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老店新颜。


近期,拥有百年历史的书店品牌百新书局全面焕新,在福州路620号正式启幕。


扎根于上海的“文化第一街”福州路,百新书局曾在这里见证了**图书出版业的繁荣历史。

1912年,书商徐鹤龄在此开设“百新书局”的旧书摊。之后,书摊由其子徐少鹤、徐稚鹤两兄弟接管经营而成为“百新书店”。售卖书籍与旧书租借之余,书店拓展了**与图书发行业务,如张恨水的《啼笑因缘》、秦瘦鸥的《秋海棠》、还珠楼主的《蜀山剑侠新传》。

1946年,百新书店成为张爱玲短篇小说集《传奇》增订本的总经销商,迎来书店历史的高光时刻。1939年,百新书局在香港皇后大道、香港德辅大道开设了两家香港分店。


如今百新书局以全新的风貌回归,作为文化的多元载体,成为福州路上的文化新地标。正值上海书展,崭新启幕的书店也成为读者们趋之若鹜的购书逛店好去处。


百新书局简约的金色外立面镶嵌在这片带有老上海烟火气的街区氛围中。


约1200平方米的百新书局,由“百物一新”“饱读Bookstro”“饱读书房”“汇丰纸行”“啼笑音缘”与“百新播客”六大空间组成,它们在“百新书局”的品牌下,强调精选形成的整体调性。


在百新书局内通往中庭空间的走廊上有一面放满旧书的展墙。


张恨水的《似水流年》与《水浒人物论赞》,以及还珠楼主的《蜀山剑侠新传》最为引人瞩目。

“相比去选择放什么书,在这里选择’不放什么’是更重要的。选书的过程即是态度的表达,不论选书的人是否出面,有心的读者都能透过展示的书目,去感受这是一个什么样的人。”百新书局主理人陈心桥说道。


以“饱读”的谐音为名,百新书局在书店的前厅引入了餐饮业态。工作日的下午,这里是整个店里人气最旺的存在。


与餐饮区域“饱读 ”呼应的是书店二层的“饱读书房”。



这里陈列了大量与餐饮文化有关的精品书籍。这个多功能空间还适用于各类文化活动——电影放映、音乐会、书展、读书会等。

书籍区域与展厅区域分布在中庭的两侧,彼此之间视线通透。


中庭“广场”的视觉焦点是艺术家张鼎为书店空间创作的装置作品《至柱》。





崭新亮相的百新书局不仅是一个阅读空间,也是一个呈现艺术品的空间。



空间的关系层层叠叠,有的在视觉上贯通却需要绕个弯才能走到,有的在空间上连通在视觉上却有着一些巧妙的遮挡,顾客在其中徜徉时仿佛在和设计者做一个捉迷藏的游戏。


当下,焕新后的汇丰纸行与百新书局相邻并连通。

汇丰纸行创立于1934年,原名“汇丰新记纸号”,最初设在山东中路上,因靠近外滩,送货迅速,彼时受到许多顾客喜爱。1956年,汇丰纸行迁移至福州路,经营特色有裱、拖、切,并经营部分工业用纸。


在材料的选择上,设计师保持了一定的克制,强调材料本身的肌理与质感,运用了例如木材、宣纸、金属、大漆、石材等带有自然质感的材料,同时保留了部分裸露的梁柱,并通过灯光与材质的搭配,营造出一种自然和谐的氛围。


纸行的气氛通透明亮。


一个别致的大型立架展示的是来自日本的古董纸地毯。纸行是书店的延伸,也是展现纸文化的窗口。



纸行2楼可以看到各种精美珍稀的纸张。数百元一平方米价格不菲,展现的是纸张独特的艺术价值。

百年字号,时髦焕新,近年来的福州路一再上演这样的故事。当每一个文化商业个体实现自我升级的时候,这条飘散着百年墨香的马路也就因此呈现出了全新的样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