驶入光伏赛道两年,TCL电子(01070.HK)迎来光伏业务规模大爆发。

近日,TCL电子公布2023年全年业绩:公司创新业务收入同比大幅增长78.5%至186.4亿港元,其中,光伏业务功不可没,收入达63亿港元,较去年同期提升1820.3%,同时首次实现盈利。TCL电子光伏业务实现又一发展里程碑。

“2023年新增工商签约项目超70个,新增经销渠道商超500家,业务覆盖**国内20个重点省市——2023年TCL电子光伏业务处于快速拓展规模阶段,实现高质量爆发。”TCL电子首席**官彭攀在业绩发布会上指出。

显然,作为TCL电子创新业务的看点,公司光伏业务不但吸引了众多投资者的目光,在2023年的业绩中,光伏业务还不负众望地成为了推动业绩增长的新引擎。

瞄准千亿蓝海,快速抢占国内分布式光伏市场

2023年,是光伏产业规模爆发的一年,同时也是供应链价格波动,竞争激烈的一年。

一方面是分布式光伏年新增装机再创新高,产业实现大规模跨越式发展。**光伏行业协会数据显示,分布式光伏已经成为我国光伏年新增装机规模的重要贡献方,其发展与集中式光伏齐头并进。2023年全年,我国光伏新增装机216.3吉瓦,其中分布式新增装机96.3吉瓦,工商业52.82吉瓦,户用43.48吉瓦,均实现快速增长。截至2023年,分布式光伏累计装机达到2.54亿千瓦,占比达到42%,较2020年提高11个百分点,占比进一步提升。

另一方面是受产业进入技术迭代周期、部分原材料供需不平衡影响,光伏供应链价格整体呈现波动下滑。在此背景下,光伏产业链上下游博弈情绪显现,部分不具备竞争优势的企业业绩承压,产业内企业业绩也开始两极分化。据公开信息,60余家A股光伏企业中,有40余家企业实现盈利,虽占比超六成,但对比2022年超八成以上的盈利来说明显降低。

光伏行业是周期性较为明显的成长行业,技术迭代、供需变化、价格走势是其周期性的体现;而随着“双碳”目标的持续推进,新型电力体系的加速构建,作为光伏产业的重要组成部分,呈现高速增长态势的分布式光伏成长性不断显现。

近期,利好政策的发布又一次为分布式光伏产业发展添上一把火。3月1日,**发改委、**能源局发布的《关于新形势下配电网高质量发展的指导意见》指出,到2025年配电网承载力和灵活性显著提升,具备500吉瓦左右分布式***接入能力。

在多家券商和分析机构看来,这意味着国内分布式光伏市场将迎来新一轮空前发展机遇,下游终端需求将进一步提升。而具备强大销售网络和服务能力的头部企业,有望在本轮产业发展中抢占先机。

机遇与挑战并存,行业内企业都使出浑身解数,务求在首战获得胜利。目前,我国分布式光伏市场竞争格局极度分散,头部玩家集中度仍处于低水平,各家均处跑马圈地阶段,为快速抢夺更多市场份额,实现装机规模的快速提升。

在此背景下,TCL电子抢抓分布式光伏发展机遇,聚焦千亿元级新蓝海,选择通过一定程度的让利给渠道商换取更加快速的市场覆盖。2023年,TCL电子光伏业务收入和利润就实现双增,光伏业务正在成为公司业绩增长新引擎。

其实,TCL电子入局光伏的时间并不长。2022年第二季度开始,TCL电子正式进军光伏,到如今还不过两年。自驶入光伏赛道以来,TCL电子瞄准的一直是分布式光伏市场。其运营模式主要分为户用(C端)及工商业(B端)。C端主要以采购建设销售电站获得收入利润,同时长期提供电站运维服务并获取稳定的电站运维费,而B端则通过施工建设电站获得收入。

在这样的运营模式下要快速崭露头角,必须要有强大的获客渠道、经验丰富的建设运维团队和高知名度的品牌影响力。作为具有超40年品牌历史的消费电子头部企业,TCL电子在国内拥有超4.7万家门店,能轻松渗透至下沉市场。此外,负责售后的十分到家团队目前已覆盖国内98%的县级市场,可以及时有效的为用户提供运维服务。

截至2023年年底,TCL电子光伏业务范围已覆盖华北、华中、华南、西南等地20个重点省市,累计签约农户超4万户。同时,2023年,TCL电子团队进行了外部代理商的快速拓展,已新增超500家,三倍于去年全年新增数量。

品牌效应显现,夯实差异化优势

分布式光伏的飞速发展,也使得光伏行业成为了投资热的风口。一时间,资金方、光伏产业生产商、建筑厂商等各方纷纷入局,希望分得一杯羹。据第三方分析机构InfoLink Consulting统计数据,仅2022年,跨界光伏企业数量就有75家。

这促使原本就竞争激烈的光伏产业更加白热化。不少业内专家提醒,跨界企业进入光伏赛道面临挑战,特别是在没有差异化和人才储备的情况下,成功概率较低。光伏产业门槛看似较低,但潜在门槛颇高。随着光伏产业发展愈发成熟,简单的同质化产品和服务已经不能适应客户需求。新进入者在面临高强度竞争时,只有构建综合能力,坚持以客户为中心,才能有竞争力,做强做优。

**光伏行业协会也曾强调,跨界投资光伏要选准赛道,不要盲目投资。

随着行业竞争格局开始转变,已经有不少跨界光伏的企业暂停项目,投资搁浅,而具有差异化竞争优势的企业有望收获更为广阔的发展空间。

和其他跨界光伏企业相比,TCL电子具备供应链协同、下沉渠道和售后体系和强大的融资能力等优势,形成了独一无二、不可复制的全链条服务能力,这也让TCL电子更快的实现市场占领。

多年来,TCL电子在公司体系内部及上下游生态合作商积累了众多伙伴。“双碳”目标下,不仅是以“整县推进”为代表的户用光伏有望实现腾飞,巨大的减排压力也将促使工商业企业,特别是高耗能的工商业企业对光伏的需求持续显现。这意味着,TCL电子在B端手握海量需求,具备较大的天然产能优势,可以带动B端业务发展并积累经验。

能否满足庞大的下游终端需求,考验的还有TCL电子的供应链协同能力。

TCL体系内有光伏制造强兵TCL中环。作为光伏制造端龙头企业,TCL中环布局了硅料、硅片、电池片、组件光伏制造端全链条,形成了垂直一体化发展模式。在券商和分析机构看来,垂直一体化布局可以提升运营效能,扩大竞争优势。同时,在单一环节成本下降空间十分有限的情况下,垂直一体化成为降本的有效途径。

TCL中环是TCL电子的主要供应商,这保证了TCL使用产品在设计和供应上有效率最大化的显著优势。更高的光电转换效率,寿命更长的光伏组件,针对特殊设计产品进行快速研发和设计生产的能力,助力TCL电子快速相应下游终端市场发展需求和变化,从而在市场拓展和业务发展中抢得先机。

此外,TCL电子还具备强大的融资能力。对于分布式光伏,投资是用户考虑的重点。工商业企业投资难度还比较有限,但资金可能是决定普通用户投资的关键。对此,TCL电子主要通过与TCL合作授信**及**子公司下的龙头金租机构,建立具备市场竞争力的资金矩阵,储备充足资金额度及低成本资源,提供差异化和具备成本优势的金融服务。同时,大规模低成本的资金应用能力也为业务的快速扩张及盈利能力空间提供了重要保障。

唱响绿色旋律,专业人做专业事

在追求能源可持续供应、积极应对气候变化问题的大背景下,**光伏行业协会预计,2024年我国光伏新增装机规模有望达到190吉瓦至220吉瓦,我国光伏应用市场将继续维持高位平台。

彭博***财经则给出了更为积极的预测,2024年**光伏新增装机规模将超过330吉瓦,迎来新突破。同时,世界其他**光伏市场也将保持蓬勃发展趋势,今年全球光伏新增装机规模将落在520吉瓦至655吉瓦区间。其中,分布式光伏作为光伏产业的重要组成部分,也将呈现高速增长态势。

光伏下游终端需求对产品价格尤为敏感。价格下降是需求快速增长的底层逻辑。理论上,组件价格一般下降0.1元/瓦可带动毛利率提升2-3个百分点。

**光伏行业协会数据显示,从2023年以来,硅料、硅片、电池片、组件各环节产品价格均连续下跌。其中,组件中标价格年底较年初下降超过40%,组件成本占系统的比例下降幅度超8%。

彭博***财经分析师谭佑儒表示,预计今年组件平均价格将维持在0.85元/瓦—0.87元/瓦,均价难超1元/瓦,上涨空间不大。

行业整体判断组件长期内价格低位趋势不改。成本价格下行释放出一定的利润弹性空间,预计市场价格战会持续一段时间。长远来看,将进一步激发下游终端市场对分布式光伏的需求。

随着分布式光伏发展成熟度持续提升,其内部发展逻辑也发生了转变。

一直以来,受电网分布、消费者用电量和习惯的不同,分布式光伏都呈现出明显的地域发展特征。**光伏行业协会指出,集中式光伏和分布式光伏以胡焕庸线为界,西部集中式光伏项目集中,而东部地区分布式光伏需求更旺盛。其中,东部偏北及中部地区是分布式光伏装机大省,山东、河北、河南等为代表的省份分布式光伏发展成熟度较高。近年来,随着这些省份光伏饱和度不断提升,分布式光伏需求正开始向东南部迁移。

**光伏行业协会名誉理事长王勃华指出,当前户用光伏市场发展出现一些新变化,由原来的重点市场如山东、河北、河南等地向南方转移,特别是湖南、湖北、江西、福建等,户用新增装机规模明显增加。国内分布式光伏装机规模区域占比正在转变。

以江西、福建和湖南为代表的分布式光伏新市场均发布了支持分布式光伏发展的鼓励政策文件。以湖南省为例,该省还设置了到2030年,风电、光伏发电装机规模达到4000万千瓦的目标。在政策支持下,南部省份将迎来分布式光伏装机的爆发。

TCL电子则已提前做好布局。入局光伏赛道之时,TCL电子就不仅锁定了山东、河北等分布式光伏传统大市场,还将江西、福建和湖南等潜力较大的新市场收入囊中。

截至2023年底,TCL电子基本完成国内户用光伏主战场及新区域的全覆盖。根据规划,2024年,TCL电子将以省区内部市场渗透度提升作为规模增长的主要方式,市场开发重点区域向南转移。预计在全球分布式光伏发展空间广阔、市场持续南移的背景下,TCL电子光伏业务整体收益可期,未来将有望成为公司盈利能力的重要支撑。