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源:农民日报
8月9日清晨6点多,山东省日照市九源水产养殖有限公司的海马养殖车间里已经热闹起来,七八个工人正有条不紊地对养殖了4个多月的线纹海马进行捕捞、称重、打包、充氧。一个小时之后,这些小海马将搭乘飞机前往福建安家落户。公司负责人张晓告诉记者,这批“小种马”体长7~8厘米,再养两个月就能产仔。谈到海马市场前景,他坦言还看不太清,有好几道沟坎要过。
海马是我国的特色中药品种,有“海中人参”之誉。随着全球资源急剧下降,现在海马属所有种已被列入《濒危野生动植物种国际贸易公约》(CITES)附录Ⅱ,野生资源已被禁止利用,影响了很多重要中成药的生产。因此,养殖海马成了破题的关键。
近年来,我国科研工作者突破了亲海马培育、幼苗养殖、饵料投喂、病害防控等技术瓶颈,建立了多种高效生态养殖模式。截至今年5月,全国海马养殖企业超过300家,预计今年全国养殖产量将突破100吨。
优化繁殖环境:让海马爸爸多“怀孕”
养殖海马第一关,就是如何实现海马的人工繁育。
在自然海域中,海马分布十分稀少,对伴侣的选择又很苛刻,光是求偶就需要几天的时间。一旦求偶成功,繁殖期便不会分开。每年的5~8月是海马的繁殖盛期,雌海马会将自己的卵子排入雄海马的育儿囊,让其“受孕”,抚育产仔的任务由雄海马全权负责。
“常规鱼类是把精子和卵子排在水里面,受精卵数以万计。但雄海马每次‘受孕’仅有几十到几百尾。”怎么让雄性海马多“怀孕”呢?早在2007年,**水产科学研究院东海水产研究所研究员张东就开始着手研究海马的人工繁殖。
大家都知道,生物体内都有一座神奇的“生物钟”感知世界。研究人员试图通过控制养殖基地光照变化及海水温度、盐度、酸碱度等因素,长期模拟并维持繁殖季条件,调节海马的“生物钟”,延长其繁殖周期。但研究人员发现,虽然繁殖期能够延长,但许多雌海马的卵子无法排进雄海马的育儿囊,产仔率并未显著提升。
研究人员的视角又开始转向海马的行为学观察。他们发现,自然状态下,雄海马会追求比自己体型略小的雌海马,如果相互心仪,两只海马会追逐缠绕,翩翩起舞。待动作协调之后,雌海马的泄殖孔会对准雄海马育儿囊口,卵才能顺利进入其中。这个过程一旦被打扰,交配成功率就会大大降低。
症结找到了,难题迎刃而解。记者在山东省青岛清源海洋生物科技有限公司海马育繁推基地看到,跟过去混放在一个大养殖池里的情况不同,现在每对海马都有单独的繁殖桶。该公司自2008年开始研究海马繁育及养殖工艺技术,已经有了一套成熟的人工繁育流程,每年还会挑选生长速度快、繁殖能力强、个体规格大的海马留种,并定期引入外来的海马亲本在场内进行交配繁殖,防止种质退化。
去年6月,该公司“膨腹海马苗种规模化繁育技术”通过了专家现场验收,共保有亲体2.43万尾,规模化培育苗种数量达125万尾。
探索养殖模式:让海马宝宝健康成长
谈起自己养殖海马的经历,37岁的张晓滔滔不绝。野生海马禁止捕捞,但中药材和观赏鱼市场对海马的需求十分旺盛,这让他看到了商机。他一路摸着石头过河,历经坎坷,如今总算入了门。
2021年,张晓花费40万元购买了2000尾亲本膨腹海马进行繁育、养殖,当年四五月份就成功产出3万~4万尾小海马。原以为致富路就此打开,但没想到接下来的转折让人措手不及。
“一开始什么也不懂,不会分辨开口饵料的好坏,也观察不出来生病海马的异样,每天都死很多。”张晓苦笑着说,出了两批海马苗,2000尾亲本就只剩下了18尾,第一批产出的海马苗也只剩下5000尾——但就是这批“坚强”的小海马给了他翻盘的机会。
2023年,张晓与张东结识,在张东团队的系统指导之下,他从水质调控、环境控制、饵料种类及养殖模式等多方面进行了提档升级。
一系列改良后,公司步入正轨,又引进了线纹海马进行养殖,海马成活率能达到70%左右,目前已经成为北方最大的线纹海马养殖基地。同时,该公司还承包了3处外塘,共计1900亩水面,里面产出的桡足类生物可以直接作为优质开口饵料,日捕捞量可达上千斤。
这就是养殖海马的第二关,提高海马成活率。
走进青岛清源公司的养殖车间,一股凉意扑面而来,池内水温恒定在18℃左右,这是膨腹海马最适宜的生长温度。引入车间的海水经过过滤杀菌,控温至适宜温度后才进入养殖池,排出的尾水经过逐层过滤和生化池净化后,大部分水会循环进入池内重新利用,剩下一部分尾水经过处理后排出,水质和温度都能得到保障。技术加持下,该公司率先实现了国内膨腹海马循环水规模化养殖,预计年产成品海马1000万尾。
除此之外,东海水产研究所还创建了开放式微流水养殖、池塘与其他经济种套养等多个模式,相关成果已在海南、广东、福建、山东等地进行转化和应用。
破除市场障碍:释放海马养殖产业能量
海马具有很强的药用价值,根据**药监局网站统计信息,我国现有含海马的中成药批文100余个,涉及70余家**企业。同时,我国民间有食用海马的传统,广东等地喜欢用海马煲汤。
近年来,海马市场需求保持着稳定增长趋势。目前海马年消费量约为600吨,张东预计,未来随着产业链的完善和供给能力的提升,海马年消费量有望超过2000吨,产业链产值将超过300亿元。
作为名贵中药材,海马在河北安国等地的中药材市场上,每克卖价在13元左右,平均收购价每公斤8000元左右。
由于经济效益可观,业界不乏有养殖海马冲动的企业,而产业面临的种种阻碍,又让不少人望而却步。
养殖海马本为填补药用空缺,但国内能规模化养殖的膨腹海马和线纹海马两个品种并未被《**药典》收录。
张东介绍,通过检测,膨腹海马和线纹海马体内的活性物质含量与药典收录的海马品种差别并不大。目前迫切需要对药典海马条目进行修订和扩充,以实现药用海马资源的持续规范供应,推动海马养殖产业的发展。
实际上,除了在药用市场受阻,养殖海马保健产品开发也一直受限。据了解,在日、韩等地,养殖海马已被广泛开发为药品、保健产品、美容产品等。但在国内,养殖海马尚未成为新食品原料,只能作为农副产品销售,不能加工成为保健食品。
既不能合法入药,也不能用于食品加工,国内养殖海马销路举步维艰。与此同时,走私海马又禁而不止,进一步挤占了养殖海马的市场空间。
“一方面应进一步对养殖海马有效活性成分进行研究,一方面还要加大打击野生海马走私交易的力度。”张东说,释放海马养殖产业能量需要多方共同努力。目前行业内也在尝试推动海马成为新食品原料,以扩展海马产品开放空间;有关方面正筹划举办海马文化节,让大众“识海马”、教大众“吃海马”。(农民日报·**农网记者 王春植 雷少斐 **渔业报记者 胡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