量化私募基金的好日子,在2024年被按下了倒车键。

中信证券的最新统计数据显示,截至2024年6月,国内股票量化私募管理人的资产规模约7800亿元,相比2023年末的1.21万亿元显著下降,降幅超过了35%。多家机构数据显示,资产规模在“600亿+”的量化私募,在刚刚过去的二季度彻底清零。

与此相伴的是,量化私募基金降费、不收取业绩报酬的消息被不断传出。最近的一起则是,昔日百亿私募星阔投资对旗下南山1号红利低波100指增B类产品的管理费和业绩报酬费,均给出了五折优惠。

国内股票量化私募规模跌破万亿元

2019年起,沉寂许久的量化私募行业开始走上扩展之路,并于2021年首度实现管理规模破万亿元。在过去的2023年,量化私募基金依然享受着风景独好的日子。

不过进入2024年,行业形势出现了变化。中信证券日前发布研报指出,截至2024年6月,包含指数增强、量化选股、市场中性和DMA在内,测算国内股票量化私募管理人的市场规模约7800亿元,相比2023年末的1.21万亿元显著下降;持有股票市值7100亿元,2023年末为1.08万亿元。

不难看出,2024上半年,国内股票量化私募行业,无论是规模还是持有股票市值降幅都超过了三成。

今年一季度遭遇史无前例的大幅回撤,给予了量化私募基金行业前所未有的冲击,也拖累了各家量化私募的管理规模。

据量化投资与机器学习公众号数据,从去年各季度国内量化私募管理人的资产管理规模来看,每个季度管理规模在600亿元以上的量化私募都有4家;而截至2024年3月31日,管理规模在600亿元以上的量化私募仅剩下幻方量化一家,其余3家九坤投资、灵均投资、明汯投资管理规模均跌至500亿~600亿元梯队,

此外,截至今年一季度末,400亿~500亿元梯队也从去年四季度的两家(诚奇资产、稳博投资)减少至一家。值得一提的是,稳博投资的管理规模在今年一季度快速下滑至200亿~300亿元。

经过二季度的洗礼后,截至今年6月30日,600亿+梯队已成“无人区”;400亿~500亿元梯队也出现了空档。幻方量化二季度规模降至500亿~600亿元,诚奇资产跌入300亿~400亿元梯队,启林投资则退出200亿~300亿元梯队。

值得注意的是,经过上述“洗牌”之后,量化私募行业由原来的“四大天王”变为“五大天王”。根据衍复投资在近期的小范围路演表述,其现有规模上升至560亿元。

“即使是头部量化私募基金公司,其发展的路径也并不一样,有的走资管路径,有的走自营路径。规模小的时候,资管路径可能更好。今年这场‘黑天鹅’过后,一些以自营为主的量化私募,其管理规模更为抗跌,待后续市场走好,其规模也会大幅上涨,弹性会更好。”北京某量化私募基金资深人士这样表示。

量化私募遇阻:市场调整是主因

最近《每日经济新闻》记者(以下简称每经记者)与多位量化私募人士交流时得到反馈,今年量化私募规模下滑的原因是多方面的,最重要的就是市场的持续调整而引发的业绩表现欠佳。

“量化私募其实主要是股票多头。影响最大的是市场调整、交易量萎缩、没有增量资金。最终,能不能扭转下滑的局面,最关键的就是看市场和经济基本面。”某大型量化私募基金公司投研人士表示。

2024上半年A股市场总体表现弱势分化,在这样的市场环境下,股票量化多头产品遭遇极大挑战。私募排排网数据显示,截至6月30日,有业绩展示的1980只股票量化多头产品,上半年收益均值为-7.99%,超额均值为-2.49%,其中804只产品实现正超额、占比40.61%。

总体来看,上半年指数增强产品受市场大小盘风格极度分化影响较大,对标大盘股的股票量化多头产品在超额和收益端均有不错表现;反观小盘股,虽然超额端表现出色,但受指数端拖累较大。

数据进一步显示,有业绩展示的110只沪深300指增产品,上半年超额均值为-0.38%,其中正超额产品占比61.82%,但凭借指数端的加成,上半年依旧实现0.57%的正收益。反观中证1000指增产品,虽然上半年有业绩展示的297只产品实现了5.18%的平均超额,其中正超额产品占比达72.39%,但受指数端拖累,其上半年依然以-12.52%的收益均值在股票量化多头产品中垫底。同样受到指数端拖累的还有中证500指增产品。上半年其他指增和量化选股产品超额表现较弱,但好在指数端发挥较好,使得上半年整体收益并未进一步下跌。

回顾过往,从业绩表现来看,2019年~2021年是量化私募的高光时刻。这三年间几乎所有的量化私募策略都取得了两位数的收益,其中中证500指增收益表现抢眼,每年依次达到了43.45%、36.39%、26%的收益。

主流量化私募策略近年来收益表现图片来源:中信证券研报

2022年以来,尽管仍然能获得超额收益,但量化私募整体的收益表现逐渐归于平淡,今年来更是陷入低谷。据中信证券研报统计,截至今年6月21日,绝大部分主流量化私募策略年内收益都为负值。其中,量化CTA策略收益最高,仅为0.25%;中证1000指增策略收益最低,为-12.56%。

对于今年上半年量化私募遭遇的挑战,在某金工首席看来,主要原因有两点:首先是今年初量化私募超额的那轮大幅回撤,对市场造成了较大影响;另外,现在大部分的量化策略是指数增强和量化多头,市场调整,量化私募的规模自然也会下跌,这和主动基金比较类似。

事实上,从量化私募各主流策略近年来的收益表现看,量化私募的收益和当年市场大势的表现相比,具有较高的相关性。2018年市场整体下行,多数股票量化策略当年也都出现亏损;2019年~2021年A股震荡上行,市场热点纷呈,各量化主流策略的同期表现也同样不俗;2022年~2023年,市场持续调整,量化私募虽然跑出超额收益,但整体表现已经远低于过去几年。今年来,量化私募收益的整体表现则与A股大势呈现出较强关联性。

另外,在一些业内人士看来,今年对量化的监管加强也是行业规模出现收缩的原因之一。

今年来,多项关于量化交易的规范措施先后出台:

今年4月30日,**证券投资基金业协会发布《私募证券投资基金运作指引》(以下简称《运作指引》)。有分析认为,《运作指引》预计在短期对部分量化策略形成挑战;长期来看,有助于规范私募行业整体发展。

5月15日,证监会发布《证券市场程序化交易管理规定(试行)》,这也是国内首部关于量化交易的**。

6月7日,沪深京交易所同日发布《程序化交易管理实施细则(征求意见稿)》,其中对程序化交易报告管理、交易行为、信息系统、高频交易等作出了更细化的规定。

7月10日盘后,证监会发布消息称,批准中证金融公司暂停转融券业务的申请,自7月11日起实施。存量转融券合约可以展期,但不得晚于9月30日了结。转融券暂停,对容量不大的另类策略、股票多空策略影响较大。

某券商研究人士向记者表示,“现在量化工具都被严监管了,私募信披被约束,各方面措施都在束缚量化的手脚,其规模自然会有所压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