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顾天杰

深圳 永远心潮澎湃

2024年2月18日,农历春节后第一个工作日,广东省高质量发展大会在深圳召开,被媒体称为新春第一会。

会议重点强调了一个理念:

以科技创新引领现代化产业体系建设,成为“再造一个新广东”的重要路径之一。

广东既事经济大省,也是科技大省,构建了完备的产业体系,推动产业与科技互促双强。

而长期以来,深圳都是整个广东省的创新、科研排头兵。

截止2023年底,深圳规上工业总产值、工业增加值连续两年实现全国城市双第一,研发投入占GDP比重达到5.81%,全球领先。

科技创新的收获,实打实地反应在了经济增长上。

官方数据显示,深圳GDP总量在2010年突破万亿关口,从1万亿到2万亿花了六年。

2021年深圳GDP总量首次站上3万亿,从2万亿到3万亿只用了5年时间。

深圳创新生态有一个稀缺特点:密度极高。

2023年,深圳的**级高新技术企业超2.4万家,达到每平方公里12家,位列全国城市第一,**级专精特新小巨人742家,居全国城市第二。

有专家将这个现象总结为:六个90%。

它的意思是:

90%以上的创新型企业是本土企业

90%以上的研发机构设立在企业

90%以上的研发人员集中在企业

90%以上的研发资金来源于企业

90%以上的职务发明专利出自于企业

90%以上的重大科技项目发明专利来源于龙头企业

截止目前,深圳已经建成了至少五个创新地标。

例如深圳坪山区拥有全国首批、全市唯一的**生物产业基地,沿着坪山区锦绣路向东,短短3.6公里汇集了13个专业园区,200多家生物**企业在此落地,11家伟上市公司。

这是深圳最知名的Biotechnology大道,简称BT大道,2023年生物**总产值近230亿,占坪山区生物**总产值的89%。

想要在基础科学、生物**、高新技术产业有所突破,一流人才是必不可少的,同时还需大量的科学装置。

深圳为此建立了光明科学城,寄希望于以此为基础,加快突破科学前沿领域。

根据官方的数据,光明科学城累计投入建设资金超500亿,其中合成生物研究、脑解析与脑模拟、材料基因组等一批重大科研载体建设已取得重要进展。

深圳比较缺乏世界一流大学,因此基础研究相对薄弱,需要超常规布局。

南方科技大学时深圳建设的新型研究型大学的代表,同时还在筹建深圳理工大学、深圳创新创意设计学院等一批新高效。

2023年是南方科技大学办学的第十三年,深化校企战略合作,学校针对关键核心技术攻关克难,截止到12月中旬共成立联合实验室110家,其中2023年共新增25家。

这是一条教育-科技-人才一体化推进的道路,增强校企深度交流,充分发挥人才队伍在科技创新中的领军作用,力推产业拉动+创新驱动+教育联动+人才发动。

将各个系统协同起来,才能有效打通源头创新最初一公里,与成果转化最后一公里。

以企业为主体,以市场为导向,以结果谈创新。

在新型产业方面,深圳*****基本形成从正负极材料、电解液、电池隔膜到动力电池成品制造,从*****的电机、电控、电动总成、配套充电设施到整车制造,集研发、生产及销售为一体的完整产业链条。

比亚迪2023年销量302.44万辆,同比增长61.9%,夺得****年度销冠、全球*****销冠,其中出口量高达24.28万辆,同比增长334.2%。

深汕比亚迪**工业园一期16栋厂房全面投产,二期正量产爬坡,2024出口有望不断增加。

深汕小漠国际物流港,与比亚迪等***车企形成联动,形成港口+贸易+产业企业的贸易协助圈。

小漠国际物流港作为深水良港,定位打造成为深圳港东翼发展核心港、粤港澳大湾区东部门户港、华南外贸**滚装枢纽港,未来将打造成国际**贸易枢纽中心。

如果说2月18日的广东省高质量发展大会,是在为全省经济描绘一幅奋进蓝图,那么深圳早就提前一步,展开了多种探索。

龙年已至,深圳,永远新潮澎湃。

腾飞背后 离不开**级支持

**经济的下一个阶段,是追求新质生产力。

官方给出的定义是:

新质生产力由技术革命性突破、生产要素创新性配置、产业深度转型升级而催生,特点是创新,关键在质优,本质是先进生产力。

纵观全球,18世纪以来,人类经历至少四次生产力大飞跃。

它们也被称为四次科技革命。

要是纺织机械的革新。

蒸汽机的发明与改良,帮助人类实现从手工业到机械化大生产的转变。

它不仅为人类提供了不同于人力、畜力、水利的全新动能,使人的双手得以从繁重的体力劳动中解放出来,还实现了真正意义上的社会化大生产,使劳动生产率大幅度提高。

19世纪末到20世纪初,第二次科技革命的标志是电力。

电力作为一种新的能源,成了技术进步的动力,它开创了以电为载体快速传递信息的新纪元。发电机、内燃机、蒸汽涡轮与**的出现,继续将社会生产力推上新阶段。

到了20世纪40年代到60年代,原子能、航天、计算机技术被广泛应用,带来一场信息技术革命。

尤其是电子计算机的发明普及,带来了生产的自动化、办公室的自动化与家庭生活的自动化,人类从电气时代进入信息化时代,这一次科技革命对人类的影响远超前两次。

目前正在进行的是第四次科技革命,以人工智能、物联网、***、虚拟现实等一系列创新技术引领。

2018年之后,**迎来百年未有之大变局。

深圳大学社会科学部主任曾宪聚认为,传统生产力发展模式,放在当下语境中,已经出现了三大突出矛盾:

一、全球价值链嵌入型技术发展模式难以为继

二、传统生产要素配置模式遭遇瓶颈

三、产业模式亟须转向高科技、高效能、高质量

新一轮战略制高点的比拼已经开始。

在任何一次产业变革中,一个**的一座或者几座关键城市,都曾扮演过创新策源地的重要角色。

深圳毫无疑问,是全国范围内最有基础、最值得期待、发展潜力最大的的竞争者之一。

深圳前瞻规划布局了卫星制造与应用、**航天、机器人、可穿戴设备和新型健康技术等未来产业。

郑永年教授此前提出过,发展新质生产力要推进新三驾马车,也就是基础科研、应用技术和金融支持,以实现产业全面升级。

在郑教授看来,新三驾马车就是实现经济高质量发展的三个必要条件:

一、具有一大批有能力进行基础科研的大学和机构

二、拥有一大批能把基础研究转化成应用技术的企业或机构

三、有足够支撑基础科研与应用转化的金融支持

深圳社会科学院经济所所长董晓远认为,新质生产力的特点是创新,科技创新正是深圳最亮的金字招牌,也是培育发展新质生产力的重要底气。

深圳正在以实际行动,回应**的迫切期待。

从上世纪80年代提出科教兴市,到上世纪90年代制定高新技术产业十年规划、创建**级高新区,再到本世纪初提出建设创新型城市到新时代全方位打造创新之城。

深圳坚持把创新作为城市发展重大战略,在原创性、颠覆性科技创新成果转化方面具有强大优势。

深圳社科院经济所计算显示,2023年深圳市战略性新兴产业增加值占GDP比重为41.9%,相应的从业人员占比为44.9%。

这是一座主要依靠战略性新兴产业拉动的城市。

深圳及周边剧集一大批优秀科技企业与先进制造企业,能用最快速度将全球优秀技术创意转化为产品,实现规模化量产,是创新成果转化落地的首选地。

时间进入2024年,**经济强劲韧性的背后,是以深圳为代表的一众创新城市,探索新路径、强化企业主体、建设新平台、完善科创生态的长期主义结果。

未来,深圳依旧会在服务**实现高水平的科技自立自强的道路上,一往无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