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月18日晚,悠扬而深沉的大提琴旋律回荡在思南文学之家。当晚,法国音乐家克莱尔•奥佩尔做客上海书展·上海国际文学周思南文学之家分会场,在她的《舒伯特绷带》新书发布分享会上与读者畅聊她的“舒伯特绷带”研究的精彩经历并当场演奏,还与上海的医学、医护、音乐界的专家、专业人士等嘉宾围绕“当音乐与疗愈相遇”主题进行交流、探讨。现场气氛温情、感人。

一本好书,足够涤荡炎夏的酷热和内心的烦躁。在上海文艺出版社外国文学出版中心编辑、《舒伯特绷带》责编赵一凡的主持下,克莱尔•奥佩尔,这位用音乐对话心灵、让快乐流动的大提琴家,讲述自己进行多年的“舒伯特绷带”研究项目以及书写的心路历程。


长篇纪实文学作品《舒伯特绷带》作者克莱尔·奥佩尔是大提琴家,出生在法国的一个医生家庭,1993年毕业于莫斯科柴可夫斯基音乐学院。此外,她还获得了巴黎索邦大学的哲学学位,并在法国图尔大学医学院接受过艺术疗法教育。

2012年的一天,克莱尔在一家失智老人**院等电梯的时候遇到了紧张的一幕,两名护士要给一名伤口化脓的病人换绷带,因为恐惧和疼痛,病人大叫起来,并开始攻击接近她的护士。克莱尔拿出她的琴不假思索地奏起舒伯特的音乐,奇迹出现了,老人停止了喊叫,挥舞的手臂软了下来,护士得以顺利地给她换药,她们戏称克莱尔的琴声是“舒伯特绷带”。受这一故事的启发,2013年,刚刚获得艺术治疗文凭的克莱尔与一家公立医院的姑息治疗科合作,开始进行“舒伯特绷带”研究项目,对现场音乐的镇痛作用进行研究,得到了医学界的关注。

“10分钟的舒伯特相当于5毫克强效镇痛剂。”这是克莱尔在进行多年的“舒伯特绷带”研究项目中得出的结论。

《舒伯特绷带》文笔恬淡、真挚,不猎奇,不煽情,但能动人心弦。克莱尔用平静、真挚的语言写下她与自闭症**、失智老人、临终病人等特殊人群相遇的一个个瞬间,那是一个个病痛消退、生命恢复尊严的时刻,她观察到的是生命与音乐的奇妙联结和共鸣,音乐在很多时候,成为了抵抗脆弱、虚无和恐惧的最佳良药。

该书实录大提琴家感人至深的妙手仁心,用音乐与自闭症**、失能老人、临终患者共奏生命交响。几十个令人动容的照护场景,选自多年音乐陪伴的经验;一场持续多年、为国际医学界关注的现场音乐镇痛研究。从克莱尔所做的450位病人对于音乐现场医护的感言归纳来看,主要集中在震颤、心、生命、快乐四个关键词。

分享会现场,克莱尔演奏了在护理中演奏的部分古典音乐曲目和**歌曲《月亮代表我的心》,赢得阵阵掌声。


在当晚的《舒伯特绷带》新书分享会上,中山医院终身荣誉教授杨秉辉、徐汇区康健街道社区**服务中心主任竺琼、上海交响乐团副团长王颖作为嘉宾,与克莱尔•奥佩尔围绕“当音乐与疗愈相遇”的主题进行对话交流。


杨秉辉教授作为一名1962年的内科医生,具有艺术特质,擅长钢笔画。在杨教授看来,医学是科学讲真实,医学治病救人也是一种善举,但医学缺一个美。他当年曾在供职的医院,尤其是在放射科治疗室尝试过播放背景音乐,让病人有一种松弛感,但病人和医生都不太满意。

在竺琼看来,医学与艺术能激发人的健康意识,展示对生命的理解。她介绍说,康健社区**服务中心专为失能、失智老人,尤其是已有12年历史的安宁疗护,正是一种与行为艺术融合的注重人文的非药物治疗,这与音乐疗愈是相通的。

王颖表示,99岁指挥家曹鹏创立的上海城市交响乐团,坚持15年带领自闭症孩子登台举办音乐会,不但用音乐打开自闭症孩子的心扉,而且向普通人普及音乐,滋养人们的心灵,这说明音乐就是一股力量,音乐是能够改变一切的。当今,老中青、少儿对音乐都是有需求的。对于音乐疗愈的关键是要培育土壤,如何选择应用场景和曲目。

对于如何选择音乐疗愈的曲目,在克莱尔看来,可以由病人自己表达,可以由病人的家属选择,也可以由医生团队介绍病人的情况后选择一种相对最适合的曲目。“但现场音乐的效果优于录音。”

在现场提问互动环节,有音乐爱好者表示,生命中不能没有音乐,但是所谓的“乐曲即心弦”其背后的逻辑是什么呢?


面对读者抛出来的提问,克莱尔认为,“音乐具有很强的震撼作用,有一位聋哑病人,用手扶着我的大提琴听完了曲目说,我听到了人生的第一场音乐会。”

王颖认为,每个人由于品味和喜好各异,对于同一首乐曲的理解也会不同。所以,音乐需要完整地听完。

在竺琼看来,音乐能激发一种美好,每个人的心中都有一个哈姆雷特。

杨秉辉教授说,医学的目标是促进人的健康,艺术是让人更美好。

特约记者 / 王玉龙

编辑 / 孙冲

图片 / 上海文艺出版社

1. 暑期客运量破百万!黄浦海事全方位保障浦江游览安全

2. 首次进上海书展,阅读大会“图书漂流”让书香共享!

特别声明:本文经上观新闻客户端的“上观号”入驻单位授权发布,仅代表该入驻单位观点,“上观新闻”仅为信息发布平台,如您认为发布内容侵犯您的相关权益,请联系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