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市场内卷的底层逻辑,其实远比想象中复杂的多,尤其在越来越多的**企业争相入局之后,更显现出市场竞争的复杂性和多样性。
表面上看,各位玩家之间拼的是价格、成本,实际上拼的却是核心技术、战略定力、长跑耐力,以及契合时代趋势的谋变意识。坦白讲,在应对**车市百年未有之的变局课题上,所谓新锐派的功力还有继续修炼的空间,但对于已经在**市场摸爬滚打几十年的资深派而言,反而要来得更加得心应手一些。
作为**规模领先的上市车企,上汽集团就完全有资格被看做典型代表,强弱与否,销量不会说谎,终端表现才是铁证。从上汽近日发布的1-6月产销快报看,得益于自主品牌、***、海外市场“新三驾马车”协同发力,上半年上汽终端交付整车达212.2万辆,且三大板块均同比大涨。
其中上汽自主品牌占比最多达到59%,终端交付126.4万辆。***车不遑多让,终端交付52.2万辆,同比增长29.5%。海外市场更是持续领跑,即使在国际环境多舛的背景下,终端交付仍同比增长13.9%,高达55.4万辆。
驰骋**市场十余年后,并在全新的时代语境下实现领先式发展,可见上汽的成就绝不是凭的运气,而是深耕布局,运筹帷幄的结果。十年来,上汽集团着力加快向技术升级化、业务全球化、品牌高档化、体验极致化的用户型高科技企业转型,这背后,既有上汽不畏将来的信心,更凸显了其应对时代变化的底气。
***技术托底,上汽转型志在必得
上汽之所以能担当起转型先锋,与其在技术领域的全面攻关不无关联,尤其是***技术,是决定上汽能否守住头部站位的关键一环。
众所周知,十年来,*******经历了从无到有、从小到大、从大到强的高速发展,很多*****消费者的认知意识也开始从懵懵懂懂到半个***专家。
这意味着,车企仅靠品牌或是情怀这些不可落地的资产,很难进一步提升核心竞争力,对于所有希望在***道路上跑的快、爬的高的企业而言,得技术者得用户,得用户者得市场,得市场者才能得天下。
就这一点来看,上汽表现堪称示范样本。
如果用一个词来形容上汽过去十年的***成就,可以说是“改天换日”。这十年间,上汽*****年销量从4000辆上升到112.3万辆,增长了280倍。按今年上半年的***销量规模排名,上汽也高居“榜眼”。
其中,上汽乘用车1-6月***车终端交付量12.8万辆,保持稳定增长。
新势力板块中智己**终端交付量2.2万辆,同比增长135%。
合资板块中上汽大众***车终端交付量达5.7万辆,同比增长48%,ID.家族月销持续破万,稳居上半年合资纯电销冠。
上汽通用*****车终端交付量超过4.7万辆,同比增长85.1%。
上汽通用五菱***车终端交付量达到24.9万辆,同比增长32.2%。
满卷飘红的秘诀,其实直接得益于不断升级迭代的技术加持,十年累计近1500亿元的研发投入,和累计超过26000项的有效专利,都成为“技术上汽”的有力注脚,也让市场更清晰的看到了上汽的隐藏实力。
一个多月前,上汽正式发布了新一代“七大技术底座”,包括固态电池、能量闭环、高效动力总成、智能底盘、全栈软件架构、全新电子架构等创新技术突破和量产应用,从***到智能化,全面推动上汽向技术2.0时代升级跃迁。
在整车架构方面,上汽着力“三轨并行”。“星云”纯电专属系列化平台经过升级后,不仅可以覆盖更多车型,还将挑战纯电整车能耗“每度电12公里”的行业记录。珠峰混动架构则实现了从油混到电混的迭代,混动系统效率进一步提升10%,其中,混动专属发动机常用工况下的最高热效率突破46.3%。而聚焦氢燃料电池车的“星河”电氢一体化整车架构,量产的燃料电池电堆技术水平全球领先,并已实现燃料电池电堆核心部件和材料的全**化。
除了整车架构,在三电系统上上汽坚持固态电池的开发。要知道,固态电池被业内视作电池的终极解决方案,固态电池的量产几乎直接关系到***车企在市场上的话语权和主导权,难度之大自然可想而知。
但从上汽的表态不难看出已是胸有成竹。根据计划,今年十月,搭载“光年”固态电池的智己L6将开启交付,能量密度超过300瓦时/千克,续航里程超过1000公里。到2026年能量密度超过400瓦时/千克的全固态电池将实现量产,2027年搭载全固态电池的智己新车将量产交付。
除了整车架构和动力电池,智能化作为兵家必争之地同样是上汽发力的重要方向。目前,上汽零束科技已明确了智能车云管端全栈架构的路线图——零束银河智能车全栈解决方案1.0重点攻关L2++智能驾驶、智能座舱和OTA;全栈3.0实现“中央集中式+区域控制”,支持L3级量产自动驾驶,将于2025年全面落地;未来的全栈4.0解决方案,则倾向类智能人架构、AI大模型、AI OS,支持L4/L5级自动驾驶。
通过在智电技术领域的全面发力,未来两年七大技术底座2.0全面赋能上汽集团旗下各整车品牌近30款全新车型,实现超40%的***渗透率,以及智能技术全球领先的目标。站在上汽的角度来看,有技术在手,自是坐怀不乱,无惧内卷。
猛攻全球市场,叫响“海外一哥”
技术上的持续领先让上汽不仅在**市场备受瞩目,在全球市场更是海外企业最为忌惮的**对手,尽管近年来****全球化势头高歌猛进,但上汽仍是无可取代的“出海”一哥。今年上半年,上汽在海外市场继续领跑,尤其在欧洲市场,几乎无出其右,上汽MG堪称最大的功臣。
目前,在欧洲市场MG已经超越特斯拉,进入品牌销量TOP20,1-6月终端交付超过12万辆,这一数据代表什么?可以这么理解,每10辆出口欧洲的**车中,就有7辆是MG。而从去年的表现来看,MG还是在欧洲15国销售纯电车型最多的品牌,突破10万辆大关,远超出口欧洲的其他**企业。
得益于上汽对欧洲市场的前瞻洞察,MG旗下尖刀产品MG4自开发起很多设计工作就是在上汽位于伦敦的前瞻设计中心完成,基于本地化思路的考量,MG4上市后即在欧洲一炮而红,从英国、西班牙再到爱尔兰,MG4均是当地纯电市场的销量冠军。
只不过,上汽在欧洲电动领域的攻城略地直接引起了欧盟委员会的关注。
出于“贸易保护”的私心,欧盟早先展开了对上汽、吉利、比亚迪三家**车企的反补贴调查,其中上汽被加征关税最多,为37.6%,加上10%的基础关税,上汽出口欧洲的总关税将接近50%,是三家被调查的**车企中的最高水平。
那么,为什么上汽会被欧盟委员会“特别关照”?按照欧委会此前所说,关键原因就在于上汽“是能够代表在**营运的电动**行业的公司样本”。但不容忽视的是,上汽在欧洲市场的强大攻势,也已经对他们构成了确确实实“威胁”。因此,在上汽的步步紧逼下,欧盟再也坐不住了,直接反手压制,打不过、就加税。
但目前来看,欧盟的态度并不能完全代表欧洲消费者的态度,上汽MG在欧洲的持续热销明显让欧盟尝到了打脸的滋味。这充分证明了一点——上汽在欧洲的成功无关补贴或是其他不正当缘由,而是凭借领先的智电创新技术,才得以形成广泛的口碑影响力,从而扎根欧洲,收获欧洲消费者的青睐和喜爱。
至于欧盟委员会口中所谓的**补贴一事,上汽也正在积极抗辩,此举不仅是维护自身的权益,也是保护**企业、乃至欧洲消费者的切身利益。
实际上,上汽发力的也并不仅仅是欧洲市场,在其他海外市场也颇有声量,包括中东、澳大利亚、智利、墨西哥、还有越南和菲律宾等新兴市场,上汽MG均做到了“榜上有名“。不仅如此,马来西亚、南非、巴西等新市场的开拓也在有序进行中,这些都将为上汽海外板块提供重要增量。
上汽借力打力,合资合作技术共创
从*****步伐的全面提速,到海外市场对以上汽为代表的**玩家心怀忌惮,已经将****在新赛道上的核心优势展现的淋漓尽致。某种意义上说,这种优势有先发性、有差异性、更有一定的复制难度,对于此前一直沉醉在燃油车时代的海外车企来说,的确很难在短时间内追赶*****的速度,这一点在行业内也已成为了共识。
因此,倘若海外车企不想放弃***时代的机遇,并期望实现更为长远的发展,仅凭一己之力或许很难达成,眼下来看,唯有认清形势,以合作谋出路,凭市场换技术才能尽可能避免落败于**市场。
而正是在这一趋势之下,上汽与奥迪、大众两大合资伙伴的合作也迎来最新的进展。
先是5月20日上汽与奥迪签订合作协议,共同为上汽奥迪开发多款高端智能电动新车并联合开发Advanced Digitized Platform智能数字平台。紧接着6月27日上汽与大众签署新产品技术合作协议,共同开发3款插电混动车型以及2款纯电车型,并于2026年开始推向市场,据多方信源显示,上汽将在与大众合作的3款插混车型占据技术主导地位,其中一款车型则有望基于星云平台进行开发。
不难看出,从上汽与合资伙伴不断深化的合作,到产品开发背后的种种猜想,**企业与外资企业之间的关系已经发生了质的变化,此前中方承担的角色更多是追随者和助攻者,外方则是绝对的主导者,但如今关系发生调转,主导权迎来历史性的过渡,既体现了外资企业对上汽前瞻性技术能力的肯定,也为上汽在全球范围内开疆拓土提供了发展契机。
依托已有的智电技术与合作伙伴联手赋能技术,进而打造更具时代特色的**单品,无论于上汽还是另一方来说,其实都是全新合作模式下的共赢之举。
当然,也同时意味着上汽的未来将被赋予更多的想象空间。
写在最后:
衡量一家优质企业的评判标准有很多,可以是销量、可以是口碑、也可以是兵临城下而面不改色的经营态度,对比这些标准,不是每家企业都能做到均衡,但上汽却可以。
有人说**行业掀起转型风暴时,最难转舵的就是大体量的企业,这其实是一种带有传统色彩的主观判断,很多时候人们将关注点只放在了“船大难掉头”的既有认知中,却忽略了在波涛汹涌的海面上大船的稳定性更强,安全度更高。
作为**市场的一艘大船,上汽的表现有目共睹,从旧时代到新时代,从国内到海外,这艘大船正扬帆起航,先人一步开拓**新大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