显然,扮演调停人角色的布林肯是带着任务和目标而来的。但现实与理想相去甚远。在哈马斯“缺席”并由斡旋方卡塔尔、埃及、美国与以色列举行的四方会谈注定无果而终。谈不拢的原因在于,新提议开出的条件与手中的筹码并不匹配,“甩锅”就成了必然。哈马斯说,美国方案回应了以色列开出的条件,这话的意思是,美国仍在偏袒以色列。当斡旋方的中立性遭受质疑时,谈判的意义自然大打折扣。“拒绝永久停火和从加沙撤军,坚持继续占领加沙地带的内察里姆走廊、拉法口岸和费城走廊,”哈马斯认为以色列这些为交换人质而设定的条件阻碍了协议的达成。而内塔尼亚胡则认为应当对哈马斯施压。他说,到目前为止,哈马斯仍然固执己见,甚至没有派代表参加多哈谈判。压力应指向哈马斯和辛瓦尔,而非以色列**。

在哈马斯看来,本质上内塔尼亚胡并不希望停火,谈判不过是迎合各方的“战术拖延”罢了。“总理将继续努力推动”,虽然内塔尼亚胡一直试图展现自己的积极一面,但他比谁都清楚达成协议的“可能性不大”。他的悲观与美国的“谨慎乐观”形成了鲜明的对比。美国总统拜登仍坚信停火“依然可能”,称美国“不会放弃”。加沙停火已经到了布林肯眼中的“关键时刻”吗?抑或如哈马斯所言不过是美国的一种“错觉”?复旦大学中东研究中心副主任张楚楚说,在当前的谈判桌上,哈马斯要求放人质换取以军完全撤出加沙,但以色列认为只要自己一撤出,哈马斯又会卷土重来,重新主导加沙地带。以色列为了实现“加沙非军事化”的目标,希望未来重点维持对加沙的控制,切断哈马斯和加沙民众的联系,同时继续管控加沙与埃及的边境地带,阻止哈马斯获得外部援助。这一根本矛盾现在看来仍不可调和,双方开出的价码离心理价位还很远。

谈判再度陷入僵局让布林肯的斡旋更显徒劳。此前布林肯每次去调解不仅未能起到劝和促谈的作用,反而常常造成“火上浇油”的效果。这次大概率也会“习惯性调解失败”。为何拜登明知布林肯此访很可能“白跑”,还非要让他跑这一趟?张楚楚说,首次,在以色列与黎巴嫩真主党、也门胡塞武装紧张关系加剧的背景下,美以双方有沟通战术的需求。其次,美国**前脚刚刚批准新一轮价值200亿美元对以色列的军售计划,布林肯后脚就去了以色列,就是要做出“无论以色列做什么,大哥力挺到底”的姿态,既做给美国盟友看,维持美国结盟体系的稳固;也做给以色列的对手——伊朗及各反以色列民间武装看,威慑它们不要升级冲突和激化矛盾。第三,美国和以色列也在为冲突降级与收场做准备,最近以色列军方高层声称加沙“作战基本结束”,以军大规模行动现在很难进一步取得想要的效果。以色列不可能消灭所有的哈马斯武装人员,所以下一步各方关心的焦点是战后加沙的政治安排问题。

张楚楚认为,布林肯频频前往中东特别是以色列,一个重要目的是为了显示美国再中东事务上的主导权,希望打着劝和促谈的旗号时刻提醒以色列,战后加沙的政治安排,还的是美国说的算。更重要的是,表面的斡旋之旅恐怕还另有他图。事实上,美国一直希望重塑中东地缘政治格局,推动沙特与美国签署历史性防务合约,同时希望推动沙特与以色列和解,进而边缘化巴勒斯坦问题。结合上周日布林肯和沙特外交大臣费萨尔的通话来看,这才是现在美国中东政策的重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