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源:科技日报

枸杞没人采,就会烂在地里。近日,在宁夏回族自治区重点研发计划项目的支持下,宁夏农林科学院改变了枸杞单果采摘方法,创出枝剪枝收新模式。

近年来,宁夏枸杞产业劳动力紧缺和生产成本升高两大共性问题逐渐凸显。在枸杞生产管理中,采摘和修剪是最费工、季节性最强的工作之一,用工成本占生产成本的60%以上。采摘高峰时段采摘工难聘、人工成本攀升,已成为枸杞产业发展的瓶颈。

“针对枸杞采摘用工周期长、成本高、组织难度大以及机械震动采摘技术尚未取得突破性进展等问题。我们通过多年研究积累,以枝条采收为突破口,创出枝剪枝收新模式。”宁夏农林科学院枸杞科学研究所副研究员周旋介绍。

项目组以现有杂交群体的28份新品系为试材,对枝长、花果数、单果重等14项农艺性状进行评价,在综合产区气候特点和效益成本的基础上,最终确定“宁杞7号”等4个枸杞新品种(系)为枝剪枝收适宜品种。

科研人员采用热风烘干技术,对枝剪枝收果进行烘干,把制干后的枝收果进行机械分离。随着项目组自制的分离设备启动,一筐筐枸杞枝果条进入进料口,通过3层抖动筛选,枝、叶、果实被分离开来。

研究表明,枝剪枝收果分离设备性能良好,分离率超过85%,基本满足枝收果制干后快速处理的需求,较宜推广。新模式不仅能做到枸杞鲜果应收尽收,还能起到对树体适时修剪的作用,保障了秋季及次年结果枝数量。

据测算,枝剪枝收的干果商品性、营养成分与正常采摘基本一致,提高了人工采摘效率,降低了采收成本。通过枝剪枝收的试验示范,科研人员还提出了“两摘一剪”的采收模式,实现效益最大化。

“接下来,我们将继续加大攻关力度,让技术应用于市场,把枸杞这一优势特色产业做大做强。”宁夏农林科学院枸杞科学研究所副所长闫亚美表示。

科技日报记者 王迎霞 通讯员 王梓懿 何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