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源:**妇女报
三分现实与七分魔幻的故事,是以这一群形形色色的普通人遭遇重创时的乐观心态,激励每一个跌落低谷时的人们,在应对雨浸风蚀的落寞与凄楚时,依然拥有向阳而生的能力。但也仅仅是以“努力生活”这一碗心灵鸡汤,给那些逆流而上的人们,一丝慰藉。
■ 钟玲
夜,归家的路。
看完由徐峥执导并主演的电影《逆袭人生》,心中五味杂陈,是为影片里那些普通人的人生绝境,因为自知,生活中有更多如斯事例每一天都在上演。不巧,一场突如其来的大雨将我困在了24小时营业的茶百道。在等待雨停的漫长过程里,伴随着暴雨拥抱大地的“旋律”,我身后,是奶茶店里工作的女孩在一杯接一杯地做着奶茶;而滂沱大雨中,是一个个外卖骑手不停地穿梭在深夜12点还依然繁华的街道……
于是,那一刻,忽而想起影片中主人公高志垒的那句获奖感言:“我们每个人都很努力,为了生活在奋斗,为了家人在拼搏,为了明天在奔跑……”
彼时画面,就像是影片中故事的延续,成为主人公那一句自白最真切的诠释。瞬间的感动来自红尘中每一个认真生活、努力生活的人们,也来自《逆行人生》里那些辛辛苦苦挣扎着生存的普通人。
《逆行人生》的主人公是45岁的程序员高志垒,遭遇被大厂裁员的窘境,生活也偏离了原来的轨迹——P2P平台“暴雷”导致积蓄全无、父亲重病需要高额手术费、上千份简历投递出去只换来“已读不回”,而他还要背负每个月的房贷……变故如疾风骤雨,迫使他重新面对自我,生活重压下他选择成为一名外卖骑手,重新出发。
中年危机+外卖骑手的百味人生,以励志鸡汤文的惯用套路,就算没有看过影片,想必也可以预见,他的逆袭,是在人生低谷时,接纳了自己的现状,并与生活和解。励志?当然是励志的。在人生下半场选择另一种生活,告别曾经的自己,重新站起来笑对至暗时刻,这个艰辛的过程,对于每一个逆风奔跑的人都有一种温暖的力量。而基于现实底色,影片所塑造的众生相里,我们仿佛都能在生活中找到原型——
一朝陷入泥泞的高志垒,以“高龄”再战职场,求职时却屡屡碰壁。成为新人外卖骑手,也要面对各种令人崩溃的情境——路不熟悉接单少、送餐超时扣钱、被顾客点差评扣钱、垫付款代购被顾客退单、顾客无理取闹也只能忍气吞声……状况层出不穷,都是我们所熟悉的外卖骑手的困境。就像影片所呈现的那样,生活中我们见到的外卖骑手,总是行色匆匆、争分夺秒,总是在外卖送达人们手里时就转身飞奔,也总是无论何种天气都风雨无阻地在路上……
某种程度上,《逆行人生》以局外人的身份,打开了人们与外卖骑手这个群体自然生成的屏障,以此视角,当我们代入外卖骑手的身份时,或许就能理解那些我们耳闻目睹的这一群体的辛酸,以及那些不为人知的苦痛。
与此同时,影片在浅尝辄止地呈现行业状态,以及其存在的安全隐患、规则缺陷的同时,也从中年人就业环境的严峻、职场的年龄歧视、P2P暴雷带给中产家庭的横祸、上有老下有小的无奈等方方面面,映射现实中人们生存境遇的三分真实——
影片中高志垒被大厂“抛弃”后的寸步难行令人心生悲戚,他以旁观者的姿态所看到的“朋友圈”的一切,更是现实里很多平凡人的揪心日常——住在废墟里,女儿患白血病后遇到车祸受伤都舍不得在医院包扎的“老抠”;因为自己的转单而让同事因车祸失去一条腿又背上巨债,主动替其还债的“大黑”;白天到处奔波,夜晚时要带上女儿跑单送外卖的年轻**“晓敏”……
这些群像,与高志垒一起构成了以外卖骑手的工作半径为主要凝视空间的生存图鉴,陈诉了外卖骑手的困顿。而将视野投向更广阔的人群,就会发现那些苦难,真实存在于不同人的身上,不分职业,亦不分地域。一个父亲、丈夫、儿子或是母亲、妻子、女儿,不同的角色都有自己的喜怒哀乐,于尘世,每个人都活得小心翼翼,都有各自的难处,也都有各自需要面对的惨淡人生。
这的确不只是一个外卖骑手的故事,影片不过是将揭开现实中普罗大众生存困境的切口,放在这样一个人们与之联系越发密切的群体身上,从而在浮光掠影中呈现万千普通人的生活百态。
而三分现实之外,是影片的魔幻本质。
与以“富人装穷”批判父母奇葩教育的《抓娃娃》相似,那个伪命题的喜剧故事,除了受父母掌控的那种无力感令人窒息,影片的精神内核并不能让更多人与之悲欢相通,毕竟主人公是一个“以苦为乐”的土豪,而更广泛的观众群体是真正的普通人,并不具备随意翻转人生的肆意与任性。而讲述中产阶级跌落阶层的《逆行人生》,男主人公高志垒的遭遇也不能让人生出更多共情,因为相对现实中更多光着脚奔跑的群体,他貌似还有“退路”,金钱带来的烦恼最终体现在他与家人生活质量的降级中。他与自我的和解、与生活的和解,也是在与拥有更悲惨处境的同事的对比下,在家人的支持与包容下实现的。做外卖骑手治愈了自己的糖尿病,这种桥段更像是一种对阿Q精神的嘲讽;感受人情冷暖后找回勇气与信念,重新定义人生方向,也只是一种无可奈何的自洽。
影片还将主要的矛盾冲突都放在了顾客与外卖骑手之间的“敌我矛盾”。在影片里,所有的顾客都“面目可憎”,不断用各种奇葩行径“虐待”着外卖骑手,而外卖骑手大多都热心、善良、积极、乐观、向上。这种不公平的对立,对作为主视角一方的外卖骑手群像的刻画,是一种偏颇的“修饰”,对于顾客却是一种极端的“妖魔化”。外卖骑手的困境是多个层面的,并非是由单一的顾客群体造成,影片在塑造人物群像时,不应只为凸显外卖骑手的“惨”,一味“污名化”顾客来造成反差。
而作为一个励志故事,影片也过于理想主义。一个新人骑手,在不断遭遇挫折后突然了悟,并打通“任督二脉”迅速成长,最后还以一场车祸后仍要坚持送单的悲壮抢到了“单王”;高志垒最终卖掉了大**搬了家,可他开发的小程序“路路通”又获得了外卖平台总部的关注,开放式的结局,意味着他有可能“东山再起”。于是所谓的“小人物叙事”,又变成了一种虚幻的、不接地气的励志书。生活不是爽文,或许既不会有如此多刻意为之的磨难,也没有如此多刻意为之的奇迹。而嘈杂的城市景象与人物群像复杂命运的交相辉映,也只是让看客柔肠百结,影片并未深刻剖析现实里种种负累的缘由,再渐次揭露背后隐藏着的根源所在。或许,人们更期待的,也不是人生镜像的单纯投射,是希冀在努力追逐困顿人生的出口时能得到一个温柔的解答,而并非依赖表象引起人们的关注与探讨,以及“顾左右而言他”。
然而,期待一部影片解决现实问题,本身就是一种虚妄,这个故事也不过是包裹着几分真实的童话。和徐峥几年前主演的《我不是药神》不同,同样是现实主义题材,那部影片实现了票房与口碑的双丰收,而根据清明同名原著改编的《逆行人生》,上映伊始便陷入争议之中,赞许者是因为影片拍出了普通人直面残酷人生的艰难,唱衰者是因为影片有歌颂苦难、贩卖焦虑之嫌。不同的人,总是有不同的解读。但,于我而言,这并不是一曲苦难的颂歌,三分现实与七分魔幻的故事里,既有他与家人、友人之间的脉脉温情,也有生活压力带来的恐惧彷徨,而影片不过是以这一群形形色色的普通人遭遇重创时的乐观心态,以此激励每一个跌落低谷的人们,在应对雨浸风蚀的落寞与凄楚时,依然拥有向阳而生的能力。
真正的现实主义所具备的艺术感染力,应是由表及里揭示生活的真相与本质,并以冷静客观的视角观察世界、反思社会现象,但《逆行人生》不具备直抵人心的境界,只拥有以片刻温情唤起人们原始冲动的生猛,不过是以“努力生活”这一碗心灵鸡汤,给那些行走于世间经历着生存的困顿、奋斗的艰辛的逆流而上的人们,一丝慰藉。也仅仅是一丝慰藉。
主办单位:**妇女报社 版权所有:**妇女报 2021 COPYRIGHT
备案号:京ICP备05037313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