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德米安

哈尔滨能火,不止冰雪,更在风情,别有味道的俄罗斯风情。

朱自清在《西行通讯》里写到,哈尔滨道里纯粹不是**味儿。海纳百川,也许才是纯粹的**味儿。

哈尔滨和上海有点像,东西方文明碰撞出不同的火花,在上海是繁花,是精致,在哈尔滨是浓重,是风情。巧合的是,上海是长江边的渔村起家,而哈尔滨在满语中也有渔村之意。

历史远去影像重构,在想象中,哈尔滨带上一丝异域、遥远的色彩。

俄侨女诗人叶琳娜·涅捷尔斯卡娅在哈尔滨住了十年,她曾写下曼妙的诗篇:

我经常从睡梦中惊醒,一切往事如云烟再现。

哈尔滨教堂的钟声响起,城市裹上洁白的外衣。

无情的岁月悄然逝去,异国的晚霞染红了天边。

我到过多少美丽的城市,都比不上尘土飞扬的你。

这是一座尘土飞扬的城市,一面是松花江畔的红绿撞色,一面是巴洛克式的米黄色曼妙,和俄罗斯千丝万缕的联系,造就了哈尔滨的起起伏伏。

成为北方开放门户 哈尔滨远远不止冰雪

夜,春夜,中央大街充满了音乐的夜,这是萧红笔下近百年前的3月哈尔滨。

走上2024年的哈尔滨中央大街上,也许萧红会感叹,夜、春夜,每一天都是花团锦簇的春夜,中央大街的音乐,白天响起,不再落下,欢乐的夜早已提前到白天,充满了日常,再没有比2024年更热闹的时候了。

到处是人流,处处是音乐,哈尔滨重新绽放,俄罗斯激动万分。

近期有不少俄罗斯媒体,站在俄罗斯的角度看待再度繁盛的哈尔滨,历史的,当下的,过往的,未来的。

对俄罗斯来说,哈尔滨过去是东方彼岸,理想中的莫斯科,如今是东方大国的机遇窗口,俄罗斯商品的最佳目的地。

据《南方都市报》统计,2023年前11个月,黑龙江外贸增速位居全国第六,增速达到13.3%。

2023年,**整体进出口增速一般,黑龙江增速双位数,成为显眼包。而这13%,还是在2022年高基数上产生。据黑龙江统计数据,2022年黑龙江进出口2651.5亿元,总额创历史新高,增长33%。

这与俄罗斯有关。黑龙江的贸易对象主要是俄罗斯,2022年黑省对俄进出口1854.7亿元,同比增长41.3%,对俄贸易占比接近7成。

哈尔滨自然是最受益的那个。

2023年1月至10月,哈尔滨全市进出口总值399.5亿元,同比增长41.1%,在全国15个副省级城市中排名第一。

黑省从俄进口商品主要有原油、天然气、粮食、煤炭、金属矿、纸浆及其制品等,对俄出口商品以机电产品、服装轻纺商品、农副产品、小商品、高新技术商品为主。

机电产品(灯及照明装置、**及**零件、通用机械设备、电工器材、家用电器等)同比增长2倍多。

宏观大背景急剧变化,俄罗斯必须转向,机电与高新技术产品的短缺,让他们的目光全面转向**。

2019年,**(黑龙江)自由贸易试验区成立,涵盖哈尔滨片区、黑河片区、绥芬河片区,是**最北自由贸易试验区。

哈尔滨由此进一步奠定了**向北开放的门户地位,同时也是对俄合作中心城市。

作为全国首列对俄国际货运班列,哈俄班列开行已突破1000列,发运货物近十万标箱,运量逐年攀升,2021年发运量同比增长近3倍。

2016年以来,哈俄班列上本土货物占比越来越高,黑龙江本地货源目前已超过90%。

朋友可以选择,邻居不能选择。

美国和墨西哥、加拿大之间的贸易格局和供应体系,如今也在**和俄罗斯之间出现,大陆体系的紧密贸易,背后是大时代的变迁。

2023年,**连续8年保持俄罗斯第一大贸易伙伴国地位,双边贸易更历史性的突破2000亿美元。

形势比人强。

哈尔滨命运的齿轮 什么时候开始转动?

历史的车轮滚滚而来,当命运的齿轮开始转动,哈尔滨的命运也开始转动。

扳动命运齿轮的一只手,在近代是俄罗斯。俄罗斯每次朝东方转向,都会引发历史震动,2023年如此,过去更是。

哈尔滨历史久远,但在国际意义上成为东北亚的重要节点城市,是1896年俄罗斯向东看的结果。

1896年,沙俄末代皇帝尼古拉二世想借道东北,修一条铁路,打通出海口,对付日本,影响**。

尼古拉二世邀请李鸿章北上,签订《中俄密约》,密约规定修建所谓中东铁路,这条铁路西从满洲里与西伯利亚铁路东段相连,东由绥芬河通向海参崴,中部则从哈尔滨延伸向南,直到旅顺。

哈尔滨刚好在这条中东铁路的三岔口交汇点,这是命运的齿轮在转动。

俄罗斯铁路考察队,最初买下田家烧锅,作为铁路管理局驻地,这个动作,也开启了哈尔滨真正意义上的历史。

1897年,为了修铁路,大批俄罗斯移民涌入哈尔滨,在田家烧锅等地聚居,他们之中,有工人,也有技术人员,有医生,也有老师,记者,作家。

他们不仅把哈尔滨当成一个来也匆匆去也匆匆的地方,而是希望这里成为梦想之地。

残酷的是,从经济的角度,战争可以刺激经济,甚至解决危机。

日俄战争的爆发,让哈尔滨又一次获得跃升之机,工业开始成体系,成规模。

军需物品的强烈需求,让大量俄罗斯人到哈尔滨来置办厂子,生产物资。

据绥化学院学报2008年6月的文章,不完全统计, 在 1905 年前后中东铁路沿线有俄人经营的大小制粉厂 19 个, 而在哈尔滨的就有 12 家。这些企业开足马力以保证俄军的粮食供应。

据苏林的《北满与哈尔滨的工业》,到1906年,哈尔滨的俄国私人资本已有了在正常条件下要几十年才能达到的规模。

制粉厂、麦酒厂、葡萄酒厂、酒精厂、肥皂厂、皮革厂、玻璃工厂、通心粉厂、糕点厂、家具厂、铁器和机器厂、锻冶厂、裁缝厂等各种生产加工厂房,鳞次栉比,且为了提高生产效率,很多采用最新的技术和设备。

哈尔滨就此取代了齐齐哈尔,变成事实上的东北地区经济中心。

日俄战争,涌入大量俄罗斯军人,让哈尔滨的房屋短缺空前,这时候的哈尔滨,一房难求。

随着尼古拉二世的倒台,俄罗斯爆发十月革命,大量士兵出逃到哈尔滨。

据俄罗斯媒体报道,有接近20万人越过中俄边界流落到哈尔滨,哈尔滨的俄罗斯移民陡增到25万人以上,创下历史新高。

出逃俄罗斯人整体素质很高,对子女教育的需求,让哈工大的前身——中俄工业学校诞生。

绝少有人提及,为了让哈尔滨经济更加俄化,掠夺哈尔滨乃至东北的经济收益,俄国还发行过“哈尔滨卢布”,国内不少人称之为“羌贴”。

张作霖等东北军阀曾经一度想要拒绝“哈尔滨卢布”,但最终没有抵抗得住俄国的强大和蛮横。

1920年,去过哈尔滨的瞿秋白曾经这么描写过:

哈尔滨以前的商业很盛,欧战以来,俄国内乱,金融一紧,就大不如前了。

哈尔滨生活程度之高,异乎平常。有人说可算是**各地之冠,房饭都贵。哈尔滨地皮本来价高,所以一间极小极坏的市房现金每月至十四元。我有一个同学住在一所极糟的栈方赁一间小屋,每月二十四元。平常小馆子里吃饭极坏极龉龃的,都要两毛一碟。我曾经问一个擦鞋匠,他所住的棚子每月一元五毛房金,吃饭一天要三毛大洋。出房坐车车钱起码一毛,简直可以说此地是以毛钱为单位,生活程度之高,也就可想而知了。

南方上海生活成本高,哈尔滨有过之而无不及。

改回银元,修生养息之后,哈尔滨又换发了生机。

胡适1927年在哈尔滨感叹:我发现了东西文明的交界点。(这里)一切文明设备,应有尽有。

几十年的生机,哈尔滨成为北**的又一个上海。哈尔滨的租界,本地人叫做“道里”,现在租界收回,改为特别区。

受到经济外溢的影响,在几十年中,使附近的一个村庄发展成一个繁盛的大城,这是“道外”。

根据隗瀛涛所写的《**近代不同类型城市综合研究》显示,到1927年,哈尔滨的外商投资厂数有71家,总投资额折合银元两亿六千多万元,在全国仅次于上海、天津、武汉。

这时候的哈尔滨,已经成为大都市,东方莫斯科。

在《米隆·沙巴诺夫的结局》中,鲍里斯·尤利斯基写道:

伴随着中东铁路的修建而兴起的哈尔滨,那时已跃升为俄罗斯侨民的第二家园(第一家园是欧洲的柏林、巴黎和布拉格等地),也是继符拉迪沃斯托克之后俄罗斯侨民生活与精神文化的中心,是被称为“东方莫斯科”的国际大都市。

哈尔滨被称为教堂之国,索菲亚教堂等知名教堂,这时候已经成了远东地区,斯拉夫人们的信仰之地。

和精神信仰共生的,还有“列巴”、“沃德克”“喂的罗”、“布拉吉”,这些生活“信仰”。

在东方信仰之地的愉悦并不长久,随着日本全面侵华,除了建筑、厂房、街道、陈设,一切又归于沉寂。

俄罗斯和哈尔滨再一次联系到一起,要等1945年,苏联红军解放哈尔滨。饱受战争苦难的哈尔滨人,在痛苦和悲伤中迎来黎明。

不过这一次,好景不长,苏联军队进入哈尔滨之后,也没忘记一些事。在占领的9个月里,苏联把哈尔滨过去积累的工业资产,褫夺殆尽。

据文摘报 2012年10月27日的文章,1946年国民**有关考查团调查,苏军拆运东北工业设备价值达8.58亿美元,若加上拆装损坏的部分,约达20亿美元。工厂、矿山设备被拆卸运走,只剩下一些空**。

哈尔滨的付出,在抗战胜利后得到回报。

据哈尔滨日报哈尔滨·百年华章,1950年10月,“南厂北迁”战略实施,先后有16个大中型企业迁到哈尔滨。哈尔滨的工业结构,重工业的比重也由1949年的18%上升到32.8%。

哈尔滨彻底成为一个工业化城市。

工业化的底蕴,也让苏联援华时,更多项目落户在哈尔滨。

据统计,156项重点工程里有13个项目落户哈尔滨,包括:哈尔滨电机厂、哈尔滨汽轮机厂、哈尔滨锅炉厂、哈尔滨轴承厂、哈尔滨伟建机器厂(原哈飞)、哈尔滨东安机械厂、哈尔滨东北轻合金厂(原哈尔滨101厂)、哈尔滨量具刃具厂、电碳厂、电表仪器厂等。

电机厂、汽轮机厂和锅炉厂,被称为“三大动力”,是那个年代装备制造业领域的明珠,这些重工业在哈尔滨落地,让哈尔滨成为无可争议的重工业基地。

韶华易逝,后面的事情,大多和老工业基地复兴有关。

改革开放,经济南移,苏联解体,俄罗斯转向西方,这一切让哈尔滨从不再是寒冬里的火焰,从全国经济前10到50名以外,哈尔滨的滑坡速度,和上升一样快。

在沸腾年代,人们总愿意用宏大的叙事,表达对起落的心态,但增速放缓之后,更多人开始体谅,欣赏甚至紧紧拥抱,物质与金钱背后的浪漫和情调,这是大时代的小情怀。

**人的心境变化,如果用俄罗斯的语言表达,想必就是哈尔滨的范式,从高尔基的忧郁悲怆,到普希金的浪漫情怀。

莫斯科郊外的晚上,一首俄罗斯乐曲,唱出的也许是哈尔滨人的心声:

深夜花园里四处静悄悄,树叶也不再沙沙响;

夜色多么好,令人心神往,多么幽静的晚上。

小河静静流,微微泛波浪,明月照水面,银晃晃。

依稀听得到,有人轻声唱,多么幽静的晚上。

我的心上人坐在我身旁,默默看着我不作声;

我想对你讲,但又难为情,多少话儿留在心上。

在大时代面前,在金融手段面前,一切繁华和富庶,都可能转瞬即逝。

在俄罗斯人眼里,哈尔滨是русский Харбин(俄式的哈尔滨),在**人眼里,哈尔滨又和何尝不是русский Харбин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