界面新闻记者 | 薛冰冰
7月17日晚间,维珍**(Virgin Atlantic)官宣确认暂停上海-伦敦往返航线的消息。该航线是维珍**目前在**市场运营的唯一一条客运航线,自从1999年首飞,距今已有25年。疫情爆发后,此条航线共中断运营859天,去年的5月1日刚宣布复航。
维珍**在公告中表示:“在经过慎重考虑后,我们做出了暂停上海-伦敦航线这一艰难的决定。最后一班从伦敦飞往上海的航班将于2024年10月25日运营,并于10月26日从上海返回伦敦,感谢25年相伴。”
维珍**全称为英国维珍大西洋**公司,是维珍集团附属公司之一。以伦敦盖特威克**和希思罗**为基地,维珍**主要提供往来英国的洲际长途**服务,现已发展成为继英国**后英国的第二大国际**公司。
对于本次停飞背后的原因,维珍**公告解释称,作为英国的**公司,上海-伦敦航线需要绕飞俄罗斯领空,更长的飞行时间增加了燃油成本。同时还必须配备4名机长,也增加了飞行成本,这些因素大幅增加了航线运营的支出。
维珍**发言人则补充提到,这条航线的重大挑战和复杂性促成了暂停飞往上海的商业决定。特别是无法飞跃俄罗斯领空,绕飞使得从伦敦到上海的航班增加一个小时,而回程大约增加两个小时。
成本、收益端两重困境
“绕飞俄罗斯领空”持续已久。2022年2月底俄乌冲突爆发以来,俄罗斯与欧美等**互关领空。国际**运输协会(IATA)报告指出,由于领空关闭,航班不得不改道或取消,**往返欧洲和北美地区的航线受影响最严重。2021年,**往返北美和欧洲的**客运收入分别占国际**客运收入的3%和4.5%。
这里所提到的**往返欧洲航线,主要是由欧洲**公司承运的亚欧航线。对于**航司而言,因其不受禁止进入俄罗斯领空的影响,因此执行中欧航线也无需绕飞。
界面新闻了解到,运营成本攀升以外,航司绕飞意味着飞行时间延长、需要加注的燃油量更大,但是飞机最大起飞重量有限,燃油量变大意味着能用来搭载旅客或装载货物的重量被挤占。
一名波音客机飞行员向界面新闻举例,假如一架飞机原本加注100吨燃油就足够,为了绕飞多加了10吨油。而飞机最大起飞重量是固定的,不能超过额定值,相应的载客量或装货量就要削减。“航司是讲效益的,载货量比较少或者旅客上座率低,利润空间就会进一步压缩。除非燃油成本转嫁到旅客身上,但也会造成机票价格大幅上升,旅客可能不会买单。”
从市场需求端来看,民航专家李渊告诉界面新闻,上海到伦敦的航线本身竞争就颇为激烈,**和英国一共四家航司在飞。而且现在商务客源并不理想,航线难以盈利。“收益减少,绕飞等原因又导致成本增加,所以航司选择关闭这条航线是很正常的商业选择。”
李渊解释,洲际航线主要靠商务客源支撑,仅依赖经济舱散客和旅行团肯定不行。“就好比,上海-旧金山堪称苹果公司专线,深圳-约翰内斯堡堪称华为公司专线一样,洲际航线宽体机的盈利模式跟国内不一样,国内靠的是经济舱,国际主要靠商务舱。”
界面新闻还注意到,在停飞**内地航线“上海-伦敦”以前,早在2022年10月维珍**已宣布无限期停飞**香港-伦敦航线。两个航线的停飞原因基本一致,都是绕飞俄罗斯导致成本大增。
不仅如此,近年来维珍**还接连关闭拉合尔和伊斯兰堡等航线,进一步减少了与亚太地区的连接。现在维珍**更注重跨大西洋旅行,新的航线布局重点是前往印度的通道。
外国承运人仅剩英国**一家
航班管家向界面新闻提供的数据显示,目前中英航线共计18条,从整个执飞分布来看,国内共有8家航司运营中英航线,包括三大航及海南**、深圳**、天津**、首都**、吉祥**。国外共有两家承运航司,分别是英国**和维珍大西洋**。
近一个月来,维珍**占据中英航班量的5.1%,其主要与英国**、东航共同执飞上海浦东-伦敦希思罗航线。再细化到上海-伦敦航线,维珍**占据该航线市场份额的30%。近一个月来维珍**执飞的上海-伦敦航班量达到52班,恢复至疫情前水平的83.9%。
据OAGSchedulesAnalyzer,一旦维珍**退出,上海-伦敦市场将由三家**公司提供服务,这三家航司分别为国航、东航和英国**,英国**是仅剩的一家外航。其中,英国**和东航各提供每日上海浦东-伦敦希思罗的航班服务,国航和东航分别每天和双日提供上海浦东-伦敦盖特威克的航班服务。
与维珍**一样,英国**执飞中英航线同样需要绕飞俄罗斯领空。不过,英国**在中英市场占有率更高一些、存在感相对更强。航班管家统计显示,近一个月来,英国**占据中英航班量的9.5%,在国内外10家承运航司中排名第五位。除了上海-伦敦航线,英国**还运营着北京-伦敦航线。
从航班总量来看,近一个月来,英国**共执行中英航班96班,包括上海-希思罗62班,恢复至疫情前水平的69.7%;北京大兴-希思罗34班,该航线于2023年6月复航。
中英航线呈现“一边倒”格局
前述提到,目前中英航线上**航司有八家,英国航司仅有两家,且近一个月来**航司中英航班量占比高达85%以上,形成压倒性优势。
事实上,疫情后整个中欧航线的竞争格局都发生了巨大的变化,中方承运人的竞争优势愈发凸显。航班管家发布的《2024年上半年民航国际市场恢复总结》中提到,2024年上半年国内航司执飞的欧洲航线占比达到72.2%,国外航司只占27.8%。但在疫情前,中外承运人在中欧航线上的航班量份额差别不大,中方航司为52.7%,外航 47.3%。
若将范围扩大到所有的国际航班,报告显示,2024上半年国际航班中分承运人观察,国内航司航班恢复率远高于国外航司,同时市场份额进一步提升。
上半年国内航司承运国际航班18.2万班次,恢复至2019年的81.3%,国外航司仅有54.9%;份额占比上,国内航司由2019年的59.3%提升至68.3%,增长9个百分点,相应的国外航司份额下降9个百分点至31.7%。
分不同区域来看,国内航司执飞占比也有不同。东南亚达三分之二、东亚与欧洲超七成,大洋洲市场几近垄断,份额超九成,北美洲市场也要略高于国外航司。不过在西亚与非洲两地,国内航司执飞占比要低于国外航司,前者占比43.8%,后者仅有29.7%。
当前正值暑运出入境旺季,在上周举行的民航局例行发布会上,民航局运输司副司长徐青介绍,暑运期间国际客运热门航线继续集中在周边的日本、韩国、东南亚**等传统旅游市场;受奥运会等重大赛事带动,至法国的加班明显增加,此外各航司在至丹麦、匈牙利、希腊等国航线上客运加班也有明显增加。
民航局表示,将继续加强国际航权使用监测,提升航权使用效率。并支持中外航司在国际客运航线上加大运力投入,根据市场情况进一步增加航线航班,满足暑期旅客出行需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