命运所有的馈赠,早已在暗中标好了价格。

相比同期,2024年暑期档票房近乎腰斩,被寄予“救市”希望的《解密》上映首日即预冷,豆瓣评分仅6.7,预测票房从7.6亿下调至5.2亿,按坊间传闻的4亿成本来看,赔本已成定局



一时间,业界哑然;陈思诚,不灵了

《解密》捆绑的标签是“陈思诚十年力作”,十年间,陈思诚在商业上的成功可谓一路长虹:深度操盘的《唐人街探案》系列、《误杀》系列等影片,票房积累破百亿。2023年暑期档,他监制的《消失的她》在逆势情况下豪取33亿票房,成为年度最大黑马。数据显示,陈思诚作为影人的票房成绩已经紧跟徐克和张艺谋两位导演,位居第三。



商业上的巨大成功,必然伴随着等量的舆论质疑。

精明、商人、融梗、模仿、产品经理等标签也从未缺席...

产品经理炼成记

1999年以专业成绩第一的身份考入中戏后,陈思诚不愿受书本知识的束缚,一有机会就会奔赴剧组,在大量碎片化的实操中,陈思诚逐渐建立起自己对电影拍摄的思考,加之自带的倔强性格,陈思诚常常在片场不服从导演安排。



久而久之,“不服管”的恶名传到老师王丽娜口中,王丽娜的一句话,打开了陈思诚未来的大门——“你要真本领大,将来自己当导演,自己说了算,现在只要是演员就必须听导演的”

千禧年后,陈思诚在《民工》《暗战》《春风沉醉的夜晚》等剧集、电影中分饰不同角色。

真正让观众记住陈思诚这个名字的,还要说到2006年的军旅大剧《士兵突击》。如果说该剧歌颂的是许三多式的坚韧不拔,那陈思诚饰演的“成才”这个角色就是反面教材,“左兜装塔尖,右兜装中华”的油滑人设,是陈思诚被贴上精明算计最初时刻。



后续接拍了几部剧集,也许是看到了自己表演路的尽头,陈思诚毫不犹豫地转型了导演。2011年,剧集《北京爱情故事》的火爆,让陈思诚编剧、导演、表演的水平得到业界认可,一时间大大小小片约不断。

此后的三年,电影市场进入了一段被剧集反哺的阶段。情怀加持下,一批热播剧在改编成电影后都能取得不错的票房。有了契机,陈思诚将《北爱》搬上大银幕,同时启用尚在念书的刘昊然。在好莱坞大片统治、10亿票房还是屈指可数的2014年,《北爱》的4亿票房,让各路资方看到了陈思诚巨大的商业潜能

就此,陈思诚成功转型电影导演。



但他的野心,远不止于此。

接下来,陈思诚没有“守成”,而是继续“突破”。

同年,陈思诚作为电影局扶植的青年导演之一,前往好莱坞学习。在对派拉蒙影业的研学中,陈思诚见识到了如何对电影进行包装、宣发技巧,以及让那时**电影人都羡慕的工业化。

也是这段经历,让陈思诚确定了创作方向:将艺术和商业深度结合

次年,《唐人街探案》正式面世。



影片中,陈思诚将喜剧和悬疑进行杂糅,填补了**喜剧悬疑的空白。秦风唐仁二人组,分别负责推理和搞笑,让观众大笑之余也能收获探案的爽感。从片名“唐人街”的设定便能一窥陈思诚的野心,他的着眼点并非单一影片,而是打造“唐探宇宙”,毕竟世界各地的唐人街,能为创作源源不断地赋能

喜剧加悬疑模式被市场认可后,系列第二部、第三部迅速让陈思诚跻身百亿影人行列。随即,“唐探宇宙”突破单一次元,陈思诚以监制身份成功打造了两季《唐人街探案》网剧。



强话题性+多元类型+风格杂糅的模式,被成功复刻到了《误杀》系列,影片中不少“黑警”段落因故事空间的转变而顺理成章,经过两部《误杀》的声量积攒,《消失的她》将东南亚悬疑片的商业回报推向极致。



也是在产能逐渐扩大过程中,陈思诚也多次以监制的身份,扶植了柯汶利、戴墨、崔睿等一批青年导演。当被记者问到启用新导演的条件时,陈思诚坦诚地告知,商业自觉性是第一位的

“解密”失败:自信过了头

面对《解密》票房不及预期,一位院线经理说:之前陈思诚挨骂都不影响票房,但这次不灵了。

即便从《解密》的负面口碑中,也能看出观众对影片视听体验的认可

金色的芦苇荡、闪耀的摩天轮、巨大的海象、深邃的海底漩涡、硕大的计算机以及抽象的蛋人等奇观景象,效果震撼,观影过程中时刻能感受到经费在燃烧。





影片最大的争议,来自叙事空洞、人物浅薄,内容和形式没有统一。

一位网友指出,陈思诚总是想法很多,也总是实力不行。

不可否认,《解密》的原著改编难度很大。

原著中,作者在塑造容金珍天才一生跌宕坎坷的同时,对诸如破解“紫密”“黑密”“日记本内容”等关键情节做了大量留白,颇具实验风格,读者不无“隔靴搔痒”的抱怨。翻拍成电影后,这些关键情节被草草带过,反而大量加入了原著中比例并不很重要的梦境。



这样的处理方式,无疑让叙事的连贯性打上了二次折扣,观众没有收获一个完整的故事,再精致的特效也就成了故弄玄虚。网络上,一条“奥本海默在认真搞学术,容金珍在梦里玩密室逃脱”的评论显得贴切而扎眼。

从类型上看,《解密》的定位不算清晰,时长上像人物传记片、叙事上是情报谍战片、人物上又是解密推理片的设定,多种风格混搭、做了太多加法,导致观众流失,破圈也就难上加难了。

《解密》宣传期间,陈思诚不否认自己在电影上的天赋。

“现在再不承认有天赋,那真的是有点找抽了”

玩笑之中,是溢出屏幕的自信得意。



的确,把握节奏、知晓分寸、懂得进退是陈思诚的天赋,他总能把多元的东西不露痕迹地平衡。

但凡事过犹不及,失控的元素堆砌,必将使表达深度大打折扣。

陈思诚这次自信过了头。

《解密》的失败,曾经在两年前预演过。

2022年暑期档,陈思诚携“外太空三部曲”雄心壮志进军科幻版图,当头炮《外太空的莫扎特》便打了哑火,2.5亿的投资,最终票房勉强过2亿,口碑也只有可怜的4.7分。究其原因,与《解密》失利极为相似,为了吸引更多观众,影片加入了家庭、音乐、科幻等各种元素,但每个议题都探讨不够深刻,最终项目失败。



正如《解密》的彩蛋中,陈思诚本人以记者身份亮相,与天才数学家相对,这样的设计被观众吐槽迷之自信、毫无意义,影片本身也因为做了太多加法显得钝重而涣散。

正如受访的院线经理说:“陈思诚还是悬疑类型更有保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