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编者按】建设长三角生态绿色一体化发展示范区是推动长三角一体化发展的先手棋和突破口。近期,**发展改革委区域协调发展司会同长三角区域合作办公室遴选编印《携手高质量一体化 奋进**式现代化——长三角一体化发展创新实践典型案例集》,一体化示范区创新实践入选多篇案例。新华日报·交汇点新闻客户端推出《“先手棋和突破口”典型案例》系列,持续关注一体化示范区建设如何跨域、突破与共进。

本期典型案例:加强一体化协同 构建应急管理高效联动新格局

总体情况

近年来,三省一市应急管理部门不断完善“信息互通、工作互联、资源共享、成果共建”协同联动工作模式,形成了一批有效务实的合作项目成果,为全国应急管理体系和能力现代化提供了实践样本,为增强人民群众安全感提供了重要保障。

2019年,三省一市应急管理部门共同签署《长江三角洲区域一体化应急管理协同发展备忘录》。2020年,共同组建长三角应急管理专题合作组。此外,根据《长三角一体化发展规划“十四五”实施方案》《长三角公共**等重大突发事件应急体系建设方案》等,持续健全和完善应急管理专题合作工作制度,项目化、清单化推动落实长三角应急管理重点合作事项,形成长三角应急管理优势互补、资源共享、协同发展的工作态势。

主要内容

深化推进应急管理数字化协同。2021年起,上海市应急管理局利用融合通信技术牵头搭建区域应急管理音视频会商平台。2022年起,梳理并分批制定长三角区域应急管理数据共享目录,促进三省一市灾害预警、风险感知、资源调度、协同救援等信息资源共建共享。2023年,不断推动应急管理共享交互平台实现长三角区域生产事故指挥联合调度、雨雪冰冻灾害应对会商、危险化学品风险监测预警与流动流向管控等实战化场景应用。提升区域应急指挥协同和联合救援处置水平。2019年起,三省一市多次组织跨区域应急演练,涵盖重大活动安全保障、防汛防台风等多个科目。2021年4月,举办首次长三角跨区域水域应急救援实战拉动演练,有效检验了长三角跨区域应急救援机制作用,增强了三省一市协同应对水域突发重大事件能力。

提升自然灾害联合防控应对能力。持续发挥长三角区域防汛防台等自然灾害防控协同机制作用,通过提前预降河道水位等方式,实行太湖流域联合调度。联合制定落实《长三角区域地震应急救援协作联动机制》《长三角区域森林防灭火应急联动机制》,进一步提高了区域联合应对地震、森林火灾等自然灾害及次生灾害能力。

加强危险化学品安全联防联控。共签《长三角一体化危险货物道路运输联防联控协议》,三省一市**、交通、应急管理、市场监管等部门协同配合,努力解决危险货物道路运输跨省市安全监管难题。

持续强化安全生产监管联动。依托全国应急指挥网系统,建立长三角生态绿色一体化发展示范区应急指挥平台,开通上海青浦、江苏吴江、浙江嘉善三地应急专线,提高区域联合执法和应急处置能力。

加快建设区域应急救援基地。2023年,推动建设**级危险化学品应急救援上海基地和应急救援队伍,推动形成上海、宁波、舟山、南京、徐州等**级应急救援基地联动网络。

联合举办全国规模最大的应急减灾和救援博览会。2021年、2023年、2024年在**会展中心(上海)成功举办三届长三角国际应急减灾和救援博览会,打造推进安全应急产业融合发展升级的硬核平台,形成了一批有益于应急管理事业高质量发展的智慧交流成果,积极传播安全知识和应急文化,推动了企业、公众安全应急意识的提升。

区域应急物资协同保障更有韧性。联合研究编制三省一市应急物资协同保障协议,推动解决区域应急救援优先通行、灾害事故救援补偿以及跨区域应急力量调度等瓶颈问题,提高区域应急物资储备效能和协同保障效率。

区域应急管理共治共享持续加强。2023年5月,南京大学、上海交通大学、复旦大学、浙江大学和**科学技术大学共同组建长三角安全发展应急管理研究联盟,持续推动区域应急管理人才高地建设和教学科研能力提升。

特色亮点

制度规范引领,确保应急管理协同紧密高效。以长三角一体化应急协同联动体制机制建设为牵引,推动实现长三角地区应急管理专题合作的制度化、规范化,加速推进长三角一体化应急管理专题合作项目落地见效。

聚焦关键环节,提升应急管理协同联动水平。坚持立足实战实效,聚焦重点领域、关键环节和重要时间节点,通过区域协同、信息互通、政策协调和措施联动等,提升区域应急指挥协同、联合救援处置、自然灾害防控应对、安全生产监管联动等能力,着力解决跨区域应急救援力量调用、救援装备快速调配、危险化学品安全联控等一批应急管理协同联动重点难点问题。

搭建多元平台,凝聚应急管理协同发展合力。通过搭建数字共享交互人才培育、行业交流、成果展示等平台,加深了长三角应急管理协同发展的融合度和紧密度,推动了安全应急产业融合发展和转型升级,营造了全社会共同关心、支持和参与应急的浓厚氛围。

新华日报·交汇点记者 王建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